榜樣王亞平作文范文
王亞平是中國第1位在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員,兩次進入太空的航天女英雄;榜樣王亞平作文怎么寫?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榜樣王亞平作文范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榜樣王亞平作文范文【篇1】
王亞平,1980年出生在山東煙臺,她從酷愛運動,尤其是長跑項目,每次都能名列前茅,而且一直是學校的校隊。
每次長跑就算再苦再練她都會堅持跑完,她的體育老師說:“王亞平體力耐力非常好,能爭第一的,絕不要第二?!?/p>
在她17歲的那年,王亞平憑借著過硬的身體素質和優異的學習成績,成功考入長春飛行學院,在那一年,她勤學苦練,掌握了四種機型的駕駛能力,老師們對她的評價都是成績十分優異。
在2001年,她成為了武漢空軍運輸航空兵部隊的一名飛行員。
并在后來的幾年遇到了趙鵬,陽剛帥氣,做事認真的趙鵬就此出現在王亞平的世界,趙鵬也看中這位刻苦勤奮、意志堅定的女生。2006年兩人正式走上婚姻的殿堂。
一位向往太空的追夢人
2009年5月,中國第二批航天員選拔啟動,航天員隊伍首次為女性開放。
王亞平踴躍爭先,參加了選拔,趙鵬和王亞平的家人一開始是持反對態度,但是王亞平是那種一旦認定目標就堅持到底的人,所以趙鵬在后來也全力支持王亞平的航天夢想。
但是航天員的選拔標準是十分苛刻,需要承受各種壓力,在地面上也要經過很多次考驗和層層篩選。
受試者要在離心機上飛速旋轉,測試胸背向、頭盆向的各種超重耐力;
在低壓試驗艙經受5000米、1萬米高空環境的考驗,測試耐低氧能力;
在旋轉座椅和秋千上檢查前庭功能 ;
進行下體負壓和頭倒位等各種耐力測試以及超常規的心理檢查;
在經過了一系列常人所不能承受的身體測試后,王亞平成功通過審核,成為了我國第二批航天員。
王亞平在接受采訪時說:
飛天之路從不偏愛女性,女航天員的付出往往最多。因為太空是失重環境,宇航員進入太空后,感覺功能與運動功能都會減弱,甚至會出現肌肉萎縮、骨骼退化的現象。
而且女性的生理特征對太空環境會更加敏感,要克服弱勢,就要加倍努力和做更多的準備。
一位摘星星的媽媽
在神舟十三航天任務的出征時,王亞平已經有了一位5歲的女兒,在神舟十三發射前現場,女兒眼眶濕潤對著媽媽說:
“媽媽,我想要你回來時幫我摘星星”
王亞平回答道:“那你要媽媽幫你摘幾顆星星呀”
女兒說:“一顆就好。”
“為什么只要一顆星星呢?”王亞平問。
“如果都摘了那天上就不亮了”女兒說。
說完,兩人揮手道別,王亞平奔向太空...
返航出艙后王亞平說的第一句話便是:“這一百八十多天的太空之旅很不容易,我想跟我的女兒說,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p>
她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我相信王亞平的女兒此刻也是熱淚盈眶,激動萬分。
王亞平,在我心目中她是意志堅定,刻苦勤奮的追夢人、是敢于遨游太空為女兒“摘下星星”的母親,是報效祖國,敢為人先的時代楷模,更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堅定搏擊者!
每一個航天人都是一顆耀眼的“航天星”,他們懷揣航天夢,勇攀高峰,用實干和創新實現中國航天一項項偉大的成就,在浩瀚的太空留下更多的中國身影、中國足跡。
榜樣王亞平作文范文【篇2】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個美麗的夢想,有小夢想,也有大夢想。而我們中國也有一個夢想,一個美麗的飛天夢。
而如今,我們中國的飛天夢已經實現,從2003年的第一艘載人火箭發射升空,到2013年的神舟十號的圓滿成功,我國向神秘的太空發射了數余搜火箭,其中有載人的,有不載人的。但每一艘都凝聚了我們中華民族上百人的心血,每一艘都凝聚了我們中華民族上百人的智慧!
而如今,隨著科技的迅速發達,我們中國也大膽的開始嘗試在太空中進行地面上的工作,其中最為精彩的,要數太空授課了。太空授課就是指航天員在天空中教課。而由于太空中不存在引力的緣故,航天員可以在太空中進行一系列在地面上無法進行的的實驗。而在今年發射的神舟十號中,王亞平老師就為我們上了一次生動的“太空課”。
在這次太空授課中,王亞平老師為我們表演了“太空中的單擺運動”、“在太空中制作水球”等內容。其中最令人喊絕的,就是“在太空中制作水球”了。
水球制作,一聽這個名字,同學們也許會很吃驚,畢竟在地面上是無法制作的。(www.unjs.com)可是在太空中這可不算什么:首先,王亞平老師先把一個帶著鐵環的類似漁網的工具伸進飲水袋里,然后再慢慢的抽出來。如果在地面上,水肯定會因為“萬有引力”而灑落在地上??蛇@是在太空,沒有“萬有引力”這一說,所以抽出來后,水就自然形成了一面水膜。
隨后,王亞平老師把這面水膜給固定在展示臺上,然后去住一個擠壓式的飲水袋,通過擠壓,一點一點的把飲水袋里的水“擠”到那面水膜里去。這時,奇跡出現了,被加水的水膜不但沒有被撐破,反而一點一點的膨脹起來,并逐漸變圓,最終行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實在是太漂亮了。
通過這次觀看太空授課,我知道并了解了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又學到了許多平常想都不敢想的實驗,令我受益匪淺。最重要的是,我深深地了解到了航天員們工作的艱辛。將來我們也一定要好好學習,說不定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也會搭上一艘火箭去探索那神秘的宇宙呢。
最后,祝我們中華民族能夠再創佳績,圓滿的完成我們夢寐以求的太空空間站!
榜樣王亞平作文范文【篇3】
在最新的一次航空旅途中,有一位與眾不同的宇航員出現在大家的視線中,王亞平作為國內第一位走向宇宙的女宇航員,值得被載入史冊。
為了入選宇航員,王亞平經歷了無數次專業的訓練,面對繁重的文化課和專業訓練,王亞平全都咬牙堅持下來,真正向學生們展現了堅持夢想的力量和追求理想的勇氣。
夢想的實現是因為堅持,學生要學習她們身上堅韌的精神,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
在筆者看來,想要成功的秘訣就是堅持,無論做什么都要有堅持下去的恒心與韌勁,就像這四位勵志女性一樣,保持自律的腳步,在成功的道路上穩步前進。
對于學生們來說成功的關鍵就是堅持學習,雖然說日復一日地重復著學習,確實有些枯燥,但是不經歷風雨怎么能見彩虹,何況只是簡單的枯燥,只有端正自身學習態度,才能保持學習的動力。
學生要有獨立思考的意識,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明白學習對于自己發展的意義,只有將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才能提高學習的效率。
而學生面對困難也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將挫折變為自己的動力,遇到不會的問題要沉下心來鉆研,通過自己的思考,突破每一次困難,只有在困難中不斷地進步,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學生要保持學習的動力,不斷突破自己,追求更加優秀的自己
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要學會為自己制定合理的學習規劃,只有按照計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會督促著自己不斷前行,追求下一個優秀的自己。
同時學生要貫徹“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道理,多學習身邊人的優點,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長處,所以學生要學習別人的優點,歸納總結出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才能學以致用,不斷充實自己。
只要學生堅持自己的目標,保持學習的動力,就猶如行舟在燈塔的指引下前進,只要不斷突破自己,就一定會乘風破浪,揚帆起航。
榜樣王亞平作文范文【篇4】
時代召喚巾幗,拼搏成就夢想
2022年11月8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第一次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王亞平成為中國首位進行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的第一步。
此前,王亞平收到來自國際航天界的寄語:“當你看向窗外,看到浩瀚星辰,看到地球,別忘了,數十億女性也借著你的目光看向窗外……”
王亞平這場完美的太空行走,是中國女性自強不息的生動寫照,為人類航天事業增添了一抹溫暖明亮的色彩。
在成就偉大事業、通往浩瀚夢想的路上,不僅有女性航天員,還有廣大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倩影。堅守海上一線的工程師侯靜連續奮戰、一路攻堅,為“深海一號”投產打下堅實基礎;在國外擁有獨立實驗室的胡海嵐回國后,毅然扛起了我國系統神經科學領域的大旗;“船舶設計大師”毛獻群主攻某艦艇總體研究設計工作數十年,在力求完美的道路上不斷前進……科技戰線上,巾幗力量舉足輕重。她們潛心研究、刻苦攻關,以專業和實力詮釋不平凡的“她”力量。
榜樣王亞平作文范文【篇5】
今天,我幸運地通過電視上了一節太空授課。這節特殊的太空課由“神十”的三名宇航員指導教學,我通過這堂太空課學到了不少關于太空的知識。
在那失重的太空中,能做許多在地球上做不到的事,比如說:在太空艙中隨意漂浮,在那里,翻多少個跟頭對于他們來說都不成問題。而宇航員王亞平阿姨也給我們演示了不少有趣的“游戲”。她能用一個小鋼絲圈套一個水膜,那一層厚厚的水膜,便鑲篏在其中,然后,宇航員又向水膜中注水,那水膜不僅沒有輕易地碎掉,反而在注水中變得越來越多,最后便形成一個大大透明水球,可謂是晶瑩剔透,讓我不禁驚嘆!當然,,這其中也包含了不少的物理知識,這種種奇妙真令人羨慕啊,
真希望,不久地將來,我也能象偉大的三位宇航員一樣,飛上太空!
中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20日上午成功舉行,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的物理現象。
太空授課的主講人為女航天員王亞平。聶海勝輔助授課,張曉光擔任攝像師。
在大約40分鐘的授課中,航天員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基礎物理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他們講解了實驗背后的物理原理,并通過視頻通話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互動交流。
地面課堂設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的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包括少數民族學生、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及港澳臺地區學生代表在內的330余名中小學生參加了地面課堂活動,全國8萬余所中學6000余萬名師生通過電視直播同步收看。
這次太空授課活動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教育部、中國科協共同主辦。有關專家說,太空授課活動是我國載人航天飛行中首次開展的教育類應用任務,體現了載人航天工程直接為國民教育服務的理念,必將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崇尚科學、熱愛航天、探索未知的熱情與夢想。
神奇的太空授課結束了,老師讓我們寫一篇關于太空授課觀后感的作文。
其實這次太空授課給了我無限的啟迪,也增加了我對失重環境的重新認識,在這堂太空物理實驗課上讓我感覺到了時間的短暫,我還意猶未盡“天宮課堂”就結束了。
“太空授課”之稱體重實驗,用兩根一樣的彈簧,彈簧的底端分別固定了兩個質量不一樣的物體,如果在地球上,由于兩個物體質量不同,兩根彈簧伸長的長度肯定不一樣,而在太空中兩根彈簧卻是一樣的,接著,王亞平姐姐還向我們展示了太空中專門的質量測量儀,特別的奇妙。
“太空授課”之單擺運動實驗,地面常見的單擺運動在太空中不再呈現往復的單擺運動,而如果給單擺一個很小的力,單擺在太空中就可以做圓周運動,這在地面上是實現不了的。
“太空授課”之陀螺運動實驗,陀螺在高速旋轉下會出現“定軸”現象,在太空中高速旋轉的陀螺一樣會有這種現象。
“太空授課”之水膜和水球實驗,一個水滴在太空會變成圓圓小水球,并不會落到地面上,接著王亞平姐姐直接“吃”了一口水。王亞平姐姐將普通的水可以固定在鋼絲圓環上形成了比較結實的水膜,往水膜里不斷加水,會形成一個大的水球;將水球里注入兩個氣泡,氣泡并不會融合在一起;接著將水球里注入紅色液體,整個水球就變成了非常漂亮的“紅球”。
通過視頻通話在“天宮一號”授課的王亞平姐姐還和地面課堂的師生進行了互動交流,這次“太空授課”激發了我對宇宙空間的向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使我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熱愛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