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白露節氣的含義是什么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非常重要的節氣之一,白露來臨的時候,天氣溫度會逐漸的降低,甚至降到非常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今年白露節氣的含義是什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今年白露節氣的含義是什么
白露節氣的含義是晝夜溫差大,天氣漸漸轉涼,涼爽的秋天到來。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5個節氣,秋季第3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于公歷9月07-09日交節。
白露名稱的由來
根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的記載:“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意思是說在這個時節,因為早晚的溫差比較大,在晚上的時候地表的水汽就會遇冷凝結成為了水珠,然后碰到了地面的草本植物,然后就形成了露水。而古人又是以四時配五行,其中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來形容秋露。白露時節,天高云淡,氣爽風涼,早晚的溫差較大,晚上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明顯地感覺到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
白露:一年中溫差較大的節氣
白露是熱與涼分水嶺,“白露”代表暑熱的結束。進入白露節氣后,夏季風逐步被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南下逐漸頻繁,加上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時間變短,日照強度減弱,夜間常晴朗少云,地面輻射散熱快,因此溫度下降也逐漸加速,有“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一說。
白露后,晝夜溫差漸漸拉大,白天午午氣溫雖較高,但早晨與夜間已有絲絲的涼意。從白露節氣開始,按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各地陸續開始進入到秋天。這時,中國各地晝夜溫差可達8℃-16℃,所以白露是一年中溫差較大的節氣。
白露三候
一候鴻雁來:白露之后,對氣候最為敏感的候鳥集體遷徙。鴻雁開始從北方飛到南方。
二候玄鳥歸:玄鳥特指燕子,燕子也要飛到南方去過冬了。
三候群鳥養羞:這個“羞”同“饈”,是美食。養羞是指諸鳥感知到肅殺之氣,紛紛儲食以備冬。
白露節氣的傳統習俗
收清露
中國民間在白露節氣有“收清露”的習俗,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上記載:“秋露繁時,以盤收取,煎如飴,令人延年不饑。”“百草頭上秋露,未唏時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輕不饑,肌肉悅澤。”因此,收清露成為白露最特別的一種“儀式”。
飲白露茶
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時節采摘的茶葉,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個生長佳期。
吃番薯
紅薯富含蛋白質、淀粉、果膠、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含糖量達到15%~20%。有抗癌、保護心臟、預防肺氣腫、糖尿病、減肥等功效,中醫視紅薯為良藥,有“長壽食品”之譽。
吃龍眼
福建福州有個傳統習俗叫“白露必吃龍眼”。民間的意思是,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
白露節氣的特點
1、白露現象
露是“白露”節氣后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主要由較大的晝夜溫差引起。清晨起床之后,你會看到外面一些植物的葉子上有“白色”露珠。
2、白露三候
三候指“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 ”,其中鴻雁來:鴻大雁小,都從北方往南方飛,為過冬做準備;玄鳥歸:玄鳥解見春分,此時也自北而往南遷;群鳥養羞:指鳥兒們開始儲藏食物準備過冬。
3、天氣變冷
白露前后,暑氣逐漸消失,天地的陰氣上升擴散,氣溫明顯開始變涼。白露節氣過后,降溫的同時,把空氣中的水分也吹干了,空氣十分干燥,此特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秋燥”。
白露養生的注意事項
1、白露為霜,保暖防涼
白露過后,溫度下降速度加快,公眾要注意保暖,及時添加衣物,以防感冒發生。《養生論》曰:“秋初夏末,不可脫衣裸體,貪取風涼。”養生專家提醒,白露時節,由于秋高氣爽,很多人依然穿得很少,尤其是追求時尚的青年女性,無視天氣的變化,常常是裙裾飄飄,甚至穿著吊帶衣、露臍裝上街,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而且還會傷害身體。
雖然俗話說“春捂秋凍”,但彰顯靚麗也要量力而行。有句諺語叫做“過了白露節,夜寒日里熱”,意思是白露時節雖然白天天氣溫和,但早晚涼意漸濃。如果這時穿得過于裸露,冷空氣會刺激皮膚,人體因著涼而免疫力下降,無力抵御寒邪,容易出現肺部及吸呼道疾病,如發燒、咳嗽、支氣管炎、肺炎等。若風邪侵犯經絡筋骨,嚴重者可能出現四肢麻痹癥。
在這個節氣中,我們在秋衣的選擇上要注意寬緊適中,大小要根據自己的體形來選擇。對于一些身體素質不怎么好的人們,最好能夠及時加衣,以免著涼感冒。當然對于體質較強的人,還是不要過早加衣為好。另外,在白露節氣我們要注意腳部的保暖,寒都是從腳開始的。
俗話說:“白露身勿露,著涼易瀉肚。”隨著夜間的涼意一天比一天明顯,撤掉涼席,關上窗戶和空調,換上長袖衣入睡,將薄棉被備在床頭,是十分必要的,否則很容易受涼引起腹瀉。特別是病人、老人、體弱者,更要注意隨著氣溫的變化加減衣物。但也不宜一下子添得太多太快,同時秋季一定要增加適時適度的耐寒鍛煉,有助于冬季抗寒能力的提高。
2、調整飲食,謹防秋燥
增加對芝麻、蜂蜜、枇杷、西紅柿、百合、烏梅等柔潤食物的攝入,以益胃、養肺、生津。另外,還應多喝水,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
告別炎熱的夏天,迎來涼爽的秋天。但是秋風降溫的同時,把空氣中的水分也吹干了,中醫把這種氣候特點稱為“秋燥”。營養專家表示,初秋時節,夏季的高溫尚未退卻,再加上天晴少雨、氣候干燥,這個時候容易出現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結、皮膚干裂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由于干燥導致的鼻腔出血。因此,值此時節,一定要當心秋燥傷人。
白露是典型的秋日節氣,是真正涼爽季節的開始,秋季主氣為燥,當秋燥沒能得到及時地預防和控制,便會發展為疾病狀態。白露過后,燥氣漸盛,燥易傷肺,所以營養專家提醒要特別避免容易在秋季發生的鼻腔疾病、哮喘病、支氣管病等呼吸道疾病的發生。特別對于那些過敏體質的人,在飲食養生上更要慎重。
很多人在調養身體時一味地強調海鮮肉類等營養品的進補,而忽略了季節性的易發病。為了預防呼吸道疾病,營養專家表示,凡是因過敏引發的支氣管哮喘的病人,平時應少吃或不吃魚蝦海鮮、生冷炙燴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最常見的有帶魚、螃蟹、蝦類,韭菜花、黃花、胡椒等,宜食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營養專家建議,公眾可選用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除了上述藥物之外,要多吃梨、山竹等涼性水果,同時增加對芝麻、蜂蜜、枇杷、西紅柿、百合、烏梅等柔潤食物的攝入,以益胃、養肺、生津。另外,還應多喝水,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
白露節氣的養生方法
1、白露身不露
白露節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了。另外,白露之后天氣冷暖多變,尤其是早晚溫差較大,很容易誘發傷風感冒或導致舊病復發。如果這時候貪食寒涼,更容易把脾胃的機能變得不正常,損傷脾胃陽氣,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禁忌。
2、喝粥更健康
白露時節,很多人認為炎熱的夏季已過去,秋冬季節已經到來,所以剛到秋天,就開始大量進補,卻忽略了季節性的易發病,如秋天好發的過敏性鼻炎、氣管炎和哮喘等,所以在進補的同時要因人而異。特別是對于那些因體質過敏而引發的上述疾病,在飲食調節上更要慎重。對于體虛者,這時候,最好通過食補代替藥補,而食補首推粥。
3、做好頭部保暖
每年這個季節患感冒的人尤其多,主要是忽視了季節間的溫差變化,平時也沒有注意提高自身抵抗能力,所以就容易患病。在秋天開始有涼風、氣溫逐漸下降時,一定要注意保護頭部,尤其是嬰幼兒最好戴上帽子,避免受風而引發頭痛、發熱等身體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