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節氣的風俗活動
白露節氣的風俗活動大家有什么想要知道的嗎?快快收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吧!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白露節氣的風俗活動速覽,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白露節氣的風俗活動速覽
白露節氣主要的習俗有收清露、釀五谷酒、喝白露茶、祭禹王、吃龍眼、喝白露米酒、采集十樣白以及吃番薯等。除此之外,白露時節的農事活動主要有灌水保溫。這時候很容易出現低溫天氣,因此,要預防低溫冷害和病蟲害。
白露吃什么傳統食物
1、白露米酒
蘇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白露酒的主要原料就是一些糯米、高粱等五谷雜糧,這種酒的性質溫和,非常適合在秋天喝。每當家里來客人的時候,人們經常會用白露酒來招待客人。
2、龍眼
福州有個傳統叫作“白露必吃龍眼”的說法。民間的意思為,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白露節氣時的龍眼,個個核小甜味口感好,所以這個時候吃龍眼是再合適不過的了。除此之外,龍眼還有多種美容養顏的功效,對人的身體十分有好處。
3、白露茶
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時節采摘的茶葉,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個生長佳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它多了一些過火的味道,給人的感覺剛剛好。輕輕呷一口,唇齒之間滿是甘醇的味道,深受老茶客喜歡。
白露防呼吸道疾病
白露是一個表征天氣轉涼的節氣,雖然白天的氣溫仍可達三十多度,但夜晚仍會較涼,日夜溫差較大,若下雨氣溫下降更為明顯。如果這時穿得過于裸露,冷空氣會刺激皮膚,人體因著涼而免疫力下降,無力抵御寒邪,容易出現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如發燒、咳嗽、支氣管炎等,嚴重者可能出現肺炎等問題。
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臥不可貪涼,撤掉涼席,關上窗戶和空調,換上長衣長褲入睡,將薄棉被備在床頭,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關節炎患者、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兒童,更要注意隨著氣溫的變化加減衣物。所謂“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正是說的這個道理。
白露秋燥皮膚干燥
秋風降溫的同時,把空氣中的水分也吹干了,中醫把這種氣候特點稱為“秋燥”,由于肺主呼吸,外合皮毛,肺與大腸相表里,故當空氣中濕度下降時,肺、大腸與皮毛首當其沖受到影響,容易出現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結、皮膚干裂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由于干燥導致的鼻腔出血。因此,值此時節,一定要滋陰潤肺,以防秋燥傷人。
日常飲食中,應增加對芝麻、蜂蜜、枇杷、西紅柿、百合、烏梅等柔潤食物的攝入,以益胃、養肺、生津。還應多喝水,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
同時,推擦鼻梁也有助于養陰潤肺。用右手食指指面放在鼻尖處,以順時鐘和逆時鐘方向交替揉動,由鼻尖向鼻根反復揉動,約20至30次。
白露節氣的由來介紹
每年9月8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交“白露”節氣。“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令。露是“白露”節氣后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此時的天氣,正如《禮記》中所云的:“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古人在《孝緯經》中也云:“處暑后十五日為白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其實,氣象學表明:節氣至此,由于天氣逐漸轉涼,白晝陽光尚熱,然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經早晨的太陽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煞是惹人喜愛,因而得“白露”美名。
節令至此,正當仲秋季節,氣候一如春季,不僅花木依然茂盛,而且有的花的顏色較春天更艷,如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雞冠花、雁來紅,特別是田野里迎風招展的荻花。古詩云“日照窗前竹,露濕后園薇。夜蛩扶砌響,輕娥繞竹飛”。此時天高云淡。氣爽風涼,可謂是一年之中最可人的時節。但此時節,地球上的許多有生命的東西,會在蕭瑟秋風中隨之由榮而衰。不過,萬物興衰皆自然,天行有常,不以堯存,不以舜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