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兒童最容易患得糖尿病
如今,糖尿病有著越來越低齡化的趨勢,孩子也有可能患有糖尿病,家長要引起足夠重視。小編為你精心推薦了容易得糖尿病的兒童類型以及高發期年齡段,歡迎大家閱讀。
容易得糖尿病的兒童類型
1、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兒童
人類基因有遺傳性,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兒童更容易受到引發兒童糖尿病致病因素的影響,容易發展成糖尿病,所以這類兒童要特別警惕。
2、肥胖或超重的兒童
肥胖或超重的兒童占很大一部分。有資料顯示,我國年齡≤18歲兒童超重發生率176%。肥胖發病率56%。超重的概念是超出想體重20%以上。超重或肥胖使胰島細胞負擔加重,胰島素受體的生物活性降低。胰島素要發揮它的正常生物效應必須和胰島素受體進行特異性地結合。
如果分泌的胰島素不能與受體很好地結合,人體的糖代謝就會發生異常,血糖在血液中過多堆積,從而產生高血糖。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在醫院進行正規的胰島功能檢查中,發現很多肥胖兒童盡管血糖不高,但胰島素水平高于正常人。我們也稱之為高胰島素血癥。這類病人盡管胰島素分泌的特別多,但是質量很差,胰島素與受體不能很好地結合。高胰島素血癥還會加重全身血管內皮的炎性反應,導致代謝綜合征的發生和發展。
3、曾是巨大嬰兒
出生時體重小于25公斤或出生時體重超過4公斤的巨大胎兒,也容易得糖尿病。因為有巨大胎兒分娩史的婦女也很容易得糖尿病,巨大胎兒有糖尿病遺傳基因的因素,所以家長應該特別注意。
4、長期有不良飲食習慣的兒童
長期進食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膳食纖維的兒童。“三高”食品往往缺少膳食纖維素。“三高食品”也導致胰島B細胞長期處于高負荷狀態,引起了胰島細胞的損傷甚至衰竭,從而發展成糖尿病。有些兒童和青少年,長期只喝含糖飲料,不喝白開水,這也是易患糖尿病重要原因之一。因為長期大量服用含糖飲料也會加重胰島細胞負擔,促進糖尿病發生。
5、不良的生活方式
兒童長期精神緊張、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許多兒童有既胖又不愛運動、長時間上網玩游戲、看電視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造成精神過度緊張。長期精神緊張,可導致人體內升糖激素群升高拮抗體內的胰島素,也可誘發糖尿病。
兒童糖尿病的高發期年齡段
兒童常有兩個發病高峰,一個是在五至七歲,可能與兒童此階段和外界接觸及感染的機會增多有關;一個是在 11至13歲,則可能與此期兒童青春期的開始、生長發育的增快、性激素與胰島素相抗衡,以及青春期情緒的多變等因素有關。兒童發病的季節以秋冬兩季多見。
兒童糖尿病一般很隱蔽,早期很少出現“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少)癥狀。不少人看到孩子很能吃,白白胖胖的,就認為身體很好,從而容易延誤診斷。對于肥胖兒童,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一定要定期化驗血糖。
孩童時期的糖尿病的分類
1型糖尿病:即胰島素依靠型糖尿病,首要因遺傳基因、免疫要素和環境要素一起參加起病,有的歸于本身免疫疾病的一部分。
2型糖尿病:即非胰島素依靠型糖尿病,多發作在孩童時期,稱為從孩童(青少年)期開端的成人糖尿病。
養分不良有關的糖尿病:有胰腺纖維鈣化或胰島鈣化,并有蛋白質缺少的病史。
其他型:包含胰腺疾病、內排泄病、藥物或化學物直接導致的糖尿病,某些遺傳綜合征、胰島素受體反常等導致的糖尿病;以及葡萄糖耐量損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