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沂構建教育扶貧體系:咬定"精準"不放松
&bsp; 當今,我國已經開始高度重視教育扶貧事業的發展,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推動貧困地區教育的發展,同時還取得了顯著地成效。日前,據悉山東臨沂構建教育扶貧體系,咬定&ld;精準&rd;不放松,讓更多的學子從扶貧政策中獲益。
于家里經濟條件較差,上大學對山東臨沂的李慶秀來說一直是很奢侈的事。去年,臨沂市信息工程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向她伸出了援手,不僅學費和住宿費全免,每年還會發給1000元的補助。&ld;來這學到很多,我對以后找工作也非常有信心。&rd;李慶秀說。
母子喜領學前教育政府助學金。劉金松 攝
為讓更多的貧困生不受無學上之苦,臨沂市教育局通過建檔立卡,脫貧銷號,統籌社會各界力量,以教育為突破口,變&ld;大水漫灌&rd;為&ld;精準滴灌&rd;,走出一條精準扶貧的新路子。
&ld;精準扶貧貴在&ls;準&rs;,確保扶貧效果的達成,必須建檔立卡,脫貧銷號,&ls;精準&rs;發力。&rd;臨沂市教育局局長祖旭東說。
通過組織人員到校、進村、入戶,認真核實,建檔立卡,臨沂市確定了19302名家庭貧困學生,隨后教育局圍繞家庭現狀、家庭經濟主要來源、致貧原因以及當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等,對這些學生進行了全面摸排,建立了工作臺賬。同時,編發《臨沂市學生資助政策一本通》,免費發放學生家長手中,讓更多學生及家庭了解到扶貧政策。
沂南縣湖頭鎮水聯小的李亞靜是湖頭小學巴全釗老師的聯系學生,因李亞靜生病,家里一度經濟拮據。巴全釗呼吁全校學生并聯系校友會友對其捐款,并將李亞靜納入扶貧范圍內。近年來,沂南縣教體局對因疾病、災禍等原因導致家庭貧困的學生救助達1289人次,發放救助金達366萬元。
和沂南縣一樣不斷完善教育資助網絡的縣市,在臨沂市還有很多。為確保每一個孩子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臨沂市構建了困難學生資助&ld;縱到底、橫到邊&rd;的網格,實現了從幼兒園到大學貧困家庭學生全覆蓋。
臨沂通過構建&ld;十萬教師百萬家庭連心育人&rd;工作體系,重點關注生活及學習困難的學生、留守兒童、殘疾兒童、思想及學業上有異常情況的學生等特殊群體,充分發揮教師在教育扶貧中的主導作用。截至目前,全市教師家訪入戶已達874535次,采用電話等方式聯系達49072次,收集群眾需求訴求9107條。在市直機關黨工委牽頭組織的&ld;結親連心&rd;活動抽查中,該市教育工作群眾滿意度達100%。
同時,為實現貧困家庭學生全程資助,臨沂市建立了家庭貧困學生資助檔案,實現了對他們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全程資助。據統計,&ld;十二五&rd;期間,臨沂市共落實各項獎助學金及中職免學費資金79億元,受益學生93萬人次。成功受大學生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106萬人,占全省的1186%,受成功金額64億元,占全省的1168%。籌措資金2568萬元,走訪慰問困難教職工67人。
教育扶貧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力量的參與,匯成合力。為此,臨沂市首先落實政府責任,統籌財政、規劃、人社、編辦、住建、國土等部門,把教育扶貧上升到全市層面。同時,通過建立教育扶貧聯席會議制度,臨沂市定期研討解決教育扶貧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與臨沂大學、青島工大學(臨沂校區)、臨沂醫專、臨沂職業學院等合作,及時獲取在校就讀的建檔立卡貧困學生信息,確保貧困學生享受到各項資助政策。
2014年,沂水縣把全年財政支出的47%投入教育;莒南縣提出&ld;寧可其他方面放緩一點,也要優先把有限的財力投到改薄項目建設上&rd;,做到改薄項目資金優先安排,并在全縣發起了&ld;端起碗,想起您,愛心餐廳捐獻活動&rd;,募集資金2000多萬元,用于改善農村中小學餐廳條件。
校外教育基地、青少年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現如今都成為家庭貧困學生免費接受德育實踐、素質拓展的場所。為實現&ld;物質幫扶&rd;與&ld;精神幫扶&rd;的互促互進,臨沂市已組織6批家庭困難學生到基地參觀培訓,全市907處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動場所組織培訓貧困家庭學生6000余人次,有力提振了貧困家庭學生的自信心。
&ld;現在的孩子真幸福,看著孩子在這么漂亮的學校里學習,我們真羨慕。&rd;在沂南縣,一位學生家長動情地對分管教育的副市長趙愛華說。&ld;色彩最鮮亮、建筑最漂亮&rd;已成為臨沂市農村學校的代名詞。費縣自2014年啟動&ld;全面改薄&rd;工作以來,投資近10億元,新建樓房166幢、平房228處,46萬平方米的新建校舍全部投入使用,徹底改善了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
讓硬件硬起來。2016年,臨沂又啟動了貧困村學校重點改造項目,計劃完成改造農村學校536所,建設面積196萬平方米,學校改廁、取暖覆蓋率分別達100%和50%。
&ld;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rd;農村職業教育是教育扶貧的關鍵。在職業教育扶貧上,臨沂市通過&ld;一手抓就業,一手抓培訓&rd;,力爭實現&ld;一人就業,全家脫貧致富&rd;。沂南縣以資助貧困生在職業學校掌握一技之長、實現技能脫貧為契機,與教育脫貧攻堅相結合,抓實招生、培訓、就業等環節,走出了一條惠及貧困學子的職教扶貧路。
為盡快提高學生實際操作技能,實現與企業零距離對接,該縣職業學校建立了校外實訓基地,通過開展聯合辦學、深化校企合作等方式,先后與海信集團、上海寶鋼集團、上海松下微波爐有限公司等幾十家企業建立了長期就業合作關系。學校每年都組織召開各種招聘會,畢業生就業安置率達100%,實現了貧困家庭&ld;兜底&rd;脫貧。
近年來,臨沂市通過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三年行動計劃,開展面向農民涉及種植、養殖、家政、民間工藝等10多個門類的職教專題培訓,采取&ld;群眾點菜、專家主廚&rd;的方式,讓貧困農民擁有了一技之長。據統計,近三年來,該市開展各類農民工技能培訓達36萬余人次,有效幫助了困難群眾致富。目前,臨沂市職業院校在校生166萬人,畢業生就業率達96%以上,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能型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