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貧精準到深山 重燃山區孩子求學夢
貧苦的深山地區,信息閉塞,交通不暢,教育資源相對落后,但是就是在這樣一片貧瘠的土地上,卻承載著無數孩子期望知識改變命運的求學夢想。為了幫助他們的夢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順利起航,我國一直堅持教育扶貧計劃,讓孩子們免去后顧之憂,安心的上學。
本報首席記者 李云萍
貧窮是大山孩子的軟肋,良好的讀書環境是大山孩子的渴望。為了讓深山里的孩子不再像祖輩一樣,因沒有文化技能而缺乏走出大山的勇氣,不再延續世代的貧窮和落后,啟動于2011年的我市山區教育扶貧工程四年如一日,致力于改善和扶助深山孩子的教育成才。
截至目前,56所項目學校累計轉移安置山區學生41萬名。市級財政平均每年安排兩千多萬元用于項目學校深山區學生生活補助,保證孩子們下山讀書免費、吃住免費、交通免費,總計投入資金已達9億元。
山區學生的集中就學,降低了山區群眾的教育成本,更使許多家長從照顧孩子的負擔中解脫了出來,開始經商或進城務工。據不完全統計,已有6200多名山區群眾因子女轉移安置而走出深山融入城鎮,生活有了依托、有了奔頭。
新環境重燃孩子成長自信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
山區教育扶貧工程讓地處太行山中段的深山區群眾真正燃起了脫貧致富新希望。
靈壽縣二中,一所2013年建設投用的山區教育扶貧項目學校,是全縣標準最高、規模最大的一所全封閉式寄宿制學校,招生范圍面向靈壽縣深山區的五個鄉鎮。
在此就讀初二年級的楊倩,來自于離縣城60公里處的深山區南安村。楊倩母親早年因病去世,貧窮的家里只靠父親一個人耕種貧瘠的山地勉強維生。
&ld;因為來自單親家庭,楊倩剛來學校的時候很自卑,也很膽怯。個初一學年,她幾乎沒有和同學說過話。成績也是一般。&rd;班主任老師說。
一年,對于一個人的一生來說是短暫的。然而有時候,恰恰是一年,對于一個人的一生卻又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在這一年里,楊倩融入了大家庭的懷抱。她從班主任老師的身上再次感受到了母親的愛,從同學們的身上體會到了姐妹們的溫暖。每天,她能按點兒吃上熱乎乎的飯菜。一年的時間,楊倩變了,笑容開始浮現在這個12歲女孩的嘴角,自信和樂觀重回她的內心。這對于一個苦孩子來說,顯然意味著好生活剛剛開始。
&ld;我能感覺到自己這一年來的變化。爸爸也說我變得開朗了。現在,我非常有信心去考一個想的中學,然后再考一個想的大學,把爸爸接出大山里的村莊,我要帶他過上好日子。&rd;楊倩說。
山里人依靠勤勞改變生活
有了自信去向生活挑戰的不僅僅只有孩子們,在孩子們得到妥善安置后,久居深山的家長們也開始有了走出深山搏一搏、盡早改善落后生活的念頭和行動。
&ld;孩子有個好地方讀書,還有人管吃管喝,俺們心里踏實多了。這一年,俺和媳婦帶著她的小妹妹到縣城找了點活兒,就在那兒安家了。&rd; 平山縣蛟潭莊鄉村民張書方一臉輕松。
張書方的女兒張明月是個幸運的孩子。小學一到五年級,她一直都在下龍窩小學讀書,盡管那里條件不太好,但因為附近只有這所小學,所以也就沒有什么奢望。山區教育扶貧工程啟動后,莊里建起了一座項目學校‐‐蛟潭莊小學,條件和師資明顯比村里那所小學強了許多。張明月高高興興地在那里讀完了六年級。2014年,張明月該升初一了,又一所項目學校‐‐平山縣二中熱情接收了她。
&ld;以前總是有顧慮,怕外出打工耽誤了孩子學習。現在孩子有了這么好的地方,俺們還有啥不放心。&rd;張書方說,他們家里只有兩塊山地,農忙的時候回村忙一陣,平時就在城里掙點錢。
同樣想法的還有靈壽縣的楊志剛:&ld;原來種地收入不多,孩子們出來讀書也把我們帶出來了。自己干,能掙點錢,比在家里好多了。如果孩子們能爭氣讀出來,我們就繼續供他們,以后考個好大學,出去闖一闖。&rd;
楊志剛的一對子女就在靈壽縣二中讀初中。而他們兩口子則守在學校附近做起了紡織小生意,一年收入上萬元,家里的生活條件慢慢開始改善。
全免費讓貧苦學子輕松上學
為了讓每個深山區的孩子都能夠到山區教育扶貧工程項目學校讀書生活,針對山區孩子部分家庭經濟比較貧困的實際,市委、市政府在國家貧困寄宿生補助比例23%的基礎上,將對深山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補助擴大到了100%,補助標準也相應增加。
市級財政平均每年都安排兩千多萬元用于項目學校的深山區學生生活補助。僅2015年,市財政就專門設立專項資金2600萬元,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發放。
為了保障深山區小學生畢業后能夠全部到項目初中接受優質的免費教育,2015年我市又出臺了《關于山區教育扶貧工程項目小學對口直升項目初中工作的通知》,凡山區6縣深山區45個鄉鎮6年級在籍在冊小學生均具有對口直升資格,各學校初一新生的招生錄取及學籍市教育局統一進行管,山區項目初中不再接收就近劃片學生和擇校生。
為確保學生初中畢業后,能夠全部接受免費高中段教育,市政府、市財政局還聯合出臺了《深山區學生免費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的實施意見》,市、縣兩級政府設立高中階段免費教育專項資金,保障山區學生全面實現免費上高中。
我市還規定,農村初中畢業生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全部安排接受中等職業教育,按規定享受資助政策,對未能升學的高中畢業生安排接受中等職業教育或免費提供農業技術技能培訓。
幾年里,山區6縣職教中心教學樓、綜合實訓樓、宿舍樓等教育教學設施均進行了改造提升,投入建設資金約2000萬元。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辦山區人民滿意的教育更是市委、市政府這項重要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ld;2016年,市教育局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還將繼續把山區教育扶貧工程項目作為&ls;十三五&rs;期間的頭等大事和第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抓好抓實。&rd;市教育局副局長趙立芬說,我市將結合山區六縣實際,制定有關山區教育扶貧工程學生營養餐的制度,進一步提升新增26所項目學校的教育教學設施和生活服務設施建設管。同時開展基礎教育全覆蓋模式,制定基礎教育扶貧全覆蓋實施方案。繼續開展山區教育扶貧學校相關補助政策,讓這些孩子從小學一直到高中甚至到大學享受政府的相關補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