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國貧縣一農村學校逆勢恢復 村民細算"返鄉經濟賬"
&bsp; 隨著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中國鄉村教育的學校越來越&ld;小&rd;,學生越來越少,老師越來越&ld;老&rd;的現象日益突出。為了改善這一局面,家庭、學校、社會都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效果卻不盡相同。不過,近日,據悉山西國貧縣一農村學校卻在這一艱苦的大歡喜啊實現逆勢恢復,受到外界的關注,那么,他們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中新網呂梁10月31電(李新鎖)在農村學校普遍撤并的當下,山西國貧縣‐‐呂梁市石樓縣喬子頭村小學逆勢恢復。返鄉回流村民在節省支出的同時,讓沉寂的鄉村重新煥發生機。
石樓縣地處山西呂梁山西麓,黃河東岸,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級貧困縣。長期以來,在&ld;農村學校撤點并校&rd;政策推動下,和中國多數農村一樣,當地大批農村學校撤銷,多數農村學生進城上學。
在石樓縣喬子頭村,農民進城打工、子女隨遷進城上學,不僅加大家庭經濟負擔,外出打工者也并未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隨著人口外流,田地荒蕪,昔日的鄉村人氣驟降。2012年,喬子頭村小學被撤銷。
石樓縣宣傳部一位負責人表示,石樓縣地處偏遠、地廣人稀。近年,大批農村人口外出打工,子女隨遷進城求學。很多農村生機不再,甚至下鄉時只能看到&ld;十幾個老漢曬太陽&rd;的景象。
看到家鄉凋零、田地荒蕪,喬子頭村人決心恢復村小學,重新招生辦學。2015年秋季開學,當地村委會打出&ld;返鄉上學不收費,每人獎勵1000元&rd;的招生廣告。為吸引周邊鄉村學生回流,當地承諾,外村家長陪讀可免費住宿,同時免費分配一塊菜地以供生活之需。
因為條件優惠、措施得力,當年開學就有80多名學生入學。
如今,一年時間過去,返鄉學生成績均有大幅提高,家長也對教學質量表示認可。喬子頭小學校長張潤平表示,恢復辦學之處,很多家長持猶豫、觀望態度,主要是對師資力量缺少信心。如今,返鄉學生成績提高很快,每人都提高了三四十分,低年級學生提升更明顯。
張潤平說,從實際情況看,學生返鄉上學極大減少家庭支出,家長也有就近務工、照顧家人的需要。以前,當地農民進城打工,收入的2/3要用于子女上學,除去租房、生活花銷費用所剩無幾,農村田地普遍撂荒。
在張潤平看來,返鄉學生大多家庭經濟困難、學習成績較差,在城市求學屬于缺少關注人群,他們并未真正融入城市。
對此,喬子頭村支部書記劉直旺說,剛開始恢復學校時,當地教育局心存疑慮,擔心我們招不到學生。現在,學生成績穩步提高,吸引周邊多個村莊學生回流。不過,學校也存在教師不穩定、師資欠缺的問題,這影響學校進一步擴大招生。
近10年來,在很多地方,中國農村學校布局結構調被實施成&ld;一刀切&rd;撤并農村學校,導致學校大面積向城鎮聚集,農村學校數量迅速減少。
從實際情況看,部分農村有保留學校,讓子女就近上學的需要。
在喬子頭村,農民返鄉、子女返校,不但減輕家庭負擔,還讓鄉村重現生機。村民張平(化名)說,以前,三個孩子在縣城上學,每年需花費4萬元左右,不但負擔沉重,而且無暇種地。返鄉上學后,家庭支出很少,撂荒的土地也重新煥發生機。
對此,喬子頭村支部書記劉直旺表示,以往,當地村民主要在周邊煤礦打工謀生。近年,煤炭行情下滑,外出務工人員收入銳減。目前,當地正在積極引入投資建設油用牡丹基地,發展鄉村旅游,讓村民就近就業,真正解決返鄉農民就業增收問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