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學校93名學生40名特困 回趟家需步行3小時
&bsp; 在我們的周圍,還有一部分特困的家庭,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相當困難,比所在地區的平均生活水平要低很多,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日前,據悉山西一學校共93名學生,其中有40名學生屬特困,回一趟家需要步行3小時,不禁令人感慨。衷心希望廣大熱心人士能夠身處援助之手,幫助這群處境艱難的孩子。
人們總以花朵的絢爛、純真、充滿活力,比喻少年兒童的天真爛漫、充滿希望。孩子的童年生活,本來是無憂無慮、幸??鞓返?,而在呂梁山深處的邊遠山區‐‐臨縣劉家會鎮彩樹嶺村易風學校,生活著這么一群孩子,他們居住的房屋建在山坳里,他們穿著別人給的衣服,父母不是離異就是身體有疾病。他們比不了城市孩子的優越生活,沒有智能手機,沒有電腦可以上網學習,沒有名牌衣服換了一身又一身,也沒有去過縣城,更不要說去祖國各地游覽大好河山。他們生長在不完的家庭中,幼小的心靈時時伴隨著憂郁與傷痛,那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朵里飽含著叩人心扉的無助的淚水。
10月11日,本報記者專程對該校的貧困生及其家庭進行了走訪,并為全校學生送上了10箱奶粉,希望他們能茁壯成長,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文內圖均來自《三晉都市報》
從臨縣縣城出發,一路沿著曲曲折折的山路向西南行駛,眼前的溝壑如大樹的樹枝般不斷延伸,錯綜復雜。路不好走,顛簸得厲害,車身搖晃,大伙兒身體難受,期盼能早些到達目的地。行進了約30公里,才到了劉家會鎮,四下詢問,方知彩樹嶺村還在前方。再過近十公里,終于看到建在山頂處的彩樹嶺村。
進入村口,一幢齊雄偉的三層建筑映入眼簾,外墻被刷成黃色,第三層搭建的是彩鋼房。這里就是易風學校。學校前面有一片寬闊的廣場,村里的公路從此穿行而過,三五成群的學生在這里玩耍,不時發出的叫嚷聲,給本來冷清的山間村落增添了不少歡鬧。
來到這里的人們會詫異,為何這個偏遠的村莊里會有這樣一個規模的學校存在?
易風學校設立幼兒園到小學六年級,一共有93名學生。實行寄宿制,學生可以免費食宿。這里原本的學校條件很差,只有幾間破舊的磚瓦房,學校前是一個深溝。隨著村里的人一家家搬到城里打工居住,學校的學生流失不少。十來年前,從村里走出去的國家干部王易風及其子孫捐資助學,修建了新學校,還配有學生和教師的宿舍、辦公室、廚房、餐廳等,將深溝填平。
彩樹嶺村位于臨縣劉家會鎮、叢羅峪鎮、磧口鎮交界,學生就是來自學校附近這幾個鄉鎮范圍內的村莊。他們有的是留守兒童,有的因為家里貧困去不了縣城,想著易風學校條件不錯,花銷不高,還可以吃住,離家又近,所以不少還在農村居住的家長愿意把孩子送到這里上學。
其實,所有學生的家庭條件都不好,但更是有40位學生屬于特困生。其中,有25名學生或者父母離異,或者母親出走,或者父母雙亡。還有8名學生或者父母兩人、或者母親一方存在智力障礙。這部分學生大部分爺爺奶奶照顧,父親有的出去打工、有的在村里種地放羊。從小缺失母愛、父愛的孩子們,見到陌生人有些靦腆,不敢說話,總是躲在別人身后。他們在家沒有父母親的關懷,更喜歡去學校與同學打鬧?;蛟S在他們心里,學校的生活更舒適些吧。
在教學樓一層有一個特殊班級,里面容納了幼兒園、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共有39人,他們共有一個班主任,就是王香香。今年39歲的王香香是學校的臨時教師,在這里任教已有10年。于學生不多,就把三個年級湊成一個班,一個年級上一節課,上課時其他學生自習。她說,有的學生盡管是單親家庭,但學習成績很優秀。而有的學生就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很少和同學尤其是陌生人說話,在班里的表現不活潑。&ld;學習方面,學生肯定指望不上父母能給做輔導,主要還得靠教師多下功夫。學生有個頭疼腦熱也得管,我們相處時間更多些,把學生當作自己孩子一樣照顧。&rd;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已經是中午時分了,按學校作息,還要上一節課。課間時間,安排學生們喝奶粉。幼兒園的學生小文用自己的碗接了涼水泡奶粉喝,喝完了又用清水自己把碗胡亂涮了一下,之后隨意擱在教室的窗臺上。小文今年7歲,母親有智力障礙。臉黑黑的,頭發肆意地長在頭上。他的衣服可能是別人送的,號碼有些大,很不合身。這件衣服不知多久沒洗了,袖口和領口被蹭的油光發亮。同學們都笑著看他在教室里跑動。有同學說,小文有時還會學他媽媽的奇怪的行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