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民辦學校教學模式創新“走班制”
社會在進步,人們對于教育觀念在發生著改變,同樣教育模式的創新發展也將帶來教育的新時代。“走班制”的教育模式不僅提高了孩子的積極性,更多的時候給予了他們自主選擇性。孩子們自己主動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科,這樣會使他們將學習興趣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從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舞蹈課室。
傳統的中小學課室里,學生的座位都固定在一間教室,每天在這間課室上課。而禪城一民辦學校從這學期起卻采用學科教室的辦法,讓學生每天根據課表,到不同的課室上課。另一方面,老師的辦公地點也從傳統的辦公室搬到了學科教室中“長駐”。該校透露,從下學期起學生還可以選擇喜歡的學科老師上課,制定個性化的課表。
有教育專家認為,盡管學生自主選課給學生提供了更多選擇。但這一教學模式的實施必須配合課程改革、學生、教師評價體系以及硬件師資的投入才能真正見成效。
音樂課室。
新鮮
學科老師“駐班”輔導學生
記者在佛山協同學校初中部見到,學生們上完一節課后,自覺收拾好課本,三五成群走到下一個課室上課。
除了上課地點有變動外,老師辦公地點也跟著改變。“以往學科老師上完課后,就統一回到年級辦公室里備課,但現在學科老師的辦公地點就設在課室內。”該校相關負責人稱,這樣變化是讓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老師交流,遇到問題可以隨時到學科教室內討教。
記者看到,在學科教室的講臺附近,有一張老師的辦公桌,上面放有教案和水杯等物品。
學校:
讓學生更易進入學習狀態
校方解釋,設置學科教室的目的在于培養不同學科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走動起來,會更容易進入學習的狀態。”
“一開始覺得沒有固定的教室,總好像缺點歸屬感。”該校一學生稱,在逐漸適應后覺得這樣的做法挺新鮮。“起碼走去不同的課室途中能放松一下,不用老坐在一個位置上。”
該校老師說,因為學生到處串課室,沒有固定位置,學校還專門在課室內設置了儲物柜,供學生放置一些不方便隨身攜帶的物品。“到不同課室上課帶書本就行了。”該校老師說。
學生要適應串課室,老師也坦言新辦公地點挺難適應的。有老師說,原來在辦公室辦公會更加舒適。“畢竟學生看不到你在做什么,老師交流起來也更加方便。”該老師表示,駐班后輔導學生也確實更加方便了,和學生的交流也多了。
語文科課室。
趨勢:
擬讓學生自主選授課老師
“走班制”還有下一步創新的計劃。記者了解到,該校計劃從下學期開始,讓初二學生以“個人”為單位進行走班教學。該校相關負責人稱:“我們會在某一天的同一時段安排同一類學科老師的課程,學生走到不同教室,可自由選擇上課的老師。”比如周一早上9時要上數學課,同時會有四名數學老師在不同的學科教室上課,學生可自行選擇任一課室。
“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老師也會有壓力。”該負責人稱,通過這樣的辦法,學生可以制定自己的課表,真正實現中小學階段的“走班教學”。
禪城區一所公辦初中的王老師認為,這一做法對于老師而言,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教得有趣的老師未必教出高分,那么到底是要成績還是要受學生歡迎,老師得做出選擇。”
家長姚女士則提出疑問,“老師太受歡迎,課室爆滿怎么辦?”對此,校方老師解釋,屆時將會安排學生網上報名,以先到先得的原則進行選課。
教育界人士:
“走班制”需要更多的配套
對于該校創新的這一模式是否有效,教育業內人士持有不同的看法。禪城一公辦學校校方負責人認為,這一做法確實有利于同學間的融合和學科氛圍的打造。也有人認為只要老師教得好,上課地點是否變化并不重要。此外,由于硬件和師資條件的要求,這樣的辦法并不適合所有的學校。
南海區教育局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禹飚稱,“類似這樣的走班制在北京上海已有先例。走班制的好處在于可以更好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但也意味著教學的成本投入會非常高,因此目前只能在少數高收費的私立學校試點。
“走班制的核心其實不在于學生在不同的教師上課,而是不同的學生能夠有適合自己學習興趣、發展方向的課表。”禹飚分析稱,“但這樣教學模式的實施,必須要在課程改革、學生、教師評價體系以及硬件師資的投入等方面進行配套。”
禹飚認為,實施走班制的學校,最好同時配備學生發展指導中心主任的崗位,能根據學生的情況給出未來學業發展規劃,在這一前提下再讓學生有目的有方向進行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