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小學生家長吐槽開學"三苦":托管加餐換老師
9月1日開學到現在,短短一周的時間,家長們便牢騷不斷,話說,這么短的時間,能為哪些事兒發愁呢?據了解,當下廣州小學生家長正在為三件事發愁,一是找個托管無比艱難,二是加餐如何解決,三是換老師,綜上所述,相信定能引發不少家長的共鳴。
娃的暑假終于結束了, 說好的舒心日子呢?
孩子一開學,父母是否便可“萬事大吉”?事實并非如此。新快報記者了解到,開學一周,不少父母仍找不到上學日的“正確的打開方式”,而是為娃的衣食住行等各種瑣碎事操碎了心。廣州多名受訪家長告訴記者,令大部分小學家長困擾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放學后去哪兒?上課餓不餓?老師換了嗎?
換言之,找托管、課間餐、換老師成為了不少家長一到開學的三個“心頭大患”,讓其不得不在一開學便使出“洪荒之力”,來逐一“對癥下藥”。老師與專家也紛紛向新快報記者“支招”,以幫助家長緩解開學焦慮。
找個托管那么難
一天四次接送娃 “架不住天天沒午休”
兒子就讀于廣州市越秀區某省一級小學一年級的蔡女士,在開學一周前便“奔波”于學校附近的各家托管中心。由于學校不設午休午餐,該校的家長只能面臨兩種選擇:要么找托管,要么接回家。
一番“考察”折騰后,蔡女士還是決定讓孩子中午回家吃飯休息。“環境太差了。”蔡女士告訴新快報記者,自己去了七八家托管中心,雖然都離學校不遠,但幾乎都是隱匿在居民區中的家庭式托管,“都是老樓,就十幾平方米大,里面陰暗潮濕,睡覺的床鋪也是那種折疊床,看著就讓人不舒服,安全也難以保障。”
這就意味著蔡女士與先生需要一天四次接送,準備一頓午餐后再趕回去上班,一個星期下來,蔡女士只有一個感想:“感覺身體被掏空。”
在開學首日的中午,新快報記者在越秀區東山實驗小學門口看到,在一群來接娃的家長當中,還有六七個舉著牌子的托管班工作人員,其中有的是來接學生去午休托管,有的則是來打宣傳廣告的。
不少家長也在咨詢托管的相關事宜。“先了解一下情況,總這么接送也不是辦法。”現場一位家長表示,自己雖在附近上班,但也架不住天天沒午休。
學校午休一位難求
明知托管班無證也得送
目前托管中心在小學附近“遍地開花”,多為無證經營的家庭式托管,也有依托于教育機構的“分支項目”。午休托管價格為每月600至1000元不等,一般包孩子的接送、午餐、午休。
下午放學后的托管類型更多一些,價格也在千元以上,除了以監督、輔導寫作業為主的常規晚托班外,目前還有開設了興趣類的晚托班,而后者收費則更高一些。
為什么不少家長明知托管是無牌“黑作坊”,還愿意將孩子往里面送?
2014年9月,一紙取消午休和課后托管的文件掀起了軒然大波,此后為了保證托管的正常運作,政府對午休和課后托管給予財政撥款,標準為每生每日2元。然而這并沒有徹底解決午休托管的難題。
目前,廣州市各學校對學生的午休管理方式不盡相同:有的學校采取“抽簽制”,在開學前的家長會上便讓報名在校午休的學生家長抽簽,比例約為2:1,甚至更少;有的則采取“輪流制”,每月輪著安排班上學生午休,保證人人有份;有的為了保障讓更多學生可以在校午休,采取“傳統制”,即讓學生趴在桌子上休息。
至于看管午休的人員,則“來源”繁多,既有學校老師,也有家長義工,還有學校外聘的管理人員。如此“一位難求”的午休現狀,便使得不規范的無證托管持續火爆。
記者跑腿
市場需求那么大 托管機構盼政府部門管理規范
對于托管中心,既然無法憑“證”選擇,那該如何挑選?
已經有了兩年“托管經驗”的五年級家長魏女士告訴記者,自己當初在挑選時,會逛論壇了解多些資訊,或是參考其他家長的推薦,“一般大家都推薦的、口碑不錯的,實際上也比較有保障”。而對于網上“支招”的簽合同,魏女士則表示作用不大,“我去的那家是兩個媽媽合開的,當初說要簽合同,她們也只是手寫了一份,沒有公章,更像是收據”。
不少托管機構也并非愿意長期處于“沒名沒分”的狀態。一托管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托管的市場需求這么大,與其就這么亂著,倒不如能有一個政府部門出來“牽頭”管理,對托管機構進行指引,并制定相關的行業規范、標準等,機構持證經營,家長也更放心。
找一家好的托管雖是一劑“應急之藥”,但有家長指出這味藥“治標不治本”,并非良策,建議未來廣州對中小學進行擴改建時可新建午休場地。
對此,廣州市教育局有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在新建學校的規劃中曾經考慮過,但由于學校的建設是跟城市的發展密切相關的,包括人口的變化等,“如果建好了學校沒人來上怎么辦?我們應該吸取農村學校空置的教訓”。該負責人說,按多少的比例來建午休場也是個問題,這些都需要慎重研究。
課后托管“素質營”受歡迎 家長盼午休托管能復制
記者了解到,目前廣州有荔灣、越秀、天河、花都4個區15所小學在試水“430素質營”。
什么是“430素質營”?即是政府購買服務,將社會機構引入校園,在下午放學后,帶領學生在課后進行體藝活動,既解決家長“孩子放學去哪兒”的擔憂,同時也提升學生素質。費用則由學校與家長共同承擔,家長方面每學期僅需繳幾百元。
唯一不敵校外晚托班的地方,便是“素質營”無法輔導孩子寫作業。有小學老師解釋稱,由于教育部門嚴禁學校開展課后有償補課,社會機構入校后若是輔導作業,有可能踩“紅線”。
對于“素質營”的開展,有家長仿佛看到了“希望”,表示若課后托管試點成功,類似的經驗是否能在午休托管當中復制?有業內人士則潑了冷水,表示素質營托管與午休管理還是有所區別,即使解決了“由誰買單”的問題,還可能面臨午休場地不足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