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中小學推進學區制 鼓勵薄弱學校"傍大款"
隨著二胎新政策的全面實施,越來越多的適齡兒童將走進校園,為了保證學校資源的共享,實現城鄉、學區之間的教育均衡發展。武漢出臺相關意見,依靠一定數量的優質學校資源帶動相對薄弱地區學校,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各校均衡發展。保證每個孩子都能夠擁有優質的教育資源,實現夢想。
由優質小學或初中牽頭,設立試驗“學區”,通過學區內教育資源共享、師資交流等方式,打破學校間的“圍墻”,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各校均衡發展。昨日,武漢市教育局聯合五部門出臺“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實施學區制管理工作的意見”。
根據學區管理意見,在全市分批次選取一定數量的優質學校,委托管理小區新建學校、新城區薄弱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帶動其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水平提升。
武漢市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稱,學區內各校每年將進行一定比例的“師資交流”,鼓勵名校老師到薄 弱學校任教;學區內各校聯合辦學,“牽頭校”負責在學區內實施統一的教育教學管理,“點撥”其他成員學校的教學;教育部門將對學區內各學校進行“捆綁式” 考核。據介紹,除了教師、教學資源,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體育、藝術活動等德育資源也將在學區內進行共享。
該負責人表示,“今后,這些優質學校自己辦得好不算本事,而要把兄弟學校都帶動起來,優質資源不再為一校所有,要讓學區內的孩子們共享。”“學區制”實施后,將縮小校際差距,帶動各校均衡發展。屆時,家長(微博)們有望不再“托關系”,把孩子送到熱點學校了。
此外,武漢市還將試點高校、科研單位扶持中小學(微博)。教育部門將選擇專業力量較強、教科研優勢明顯、優質教育資源集中、支持意愿較高的高校、教科研單位通過項目扶持中小學。
記者了解到,武漢市部分區已在嘗試推廣學區制,如漢陽區從2010年起鼓勵薄弱學校“傍大 款”,全區小學劃分為兩個學區,分別以鐘家村小學和西大街小學這兩所優質學校為中心校,每個學區覆蓋五六所薄弱學校,推出資源共享,教師走班上課等舉措。 五年來,這些當年的薄弱學校獲得明顯發展,生源持續回暖。江岸區、武昌區鼓勵優質小學進行品牌推廣,如兩個區分別打造的育才系列、省實驗系列,進一步擴大 了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范圍,令越來越多適齡兒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