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中小學收禮嚴重 教育部推出師德一票否決
師德指的是教師的職業道德,即在從事教育勞動中所應遵循的行為準則以及必備的道德品質,但是近年來,教師違反師德的現象頻頻出現在大眾的視野,導致人們對于教師的質疑之聲不絕于耳。為了嚴格規范教師的行為,保證學生安穩的接受教育,教育部推出一些列措施,嚴厲打擊違反師德的現象。
收受禮金、有償補課……近年來,教師失德行為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話題。在出臺師德規范、表彰師德標兵等一系列措施后,師德之痛仍然是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熱點難點,如何根治仍待貫徹有力的改革措施。
上海社科院今年一項針對3000名中小學(微博)生家長(微博)的調查顯示,對師德持有負面評價的比例為74%,主要集中在收禮和有償補課上。記者采訪發現,送禮重災區主要是各地一些知名中小學,對象集中在語數外等主科老師和班主任。教育部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吳遵民說:&ld;收紅包、吃回扣,搞有償補課等,破壞了教育公平,損害了教師和教育行業的聲譽,也說明當前的師德師風教育、考評制度沒有完全起到監督和警示的作用,迫切需要健全監管制度,完善防范機制。&rd;
近年來,有關部門先后印發《關于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辦法》《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行為的規定》《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等文件,明確提出建立健全大中小學教育、宣傳、考核、監督、獎懲相結合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
&ld;經過5年的努力,目前已基本形成了&ls;自律&rs;與&ls;他律&rs;相結合,教育、宣傳、考核、監督、獎懲一體化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rd;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部長、農村教育研究所所長鄔志輝指出,教育部對失德實施了&ld;零容忍&rd;的政策,不僅加大了對失德教師的懲處力度,而且從根源抓起,劃出了中小學教師不可觸犯的10種師德禁行行為和高校師德7條紅線,建立了&ld;他律&rd;的師德約束制度,并形成了高壓態勢。
北京師范大學(微博)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開展的教育規劃綱要中期評估教師隊伍建設專題評估報告指出,31個省份都建立了相應的師德建設制度,師德作為聘任和考核重要依據的學校占到95%,比較重要的占到5%。
訓斥、指責、刁難幼兒家長,造成惡劣影響的,發現一例扣2分;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接受家長財物等行為的幼兒園,發現一例將被&ld;一票否決&rd;……2013年底,成都武侯區發布《成都市武侯區幼兒園師德建設考核方案》,在園長、教師、家長中間引起強烈反響。師德,已是&ld;隨時通電&rd;的高壓線。成都市對中小學教師資格實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審核,師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師將注冊為&ld;不合格&rd;,并被請下講臺。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許濤指出,今后要創新師德教育,將師德教育貫穿教師培養、崗前和職后培訓、管的全過程。同時健全師德考核,將師德表現作為崗位聘用、職稱評審、評優獎勵等的重要指標,實行一票否決。嚴格師德懲處,對違反師德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堅決將違反師德行為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從根本上遏制違反師德行為的發生。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許濤7日表示,明年將全面推開中小學教師定期注冊制度,成為教師管的制度,并根據試點情況細化相關條件和要求,目標是讓教師隊伍有很好的&ld;源頭活水&rd;,對個別不符合教師要求的老師能夠清除出去。
7日,教育部舉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期評估教師隊伍建設專題報告發布會。評估報告指出,2011年啟動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和定期注冊改革試點以來,22個省份推進試點改革,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和定期注冊改革已經形成全面推進之勢。資格考試改革和定期注冊制度改革提高了教師準入門檻,破除了教師資格終身制,提升了教師隊伍的質量和水平。
許濤說,只要師德上有偏差的老師定期注冊時一律&ld;一票否決&rd;,這項制度實施以來,已經有一批教師沒有通過注冊,需要轉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