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怎么防上火 這些招數很管用
&bsp; 溫暖的春天里,人們一邊感慨終于可以脫掉厚厚的棉襖,換上時尚的春裝了,另一方面,卻又在抱怨春季&ld;火氣&rd;爆發了,眼睛又干又澀,嗓子還非常疼痛,總之,各種上火的表現一個接一個的來了,讓人毫無招架之力,心情也跟不好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推薦幾個不錯的中醫招數,供大家參考!
上火表現:食欲不振、腸胃脹氣、大便干燥、小便少且黃赤、混濁有味。
中醫對策:
腸胃的上火癥狀包括從飲食到排泄的個過程,胃腸道的&ld;春火&rd;一般是消化、排泄問題,所以給腸胃滅火要著重從這兩個方面入手。
對于食欲不振、胃腸脹氣等消化問題,可以服用焦三仙,它是炒麥芽、炒山楂和神曲三種成分組成,分別對淀粉類食物、肉類食物和米面類食物有較好的消化作用。
將以上這三種中藥各取10~15克泡水喝,一般三天即有較好的療效。另外,還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王氏保赤丸或保和丸。
便秘大便干燥難解的情況,春季常出現在老年人群中。春燥引起的便秘,宜&ld;潤&rd;不宜&ld;瀉&rd;,可以通過芝麻核桃湯和蜂蜜決明飲進行潤腸食療。
芝麻核桃湯是用黑芝麻、核桃仁(研碎)制成,取二者各適量,炒熟后拌上蜂蜜,用溫水沖調飲用。
蜂蜜決明飲是用炒決明子15克,加清水適量,放入砂鍋中先用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煎30分鐘,濾取藥液加入少許蜂蜜,每天空腹代茶飲用即可。
當孩子有口舌紅、大便干等上火癥狀時,不妨用菊花或金銀花泡水喝,以利于清除內熱。
上火表現:臉發干、皮膚長痘、流鼻血。
中醫對策:
春天氣候干燥,內燥外熱的皮膚非常容易干澀、長痘。面對皮膚上火,最好的方法是多喝水。
春天要常喝溫水,一天的飲水量要保持在1300毫升左右。上火時適合喝檸檬水,也可多喝舒緩茶飲,例如:薄荷、苦茶、菊花、金銀花、決明子等花草茶。排泄是人體排毒的重要方法之一。每天喝夠兩升水,可以通過水分沖洗體內的毒素,減輕腎臟的負擔,是排毒最簡便的方法。
鼻腔內毛細血管豐富而脆嫩,春季干燥的氣候會首先危及鼻咽部,令鼻黏膜干燥、毛細血管破裂,導致流鼻血。出鼻血時可用冷敷額頭、鼻梁的方法暫止血,緩解后可取白茅根30克或藕節15克煮水,代茶常飲,可以起到清熱涼血的作用。
上火表現:眼睛紅赤干澀、眼睛腫痛、視物昏暗、眼癢、結膜炎、眼屎分泌多。
中醫對策:
肝開竅于目,春天如果肝火旺盛、肝血虧虛,就容易出現眼睛干、疲勞等&ld;上火&rd;癥狀。所以,春天可以經常喝點菊花茶,幫助清肝火,緩解眼疲勞。菊花茶里最好再加點枸杞,護眼效果更佳。
另外,眼睛問題大多與肝臟血虛有關。中醫認為我們休息時身體的血液才匯集到肝,從而保存肝的實力、滋養眼睛。晚11點至凌晨1點是肝膽經絡運行最旺盛的時間,熬夜超過這個時間,會傷及肝膽而影響眼睛的健康。
眼睛干澀時還可以用60℃左右的熱毛巾敷眼睛,每次20~30分鐘。
專家推薦藥物有兩種,黃連羊肝丸有瀉火明目的作用,用于肝火旺盛、眼睛腫痛、視物昏暗等;龍膽瀉肝丸可以清肝膽之火,用于肝膽濕熱(這兩種藥對腎有損害,用前需咨詢醫生)。
上火表現:咽痛發干、疼痛不適、口腔炎、口角炎、舌炎。
中醫對策:
新鮮蔬菜吃得少時,營養失調,這樣就容易出現口舌生瘡。
張曉天教授介紹說,被古人稱為&ld;種生&rd;的豆芽最適合春季吃。
因為豆芽能幫助五臟從&ld;冬藏&rd;轉向&ld;春生&rd;,豆芽還具有清熱的功效,有利于肝氣疏通、健脾和胃。
春季可多吃些野菜,野菜生長在郊外,污染少,可涼拌、清炒、煮湯、作餡,營養豐富,保健功能顯著,如薺菜、馬齒莧、蒲公英、車前草、榆錢、竹筍等都不錯。
另外,春季喝的湯應以蘿卜、海帶、冬瓜、番茄、春筍為主料,配以雞肝、豬肝、瘦肉絲等,湯以清淡、味鮮為宜。
中醫最提倡體調養了,要想春天不上火,生活起居等諸多方面都得順應春季的需要。《黃帝內經&iddt;素問&iddt;四氣調神大論篇》對春季養生提出以下要求:
飲食多挑青綠色的。青綠色的蔬菜入通于肝,可以助益肝氣的升發,還可以清解虛火。另外,一般的健康人春天以吃辛味食物為主,酸要少些。因為辛味主發散,符合春季之氣的生發特性;而酸味主收斂,不利于肝的疏泄。
小黃米、桃子、雞肉、大蔥分別為谷肉果菜中的辛味食品,而生姜、薄荷、大蒜、竹筍、豆芽、韭菜、菠菜、薺菜等食物能夠起到辛散的作用,是春季的宜食之品。
可以晚睡,不可以晚起。《黃帝內經》中提到春季應&ld;夜臥早起&rd;,即晚睡早起,適度減少睡眠,增加活動時間,但晚睡不要晚于半夜子時,即不要在晚上11點后再睡,也不要在5點前起床。
邁開&ld;流星步&rd;。要在庭院內大步流星地散步。因為運動可以產生陽熱之氣,長養人體的陽氣。運動本身也符合&ld;春者,蠢也,動也&rd;的中醫養生原則。另外,青綠色是可以入養肝臟的。運動時通過觀賞自然環境中的新綠,達到疏達肝氣的目的,也是春季養生的一項重要內容。
頭發別扎太緊。披散頭發、寬緩衣著,這也是促進人體陽氣生發的一種方法。
人體的陽氣總是不停地向上、向外發散,同時頭部是陽氣匯集的地方,人體十二經中六條陽經均聚集在頭面部。春天要生發人體的陽氣,就必須使頭部以及外周皮膚處于舒緩、放松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