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知的寶寶自然入睡的5大絕招 恐嚇孩子睡覺危害大
各位家長朋友們,你們在教孩子正確的入睡的時候有什么好的方法嗎?如果對于這方面了解的不多,不妨看一下我們的5068兒童資訊,就有比較詳細的介紹哦,一起來瞧瞧吧。
6個月大后,盡量讓寶寶學會自行入睡,家長的幫助越少越好。如果總是靠家長拍、抱、搖或喂奶哄他入睡,習慣別人安撫的寶寶在夜間深睡回到淺睡狀態時,一旦感覺到沒有人再安撫他就會醒來,吵著要家長再用同樣的方式哄他入睡,一夜間發生1至數次都有可能。日復一日家長的身心都會受到很大的干擾。
孩子夜間的睡眠分成7、8個周期,淺睡與深睡交替進行,淺睡時會有響動,可能吵醒同床的家長,此時除非孩子大哭,應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安撫動作,如喂奶、拍背等,給孩子機會學習自行入睡比較適當。
當寶寶哭鬧或睡不安穩時,有些家長習慣將寶寶抱在懷中或放在搖籃內搖晃直到入睡,雖然這樣的動作可以提供安撫作用,卻可能對尚未發育成熟的腦部造成損傷。
搖晃的動作會使寶寶脆弱的大腦不停撞擊較硬的顱骨,一旦造成腦部組織表面微血管破裂,輕則發生癲癇、腦震蕩,重則引發智力低下、顱內出血、腦水腫,應盡量避免采取搖睡方式哄寶寶入睡。
有些家長喜歡一晚摟著寶寶睡覺,當寶寶被緊緊擁抱時,往往反復吸入狹小空間內的污濁氣體,腦部缺乏新鮮空氣將影響生長發育,也可能增加窒息意外發生機率。
摟睡會造成寶寶肢體受到限制,影響正常血液循環,且容易因為家長的小動作影響睡眠質量;卡爾威特托嬰中心ay園長表示,習慣被摟睡的寶寶可能會變得更加敏感,一旦家長離開便會立即驚醒,反而更容易缺乏安全感。
喝奶其實是一項耗費體力的活動,寶寶經常會在吸奶時進入睡眠狀態,如果奶瓶或乳頭一直放在寶寶口腔內,可能造成寶寶在睡眠過程中反復發生吸奶行為,將影響腸胃消化功能,并且可能引發蛀牙以及齒列生長異常,ay園長提醒家長應在寶寶入睡后立即將奶瓶或乳頭抽出,切勿養成寶寶依賴奶睡的習慣。
輕松哄睡5大絕招
薛惠珍護長建議家長,幫助寶寶自然入睡一覺安眠至天亮的秘訣,首先要了解寶寶的天生氣質以及睡眠特性,并逐步建立一套符合寶寶生時鐘與家庭作息的睡眠模式,方可培養寶寶在舒適、安心的狀態下自然入睡。
當寶寶產生睡意時會發出暗示訊息,例如:揉眼睛、打呵欠,薛惠珍護長建議家長可連續觀察1~2周后,了解寶寶的生作息,再來制定適宜的睡眠時間,在寶寶容易感到睡意的時間培養自行入睡的習慣,將可以更快獲得成效,也可免除家長的挫折感。
如果寶寶的生時鐘無法與家庭作息配合,薛惠珍護長建議家長可藉分別列出寶寶與家庭作息周期表,了解其中差異,慢慢將時間差調至雙方皆可接受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