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學生公共安全意識
小學公共安全教育薄弱,應對能力差,為了培養中小學生的公共安全意識,提高小學生面臨突發事件的心素質?我們需要了解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公共安全意識方法,相信許多家長朋友還不太了解,下面就5068小編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吧!
(一)必須堅持以鄧小平論和&ld;三個代表&rd;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把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使廣大中小學生牢固樹立&ld;珍愛生命,安全第一,遵紀守法,和諧共處&rd;的意識,具備自救自護的素養和能力。
(二)通過開展公共安全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安全責任感,使學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識,掌握必要的安全行為的知識和技能,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常識,養成在日常生活和突發安全是件中正確應對的習慣,最大限度地預防安全事故發生和減少安全是件對中小學生造成的傷害,保障中小學生健康成長。
(三)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把握學生認知特點,注重實踐性、實用性和實效性。堅持專門課程與在其他學科教學中的滲透相結合;課堂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知識教育與強化管、培養習慣相結合;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國家統一要求與地方結合實際積極探索相結合;自救自護與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相結合。做到淺入深,循序漸進,不斷強化,養成習慣。
(一)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預防和應對社會安全、公共衛生、意外傷害、網絡、信息安全、自然災害以及影響學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是件六個模塊。重點是幫助和引導學生了解基本的保護個體生命安全和維護社會公共安全的知識和法律法規,樹立和強化安全意識,正確處個體生命與自我、他人、社會和自然之間的關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中小學心健康教育繼續遵照教育部已經規定的相關要求實施。
(二)開展公共安全教育必須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做到分階段、分模塊循序漸進地設置具體教育內容。要把不同學段的公共安全教育內容有機地合起來,統籌安排。對不同學段各個模塊的具體教學內容設置,各地可以根據地區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