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14所小學開展地方京劇課程
小學教育堅持是以孩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目標而開展的,小學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思想教育,基礎知識等等,近日,北京14所小學即將開設地方京劇課程,下面就5068小編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北京東城14所小學將開設京劇地方課程。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了解到,本市首套京劇地方教材‐‐《快樂學京劇》經北京市中小學地方教材審定委員會初審通過,未來一年,該教材將率先在東城區14所小學投入使用。據悉,教材共選取9首演唱曲目和10首欣賞曲目,以傳統劇目為主,兼顧現代京劇,其中,《穆桂英掛帥》、《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等經典劇目都被列入其中。
據教材編寫團隊負責人侯守峰介紹,《快樂學京劇》將作為本市小學綜合實踐課程地方教材,率先走進三年級至五年級學生的課堂。其中,《快樂學京劇》教材分3冊、6個單元,授課時間為30課時,每學期5課時,每學年10課時。每節課的授課內容包括教學內容、演唱指導、欣賞指導、表演指導、劇情介紹、京劇百科和活動平臺。
&ld;小學生學感興趣的東西,就不會覺得難,《快樂學京劇》教材最大的特點就是快樂。&rd;侯守峰說,京劇唱腔比較難學,但教材中的京劇故事、服飾等內容則比較容易引起孩子的興趣。此外,教材編寫時,還專門請專業戲劇老師錄制視聽光盤,供孩子們一邊欣賞一邊學。
據了解,首先納入京劇學習的14所學校包括史家小學分校、青年湖小學、地壇小學、府學小學、史家實驗學校、燈市口小學、西總布小學、新開路東總布小學、培新小學、永生小學、崇文小學、金臺書院小學、寶華里小學、光明小學。根據地方教材的特點及實驗需要,東城區關工委、東城區教委將安排教材編寫顧問及音樂學科教研員開展教研活動、培訓師資。
為傳承京劇,國家把京劇教學內容寫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音樂和藝術課標中,2008年開展&ld;京劇進課堂&rd;活動時還收錄了10余首京劇經典唱段。6年過去了,于師資、學生興趣等多種原因,目前真正開設京劇課的學校為數并不多,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81歲高齡的京劇名丑鈕驃認為,缺乏適合孩子的京劇教材是阻礙京劇進課堂的難題。此次,《快樂學京劇》教材正好彌補這個空白。教材中收錄的《表花名》、《猛聽得金鼓響》、《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報燈名》等9首京劇演唱曲目就是鈕驃推薦的,他覺得,《快樂學京劇》教材版面活潑、新穎,圖片好看,既反映了京劇的審美特點,又符合兒童的心特點。
《快樂學京劇》部分演唱劇目
《猛聽得金鼓響》(選自《穆桂英掛帥》)
《都有一顆紅亮的心》(選自《紅燈記》)
《迎來春色換人間》(選自《智取威虎山》)
《駙馬不必巧言講》(選自《鍘美案》)
《報燈名》(《打龍袍》選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