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理念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bsp; 很早以前孔圣人就教會了我們要因材施教,每個人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用同樣的方法來教授所有的學生,因此在教學中要多多根據小朋友的具體情況來對待哦。
江淮晨報所謂小學教育的人本念,也就是強調人的培養,關注小學生們的個性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育念和模式,應&ld;以人為本&rd;。因此,在小學教育中,我們不能把學生當成一個容器,用來灌輸知識,我們也不能把學生當成一塊毛坯,用來機械加工什么器物,我們更不能把學生當成考試機器,用來應付考試。
教師作為學習環境的構造者,應當在教學中發展自己的獨立人格,讓他們有機會嘗
試主動求知,獨立思考,不盲從,勇于質疑;讓他們有機會自己判斷和選擇,給他們一個相對寬松的能激發他們潛能的學習環境。
在課堂教學中,許多學生能背出三角形的定義,但有時不會做三角形的高,尤其是在鈍角三角形中銳角向其對邊做高。陳舊的教育觀念才是根本原因,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是教師&ld;唱主角&rd;,教師講,學生聽,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獲取知識的過程,讓學生根據定義公式照搬照套,機械做題,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到最后,弄得學生成了只會背死知識而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書呆子。更談不上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學習是學生的自主活動,這種活動在教育過程中處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誰也不能代替,因而只靠課堂上被動的聽是不能提高學生體素質的,要切實改變教師在課堂上唱主角的現象,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應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在參與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自己的體驗、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和概括,將教科書知識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ld;以人為本&rd;的教育念,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強調學生圍繞感興趣的課題動手動腦,自己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親身體驗與感受。這種學習立足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立足于學生興趣與潛質的開掘發揮,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