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小學教育怎么樣 不同國家的小學教育你們了解嗎
家長朋友們,你們都了解哪些國家的小學教育呢,下面的的這些國家呢,你們對他們有多少了解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與我們國家的小學教育有什么不同的吧。
一位中國孩子9歲開始在美國讀小學。第一年每天玩耍至少兩個小時,下午3點就放學了,而且沒有教科書。一年過去了,孩子的英語長進了不少,放學之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圖書館,回家后就一邊看著那些借來的書一邊打著計算機。
孩子的一篇作業(yè)題目是《中國的昨天和今天》。原來,老師說美國是移民國家,讓每個同學寫一篇介紹自己祖先生活的國度的文章。要求概括這個國家的歷史、地、文化,分析它與美國的不同,說明自己的看法。
英國小學的教室里,總是擺滿了琳瑯滿目、各式各樣的教具和玩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要活動之一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操作這些教具、玩具。與此同時,學校還常結合教學內容舉行各種參觀、見習、實習等活動。例如,講生物課會帶學生到自然博物館參觀,講歷史課會帶學生到歷史展覽館參觀,講天文知識會把學生帶進天文館,講宗教知識會把學生帶進教堂。
學生的作業(yè)很少,畢業(yè)班一天的作業(yè)只需30分鐘左右,雙休日和法定節(jié)假日一般不布置作業(yè)。作業(yè)的內容不限、形式多樣,可以是文字、圖畫、圖片、圖表、卡片等,數量可多可少,不作統(tǒng)一規(guī)定。英國小學雖然將知識教學的難度降低,但很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養(yǎng)。課堂上,學生通過展示收集的資料、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與同學討論交流解和掌握新知。
德國的小學教育格外注重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實踐能力。教師上課多用啟發(fā)式,學生在課堂上提出許多問題,教師從不直接回答,而是全班學生共同討論,教師從旁點撥引導但不給統(tǒng)一的標準答案,允許各種回答和意見并存。
德國小學階段作業(yè)很少,下午沒有課,老師經常組織學生踢球、看電影、參觀博物館或野外散步。學生通過這些活動,掌握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比如,上地課時,不是先學習祖國的名山大川,而是先學習本地有哪些教堂、哪些河流、多少面包店……
寬松的教學方式不等于放任自流。每個孩子的平時表現和成績都會記錄在案,期末時家長也會收到成績單,里面同樣有各科成績和老師評語。
日本基本上實行&ld;寬松教育&rd;,課本算不上厚,作業(yè)也算不上很多。不過書包卻不輕。孩子們的書包里除了課本、練習本和文具以外,還有運動服、換洗衣服、室內鞋和毛巾等,有時候還要來回背從學校圖書館里借來的書。有繪畫課的時候要帶去套繪畫用具,游泳課時要帶泳衣、大浴巾、水鏡、游泳帽和沙灘鞋等等。
日本的小學教育常有別出心裁之舉。東京都淺草小學大約從20年前開始,讓不同年級的學生在一個寬敞的午餐室里共同進餐,孩子們坐在同一張桌邊吃飯,可以相互交談。并且校方每年還多次邀請社區(qū)的老人來這里與孩子們一起進餐,讓孩子學會與不同年齡的人交流,達到&ld;心靈教育&rd;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