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胎毒,孕晚期吃什么去胎毒
各位準媽媽們,大家聽說過胎毒這個說法嗎?小編也是最近查了一些資料才知道的,其實在醫學上是沒有&ld;胎毒&rd;這種說法的。那么到底什么是人們說的胎毒呢,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在我國東南沿海、江南一帶,人們認為胎兒在母體中染了毒氣,出生之后若不除去,將來會引發許多疾病,如黃疸、濕疹、鵝口瘡等,因此要服解胎毒的中藥。常用的中藥有黃連、朱砂、牛黃等。這是不可取的,因為上述疾病各有病因,不能簡單地用胎毒來解釋。相反,有些中藥不適合嬰兒。例如,黃連苦,有寒性,可以損傷嬰兒的胃部功能,影響消化、吸收;朱砂含有汞和硫磺,對嬰兒有一定的毒性;牛黃是食草動物的膽石,苦,性涼,不宜單味服用。
從西醫的角度看來,懷孕期并沒有所謂的胎毒。如果孕婦在孕期大魚大肉大吃大補,吃過多的孕婦奶粉,食用過量的辛辣和煎炸食物,就會加重身體內的熱氣,很有可能會傳給胎兒,而導致寶寶濕疹等。雖然會導致濕疹,但西醫并不建議孕婦食用含有藥物成分的食物來去除。建議在孕期的飲食上注重科學合膳食,既要吃一些補的食物保證營養的攝入,同時也應多吃各類蔬菜、水果,確保攝入各種營養素。
一般來說,寶寶的胎毒癥狀分為胎毒發熱、胎毒發寒、胎毒發搐和胎毒發黃等幾種。
每一種癥狀的表現都不同:
胎毒發熱‐‐遍身壯熱,口閉面赤,呼吸氣熱,眼胞浮腫,氣急喘滿,啼叫驚煩,小便短赤,大便秘結。
胎毒發寒‐‐面色青白,昏昏多眼,吮乳瀉白,呼吸氣冷,身起寒栗,曲足握拳,腥痛啼叫不休,或口噤不開。
胎毒發搐‐‐頻頻作搐,身熱面青,牙關緊閉,氣逆痰鳴,腰直身僵,雙目上視,啼聲不出。
胎毒發黃‐‐面目及全身皆黃如金色,身熱,小便如梔汁,乳食不思,啼哭不止。
媽媽們在懷孕時,應注意少食辛辣食物,否則很可能會導致寶寶有胎毒。當然,造成寶寶有胎毒的原因不止這一個,還有一些其他原因會導致寶寶有胎毒:
1、胎便排出延遲肝腸循環導致黃疸加重。
2、缺乏正常菌群直接膽紅素經過膽道排到腸道,經過細菌的作用轉變成糞膽原排出體外,缺乏正常菌群影響膽紅素排出導致黃疸加重。
3、母乳喂養母乳中葡萄糖醛酸酶活性高,膽紅素在腸道的重吸收加強,使黃疸加重。
4、藥物維生素K可以加重黃疸,到對你的孩子來說可能性不大。
5、新生兒溶血少數新生兒AB血型不合的孩子的黃疸可以表現為母乳性黃膽的病程變化。
6、宮內感染,如V。
7、甲狀腺功能低下及其他遺傳代謝性疾病
8、嬰兒感染綜合征這種疾病是直接膽紅素升高為主伴有轉氨酶的異常。白便,肝大。
薺菜:春天是薺菜生長的季節,如果家里恰好有春天里生下來的寶寶,身上有娘胎里帶來的胎毒,也就是嬰兒的各種瘡癤、疥癬、痘疹,新媽媽自己吃薺菜,或者把薺菜的汁水摻在母乳中,能有效地去掉寶寶身上的胎毒。這種方法天然安全,也免去寶寶抓撓、哭鬧之苦。
鵝蛋:鵝蛋不僅十分有營養,而且清腦益智,可以改善記憶力。此外,孕婦在妊娠后期特別是臨產之前吃鵝蛋,還可以去胎毒。適宜用量,每天一個即可,切勿過量食用。因為,鵝蛋雖然富含多種蛋白質,但是鵝蛋吃多了,蛋白質就會增多,這樣就會增加尿酸,容易引發痛風,還會增加腎臟負擔。
菜花:從菜花中可以攝取大量維生素K1,口服適量葡萄糖酸鈣,這些都可以有效降低皮下血管致密度,避免皮膚變態反映的最終形成。菜花富含維生素K、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A、、B族維生素及鈣、磷、鐵等營養素。孕婦產前經常吃些菜花,可預防產后出血及增加母乳中維生素K的含量。
白蓮須:白蓮藕屬睡蓮科植物,柄名&ld;荷梗&rd;,葉名&ld;荷葉&rd;,花名&ld;荷花&rd;,蕊名&ld;蓮須&rd;,果殼名&ld;蓮蓬&rd;,果實名&ld;蓮子&rd;,地下莖名&ld;蓮藕&rd;。白蓮須就是白蓮子的須,在藥用方面有固精止血的功效。白蓮須煲雞蛋能去胎氣,又可治產婦產前產后陰癢,使嬰兒皮膚白凈。當孕婦將近分娩時,年長的一輩會用白蓮須煲糖水給她們吃,可能于它具有止血的功用。
橄欖:橄欖內含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有機酸及維生素等,孕婦及哺乳期食橄欖,對嬰兒大腦發育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可使嬰兒變聰明。還有防治心臟病、保護膽囊的功能。近年來還用于配合治療咽喉癌和其他腫瘤。至于橄欖去胎毒作用,并沒有像鵝蛋和白蓮須那樣得到廣泛認可,只局限于川渝的地區,認為青果燉豬肚可以去母親體內熱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