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催越被動 如何培養主動的孩子
被動與主動兩個詞語,雖然從字面上來看,僅僅是一字之差,但是,他們的含義卻是截然不同的,所造成的結果也是不同的。被動的去做一件事,不去思考、一切安于現狀,最終只會被淘汰;相反,主動的去做一件事,不僅會從中獲取樂趣和動力,還更加趨向于成功。那么,如何才能培養出一個主動的孩子呢?一起來欣賞下面這篇文章吧!
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主動去做需要做的事情,而不是要自己跟著他們屁股后面催促。讓人郁悶的是,越催孩子反而越懶,也越依賴大人的催促。一家育兒網站的創始人,以媽媽的身份分享了她是如何做的,或許可以給你一些思路。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如何培養主動的孩子。試想一下,如果不用去要求孩子做什么,他們就會主動去做該有多好。大家都知道,這基本上不可能,畢竟孩子天性使然。他們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這也就意味著有時候做的事完全和家長希望的相反。不過我認為,只要你有意,完全可以培養出一個主動的孩子。
我發現,我的孩子們在感覺到有責任感的時候,會更有動力做事。如果你養孩子卻從不對他們提出需求,他們為什么要有動力去做什么呢?這樣想一下,我們洗衣服是因為我們需要干凈的衣服,對吧?所以,把這個觀點注入孩子的觀念中是很重要的一步。
如果你想培養出一個有主動性的孩子,那你就需要為他們做出榜樣。要是你自己都不愿意主動去做事,那也別指望你的孩子會有什么突破了。當你的孩子看到你是一個不需要別人督促就能做好事情且不拖延的人,他們就會覺得你是個有主動性的人,從而受到積極的影響。
孩子需要看到,不論他們是否有主動性,你都愛他們。那些知道自己被愛著的孩子們總是會更愿意主動做一些事情。他們很少悶悶不樂,更多時候是被生活激勵著。你在你孩子的情緒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提供給孩子機會,讓他們去主動做一些事情。給他們一些契機,然后放手給他們自己發揮的空間。生活中就是充滿選擇,孩子們會在合適的機遇下發揮出自己的潛力。
講一個我自己的例子吧。我讓10歲的女兒自己做飯。我和丈夫給她示范了一下,教了一下基本的操作,然后當她開始做飯的時候,我們就離開廚房,除非她叫我們,我們就這樣回避著。這激勵著她去努力嘗試,因為沒有了媽媽在旁邊嘮叨應該怎么做或是提醒她忘了哪一步,給了她機會獨自嘗試,從而鼓勵她主動思考。如果這次沒做好,她會在下次更努力。她也知道做飯后打掃廚房也是做飯的一個步驟,所以現在她會主動這么做。當她看到我打掃廚房的時候,她也會主動來幫忙,因為她懂得這是必要的一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