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自愿做家務的習慣
&bsp; 現在的家長,普遍都比較寵溺自己的孩子,不舍得讓孩子去做家務,生怕他們磕著碰著。可是,你們知道嗎?孩子終有一天要長大、要離開父母溫暖的懷抱,獨自成長,那么,到那時,誰來幫他們去料瑣碎的家務?所以,各位家長們不妨試著去培養孩子自覺自愿做家務的能力,讓他們通過做家務獲得成長。
我六歲的女兒是一個出色的小助手,她會幫我收拾衣服,還會在用餐前幫我布置餐桌。但是她四歲大的弟弟更愿意自己玩樂高玩具。
來自倫敦的育兒專家Adrea air說,這并不令人驚訝。&ld;這個年紀的孩子開始意識到他們有選擇的權力,&rd;她說,&ld;在這之前,只要我們說&ls;我們來房間吧&rs;,他們就會照做。而現在,他們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如果要讓他們做一些不喜歡的事情可沒那么容易。&rd;
加拿大宣明會在一次調查中發現,89%的加拿大家長都認為孩子應該幫忙做家務。但大多數情況下,家長們都還是自己來完成這些瑣事。&ld;很多家長每天都忙著出門,還要做很多孩子原本應該自己完成的家務。我想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讓一些大孩子們養成了壞習慣,不知道如何照顧自己。&rd;
Rihard Rede是《培養能干的孩子》(Raisig a-D Kids)這本書的作者之一。他說,有時候我們在不經意間向孩子傳達了&ld;做家務是一件討厭的事,沒有人喜歡做家務&rd;這種想法。&ld;孩子不會天生就知道做家務是一件被嫌棄的事情。&rd;事實上,孩子們會喜歡我們安排給他們的家務活。我們發現孩子在做家務的時候學得很快,并且很能總結經驗。他們在小時候就是爸爸媽媽天生的好幫手。&rd;
Eri Kerr是多倫多一所預備學校的老師,她的學生都是3-5歲的孩子。&ld;孩子們喜歡給植物澆水,拼圖和打掃房間。&rd;這位老師擅長一步一步地教會學生來做這些事情:在教他們收拾餐桌的時候,首先示范如何把盤子收拾齊,然后教他們如何擦桌子。要等孩子們掌握每一個步驟需要足夠的耐心。Kerr說,&ld;也許他們現在還學不會洗衣服,但起碼他們在學習的途中。&rd;
大多數育兒專家告訴我們,在家里貼一張家務分配表并不會起到什么作用。&ld;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產生內部的動機去完成家務,&rd;air說。&ld;有的孩子會為了獲得一張貼紙而完成任務,但如果他們一直都是為了獲得獎勵才做家務的話,長期下去,你就是在給你自己制造麻煩。我們必須讓孩子通過做好一項工作、完成一次清掃,而發自內心地感受到成就感。這是鼓勵孩子發展出積極的信念的良機,讓他們內心的羅盤指引他們自己。&rd;
Reder也贊同這種說法:&ld;貼紙不會讓孩子們變得更愿意做家務。孩子們應該認識到,我們之所以一起做家務事,是家人對彼此的互相照顧。&rd;
air推薦家長們使用一些表示順序的語句來鼓勵孩子。例如&ld;等你把樂高玩具都收好,我們就一起來吃點心。&rd;或者&ld;等你把房間干凈,我們就一起去公園玩。&rd;你也可以放一段音樂,然后給孩子們一個挑戰:&ld;在這首歌放完之前把玩具都收到那個桶里去!&rd;
那么對一個學齡前孩子來說,哪些家務事是他們應該掌握的呢?&ld;他們可以在開飯前幫忙布置餐桌,收拾自己的玩具,把臟衣服放進洗衣籃里,給植物澆水,在下雪天幫忙鏟雪,以及做一些基本的清潔工作。&rd;air說。他還建議,你要把家里的環境布置得讓孩子更容易操作,以便他們成功地完成家務事:把衣架和掛鉤的位置放得低一些,這樣孩子就可以掛自己的外套;在洗手池旁邊放一個小掃把和小垃圾桶;把架子最底層的那一排用來收納孩子的東西,這樣他們就可以自己收拾玩具。
&ld;千萬不要重新做一遍孩子做過的家務,或者因為孩子拒絕完成自己的事、又或者是孩子趕著去上學而幫他完成他分內的工作。&rd;air說。&ld;如果家長一直幫他們做某件事,他們就會認為自己不會做,或者沒有必要自己來做,因為總有別人會替他們完成的。&rd;
這聽起來就像我在大學里的寢室生活,因為總是我在打掃衛生,所以我的室友從來不做。結果我把自己給累壞了。今晚我坐在一片狼藉之間,決定明天就再教一次我的孩子們如何自己的房間。
在《培養能干的孩子》這本書中,作者Rede告訴我們,長期讓孩子做家務對他們在社交、情緒和學業方面的發展都有好處。&ld;孩子們會把在廚房里學到的東西運用到教室里和操場上。&rd;Rede說。在明尼蘇達大學的一項研究中,研究者對84名年輕的成年人進行了分組研究,發現那些在3-4歲件做過家務的研究對象在戀愛和婚姻中更為順利,而且在學業上取得成就的概率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