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素質教育10大誤區
素質教育就是保證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想要做好素質教育,必須從小做起。但是中國的素質教育也存在很多的誤區。很多家長們不太了解素質教育的意義。從而誤解了素質教育,那么有哪些素質教育是存在誤區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不少學校和家長以為素質教育就是音體美教育,只要加強了音樂、體育、美術課等就素質教育了。要減輕負擔,讓孩子輕松就引著孩子玩就是了,把素質教育解為藝術教育或娛樂教育。其實,藝術素質只是人的素質的一部分,而且僅僅是其中一小部分,所以藝術教育也就只是個素質教育的一部分。讓學生身心愉快,學得輕松,只是教學方法改革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要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知識和能力,促使學生思想品德、文化水平、身體健康、藝術審美,德智體美等多方面素質的提高。多元的社會需要多樣化的人才,不能說唯藝術人才才是高素質人才,有的人對藝術一竅不通,但并不能否定他們仍可能是高素質人才。有的人解素質教育就是蹦蹦跳跳、拉拉唱唱、寫寫畫畫。有的家長也認為一首歌曲響遍全世界,一夜成為爆發戶;一張畫流芳千古,一紙千金;吹吹打打好輕松,一門手藝闖世界。有的干脆說就是放手讓學生玩。愉快學習不是只玩不學習,單純的玩的觀點起碼是片面的。
一說起素質教育,有人就說就是強調德育,學會做人,人的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胚子壞了什么都壞了,思想不端正&ld;知識越多越反動&rd;。德育工作的確要加強,思想品德素質是人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素質,切切不可忽視。但是,不能成天只搞德育。其實,人的素質是一種綜合體,人的思想品質好,但身體素質不佳,成天臥病在床,也不會對社會做出多大貢獻,也白搭。人文素質與科技素質無高低之分,我們根據教育方針的要求,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有人說得好,品德壞了是壞蛋,智力發展不好是笨蛋,身體垮了全完蛋。所以,我們推行素質教育必須全面科學地解素質教育,不要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切實按照國家教育教學計劃來安排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培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全面發展的人才,營造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和氛圍。
中小學必須減輕學生過重的和不必要的課業負擔以及心負擔,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和生活。這里包括過多的煩瑣重復的作業、頻繁而乏味的考試、教學計劃以外的加班加碼的內容,以及補課拔高等。但是,&ld;減負&rd;不等于不要一點負擔。一味減負,減過了頭,只能將學生對社會的適應期從中小學階段推移至成年階段,這并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將來的發展。學生負擔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應該在他們生和心所能承受的范圍以內。學習本身是一個艱苦的勞動,只有刻苦勤奮地學習,才會學到豐富的知識,&ld;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rd;、&ld;自古雄才多磨礪,從來紈绔少偉男&rd;,這些警句所蘊含的道是深刻的。
素質教育實踐過程中,一些學校出現了這樣的現象:教師像卸了&ld;包袱&rd;一樣,不再像以前那樣認真鉆研教材、研究教法和認真備課了,認為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就是討論或爭論,不需要教師講解,學生自己解并得出結論就行了。課堂上花去大量時間讓學生無休止無邊際的討論,看似氣氛活躍,卻收效甚微。從&ld;應試教育&rd;向&ld;素質教育&rd;轉軌,其實質就是要改變&ld;應試教育&rd;的片面性,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提高學生的體素質。但失去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沒有教師的傳道、解惑、授業,學生不會天生的掌握知識和技能,那么素質教育將是一句空話。
一談起素質教育,人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ld;應試教育&rd;頻繁的考試,即考考考,教師的法寶。應試教育中的考試便成了&ld;罪魁禍首&rd;。有的人認為,只要把考試取消了,素質教育才能成為現實,只要有考試就會有應試教育。這只是說到了問題的一半,考試改革的確是教育改革的關鍵所在。然而,考試只是一種形式,一種檢查教育教學質量和選拔人才的形式,其關鍵在于怎么考,考什么。既然人的素質有高有低,那就需要一種機制來測評其高低,考試就是測試中的一種形式。素質教育是離不開考試的,只是考試的形式變化了而已,這種考試更加有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所以,將考試一棍子打死,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表現,并非科學的態度。沒有考試或者說沒有測評機制,學生的素質得不到正確評價,教學情況得不到反饋,教學如何改進和提高呢?
有人認為素質教育主要是發展孩子的個性,讓孩子自成長。其實,發展個性,不是放任自流,不是放松對孩子的管教。生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對學生的壞性格和壞習慣,不但要管教,而且要嚴管,不但不能放松對學生的教育,而且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促使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學校要確保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教師應該積極正確地引導和指導,不能放任自流。按照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規范自己的言行,成為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才。
有人認為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就不主張脫穎而出,出類拔萃,大家一起齊步走。是的,素質教育旨在&ld;三全&rd;: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面向全體學生,但素質教育同時主張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健康迅速地成長,不是學生成長的阻力而是動力,學生在和諧愉快的學習環境里,將更加賦有創新精神,教育將會更加多、快、好地培養人才。否則,素質教育不能總是一句空話。
有人把素質教育解為組織課外活動和興趣小組,培養學生某方面的特長。于是課內搞應試教育,課外搞素質教育。課外各種各樣的少兒社團和興趣活動小組應運而生,第二課堂熱鬧起來。學科領域則局限于語文、數學以及在成果上具有顯性效果的音、體、美上。上級部門檢查素質教育也只看文藝匯報演出或課外活動。把發展學生特長當成了素質教育的全部,并成為中考的優錄條件。培養合格的人才是實施素質教育必須要達到的目標,受教育者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都應得到良好的發展;發展特長是重要內容,是實施素質教育中應努力追求的目標之一,它主要是從實際出發,以受教育者的個體潛能為前提進行開發,二者缺一不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是多種多樣的:⑴課堂教學;⑵課外活動;⑶校園文化建設等等。素質教育的關鍵即主渠道是要建立一種靈活的課程體系,改變&ld;應試教育&rd;那種單一和呆板的結構,建立系統化、多樣化的結構體系,既有學科課程又有活動課程,還要有環境課程,并注意它們之間的統一協調關系。開展系列課外活動,僅僅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
有的學校表面上素質教育熱火朝天,實際上仍然把升學率當作是評估質量的硬指標,節假日補課有增無減,學生負擔不堪重負。有的學校上午應試教育,下午素質教育;上學期素質教育,下學期應試教育;領導檢查時素質教育,領導一走就應試教育。形式上素質教育,如將&ld;成績報告單&rd;改為&ld;素質報告單&rd;,其實質是&ld;換湯不換藥&rd;。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首先是對素質教育缺乏清醒的認識,把素質教育當成了短期行為,因而口頭上掛的是素質教育,心里想的和實際搞的是應試教育。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反映了時代對教育的要求,同時也體現了未來終身教育對人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現在許多學校,許多老師急功近利,不愿把過多的精力投入到素質教育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素質教育缺乏一個顯性的評價尺度和評價標準,對學校教育工作的評價仍然只看學生的成績,看升學率,使本來就已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念進一步得到強化。
有人說取消高考中考應試教育就沒有了,自然而然地進行素質教育了。現在學校一味地搞素質教育就是升學率在作怪,沒有升學率一切問題就解決了。如果實施素質教育不看升學率,把升學率從教育評估中取消,也許問題就解決了。我以為,升學率是教育教學考核中的一部分,注意只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所以升學率也是要的,問題在于不能片面地追求升學率,甚至放棄一切地追求升學率,把升學率當作考核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全部。我們的錯誤不在升學率,而在片面地甚至是錯誤地追求升學率,而不是客觀地性地看待升學率。這個問題很復雜,應該引起社會和家長的共識。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表明:&ld;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d;我國憲法關于&ld;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rd;的規定是完全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