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學生志愿者建立“大學生素質教育基地”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健康教育。今天是第29個國際志愿者日,湖北一些志愿者大學生共建了&ld;大學生素質教育基地&rd;,下面就5068小編帶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今天是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實施21周年暨第29個國際志愿者日。
作為一所湖北省最早的西醫醫院,武漢市普愛醫院從建院之初,天然具有志愿服務的&ld;愛&rd;基因。150年后的今天,普愛醫院又在探索志愿服務的新模式、新機制,用實際行動弘揚志愿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ld;您老行動不方便,我來推你坐輪椅吧。&rd;上周日,來自江漢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的謝超同學,在武漢市普愛醫院武勝路院區全程推送患有心臟病的空巢老人張婆婆掛號檢查。
每逢雙休,謝超都會和他的同學到醫院參加志愿服務,除了幫忙推輪椅,他們還會陪空巢老人聊天拉家常,這樣的大學生志愿者在武漢市普愛醫院已增加到400人。
12月3日,謝超正式成為普愛陽光志愿服務團隊的一員。
12月3日上午,普愛醫院攜手江漢大學醫學院及醫護學院、武漢輕工業大學、武漢體育學院、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5所高校及硚口區漢中街共建&ld;普愛陽光&rd;志愿服務、大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并舉行了簽約掛牌儀式。
該基地啟動以后,醫院攜手社區、高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將志愿服務進一步規范化、系統化。
武漢市衛生計生委紀委書記劉國慶介紹,此次普愛醫院&ld;普愛陽光&rd;志愿服務、大學生素質教育基地,作為武漢市首批基地,將在市衛計系統率先開啟&ld;聯合高校、走進街道、多方合作、廣泛發動&rd;的志愿服務工作模式,這是志愿服務工作的創新之舉,對全市衛計系統開展志愿服務工作具有引領作用和標桿意義。
武漢市普愛醫院是一所有著150年歷史的百年老院。
該院黨委書記李菊芬介紹,醫院始終秉承&ld;普施仁術 精誠至愛&rd;的念,順應時代發展,積極投身志愿服務,詮釋公立醫院大愛擔當和省級最佳文明單位的示范作用。
該院傳承百年文化,志愿服務做到四個結合。一是與人文素質教育相結合。充分發揮人文醫師培訓基地作用,使志愿者在服務他人,奉獻自己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提高素質。二是與醫務社工工作相結合。發揮市醫務社工實踐基地作用,使志愿服務更有專業水準。三是與健康促進醫院相結合。開展同伴志愿服務,使患者在互相幫助中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發揮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作用。四是與區域文明共建相結合。與轄區開展志愿服務,醫院志愿者不僅走出去,并請社會志愿者進醫院,開展志愿服務。
2014年10月,醫院成立社會工作及志愿者管辦公室,專人負責管醫務社會工作和全院范圍內的志愿服務。
讓志愿服務工作能堅持下來,普愛醫院一直在探索。該院分三個階段對志愿者進行培訓:通過基礎必備知識培訓,即醫院、志愿者精神、志愿者安全、門診導醫導診、陪檢等培訓,讓其&ld;能服務&rd;;通過溝通與團隊技能實地培訓,即社會工作技巧、溝通知識與技巧、團隊精神與協作、病房愛心探訪、醫院服務評價等崗位培訓,使其&ld;懂服務&rd;;通過專科知識與能力提升培訓,即醫療常識、心肺復蘇知識、健康教育促進等醫學知識培訓,讓其&ld;精服務&rd;。同時,為該院還推出志愿者激勵制度,激發志愿者的服務熱情,使其&ld;愛服務&rd;。
據悉,該院根據志愿者累計服務時間進行&ld;星級&rd;評定,對表現突出的志愿者個人或團隊,給予&ld;優秀志愿者獎&rd;、&ld;積極參與獎&rd;、&ld;終生志愿者獎&rd;、&ld;優秀志愿者團隊獎&rd;等獎勵,在激勵中讓志愿服務愛心得以更廣泛的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