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是什么滋味,怎樣讓孩子在生活中吃一些苦
現在的家庭生活條件都好了,所以孩子也不知道吃苦是什么滋味,其實在家庭教育中適當的讓孩子吃點苦很有必要,比如帶她去爬一次山,去遠足,都可以鍛煉孩子的意志力。下面一個例子告訴我們如何讓孩子吃苦,吃苦的必要,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昨天上午,全家人參加了清一閣關懷小組組織的叢林吊橋遠足,來回三小時才走完了全程。同行有一對5、7歲的小姐妹,剛剛開始行走,就被父親和女傭背著,并且把90%的時間花在大人的背上。
走了六分之一的路程時,我4歲的女兒不住地喊&ld;好熱、好熱!&rd;外婆毫不猶豫地背起了她,趕到集合點Rage Stati。這以后,女兒就想當然地要求:&ld;爸爸抱我。&rd;我們花了很長時間,跟她說前面可以看猴子,她才同意自己走,一路上摸樹葉、看小草、找猴子,上下臺階時拉一下、背一會兒,好不容易才走完了叢林的部分。
再次回到集合點,女兒跟我說:&ld;媽咪,我要吃肯德基。&rd;我說:&ld;可以,不過你要自己走回去,不能讓爸爸抱,你做得到嗎?&rd;女兒很大聲地回答:&ld;做得到。&rd;小女孩真的做到了,雖然不住地問為什么還沒到,卻堅持不讓大人幫她。一路上,我們看到了樹上的小猴和小溪里的游動的小魚。當然,女兒也獲得了同行大人們的稱贊,眼睛一亮一亮的。
回家后,我問我母親:&ld;當時你為什么要背孩子?&rd;母親回答說: &ld;她一直在喊熱,覺得她好可憐,比她大的孩子都被大人背著,她卻要自己走。&rd;我想,別的家長應該也是這樣想的吧,太可憐了,背一下吧。
從許多方面來看,現在的孩子跟我們小時候比起來,生活要好得多,但這樣也使得他們缺乏吃苦的環境。對他們來說,不是吃苦的時間太多,而是太少了。在艱苦生活中能自然而然形成的毅力、自能力、責任感和技能,現在的孩子卻并不容易養成。因此,我們的挑戰是如何創造一些時機,幫助他們培養這些特質。
小時候,老人家們跟我們說:&ld;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rd;孩子在小時候,吃一點苦、遭遇一些困難,是好事。如果我們怕麻煩,而代替孩子做一些事情;如果我們怕孩子吃苦,而承擔孩子的責任,雖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鬧和糾纏,但卻剝奪了孩子培養良好品格和發展自我能力的機會,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