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何喪失了感恩之心 中國素質教育的弊端
時間:
fby2
素質教育
人們一直把素質教育放在嘴邊,可是同學們的相互攀比,愛慕虛榮,對素質教育體現在何地,中國教育的現狀,中國教育的弊端發人深思,下面請看真實案例。
社會事件:據報道,一對夫婦雙雙下崗后靠四處打雜為生,可他們上高中的兒子卻對父母&ld;高標準,嚴要求&rd;。看到同學有車接送,就要父母租輛車送他去學校;為辦同學聚會,逼父母為他湊足2000塊錢。究竟該怎么看這種孩子不體諒父母的現象。結合這一事件談談你對孩子為何喪失了感恩之心發表觀點?
參考答案:其實人的一生要承載太多的恩情:父母的養育呵護,師長的傳道授業,朋友的悉心關照,素昧平生者的無私援助,乃至社會提供給你的良好生存環境和發展機遇等等。只有心懷感恩,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幸福,從而珍惜所有,否則就會身在福中不知福,無緣地憤世嫉俗。作為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這些道,讓孩子明白感恩既是一種做人的道德,又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這種現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試想,一個唯我獨尊、連父母都不關心的人,怎能希望他去關心服務他人?又怎能滿懷熱情為社會做貢獻呢?
時下孩子在物質上對父母&ld;高標準、嚴要求&rd;的事例并不鮮見。我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社會風氣不好,造成同學間的互相攀比,而這一現象并沒有得到老師的足夠重視,及時加以指正。二是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在孩子提出苛刻要求時沒有加以制止和教育。三是孩子自己的虛榮心作祟,為了在同學中有面子,就可以不顧父母的辛勞。所以,為解決這一問題,學校和家長應該對中學生加強勤儉教育和感恩教育,家長們則要掌握科學的教育觀念和方法,不能對孩子放任自流。而我們自己,則要多為父母設身處地地想想,增加日常勞動和生活體驗,解他們的苦衷,改變愛慕虛榮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