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用壓歲錢培養(yǎng)孩子的理財能力
&bsp; 恰逢新春佳節(jié)的到來,相信小朋友們一定從長輩那里獲得了不少壓歲錢,在過去,小朋友們都會毫不猶豫的將壓歲錢交給父母保管,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的小朋友想要自己掌握壓歲錢,讓家長們感到擔憂。其實,當孩子們到了一定的年齡,家長們不妨通過壓歲錢這一形式來培養(yǎng)孩子的財商,效果會更加明顯哦。
在幫助孩子打壓歲錢之前,家長首先要告訴孩子,這些錢都是長輩付出辛苦勞動所得來的,無論多少都體現(xiàn)了他們對自己成長的關愛,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孩子熱愛、尊重和感謝長輩的情感,也能讓孩子有一份感恩的心,同時,還讓孩子能從中體會到家的溫暖和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
事實上,除非是父母的長輩給的錢,大部分壓歲錢都是父母通過等量錢財換來的,所以家長要利用壓歲錢對孩子進行&ld;惜財教育&rd;,要讓孩子明白,壓歲錢不是從天而降的一筆&ld;橫財&rd;,在你收到一筆壓歲錢的同時,父母也往往會支付出去同樣多的錢數(shù),所以從本質上來說,壓歲錢并非意外之財,更不是不勞而獲,而是家長的辛苦所得。因此,孩子要懂得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不能認為這就是自己的錢了,可以大肆揮霍,胡亂購買。
終于說到了本文的重點。&ld;與孩子一起財&rd;成了現(xiàn)在不少家長對待壓歲錢的共識,而在實踐中逐步磨煉出來,則是培養(yǎng)孩子財能力的關鍵,而這一過程大概要經(jīng)歷兩個關鍵階段。
3歲:財師認為,對于學齡前孩子來說,利用壓歲錢進行財教育可分為兩個階段,一是3歲以前的媽媽代管階段,二是3歲以后的共同管階段。
在媽媽代管階段,孩子還在嬰幼兒時期,完全沒有錢的概念,所以這時期需要媽媽以第一監(jiān)護人的身份代為接收和保管。
但從孩子三歲開始,壓歲錢的處就要從媽媽代管階段轉入父母和孩子共同管階段。家長可以將代為管的所有壓歲錢攤開,讓孩子知道他擁有哪些財產(chǎn),同時了解這些財產(chǎn)是如何得來的,然后和孩子商量怎樣管。至于在現(xiàn)金的存取上,媽媽必須和孩子一同處,不能背著孩子獨自進行。
此外,家長還要幫助孩子區(qū)分個人消費和家庭消費行為。例如購買玩具、零食或娛樂活動,除了家人的贈送或獎賞之外,自己主動要購買的,屬于個人消費行為,必須動用自己的錢來支付。而日常的衣食住行消費,以及教育費、醫(yī)藥費、保險費、休閑旅游等費用,都屬于家庭開銷,家長支付。這樣的劃分很有意義,并且將建立孩子的家庭認同與責任感。
10歲:專家認為,孩子十歲以后,父母就應該逐漸放開雙手,最終讓孩子自己管他的個人錢財,讓自己退居&ld;顧問&rd;的角色。這個時期隨著孩子的成長,社會性活動增加,個人興趣或進修的需求增多,可能需要更多可使用現(xiàn)金,這時家長還可以實施一項&ld;借貸&rd;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