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習慣培養五步走 一個好習慣改變一生
教育孩子對于很多人來說可是一生的工作哦,有時候我們雖然盡力了,可是還沒有做好,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好好的反思一下是不是教育的方法沒有使用恰當了,朋友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方面的內容吧。
有人會問,習慣到底是什么呢?習慣就是習以為常的行為,是一種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是經過反復練習而養成的語言、行為、思維等模式,它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固鏈接。教育家葉圣陶說,&ld;教育就是培養習慣。&rd;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得更深刻更形象: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還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人最好的創舉失敗,并把人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
習慣決定孩子命運。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而培養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從培養行為習慣做起。我們抓住行為習慣培養這個根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條途徑,這就是我們家庭教育最基本的任務。讓我們記住這樣一句名言: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兒童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我們通過培養好習慣來締造孩子的健康人格。
父母們都明白,教育孩子需要用好方法。那什么是好方法呢?在我看來,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兒童教育方法,就是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我驚訝地發現,許多父母就像克隆人,都對孩子嘮叨一樣的話:&ld;別看電視了,趕快寫作業!你要是考不上好中學,怎么考得上好大學?上不了好大學,以后怎么找好工作?沒有好工作,你喝西北風去?&rd;等等。這樣的話說一遍兩遍還可以,說多了之后就變成一堆噪音,只能讓孩子情緒混亂信心崩潰。這是您想要的結果嗎?
實際上,沒有一個孩子不想成為好孩子,也沒有一個孩子不想好好學習。他學習不好可能是碰到了困難,孩子需要的是你具體有效的幫助,而不是嘮叨或訓斥。所以我給天下父母一個忠告:&ld;訓子千遍&rd;不如培養孩子的一個好習慣。
今天的父母已經開始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可是為什么效果不明顯呢?我發現,問題在于許多父母還是把習慣培養當成了說教,而忽略了習慣培養的根本途徑:堅持不懈的行為訓練。換句話說,習慣培養是一套科學的教育方法,需要按照其規律來做才會見效。
兒童時期最好的教育莫過于養成良好的習慣。所謂好孩子一定是有好習慣的孩子,所謂有問題的孩子一般都是有很多壞習慣的孩子。一個壞習慣可能使孩子喪失了良機,而一個好習慣則可能使他走向成功。
從幼兒園學到的基礎的東西,直到老年時還記憶猶新,可見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這說明從小養成的良好習慣會伴隨人的一生,時時處處都在起作用。在兒童時期,特別在幼兒園和小學期間是一個人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也是最佳時期。
兒童時代是榜樣時代和偶像時代,因為兒童的學習特點就是觀察和模仿。當然,兒童的榜樣和偶像并非都是名人,更多的是他們的伙伴。因此,父母和教師可以讓孩子選擇他所喜愛的名人或優秀伙伴做榜樣。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一定要非常明確。比如說《弟子規》里就有很多關于行為規范的要求,其中有一個要求是&ld;出必告,歸必面&rd;,就是要求孩子在離開家的時候一定要跟家里人打招呼,說明自己要去哪里、什么時候回來,回家之后要告訴家里人&ld;我回來了&rd;。就是這么一個習慣,在古代是中國孩子必備的,但是現在許多家庭卻把這個傳統丟掉了。這就是因為,現代家長甚少對孩子的行為作出明確的規范與要求,認為即使拿出老祖宗留下來的規訓去嚴格要求孩子,孩子也不會聽。
但是,其實只要注重方法,明確的行為規范執行起來就不難了。
根據美國心學家拉施里的動物記憶實驗,行為主義心學認為,一種行為重復21天就會變為初步的習慣,重復90天會形成穩定的習慣。也就是說,初步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而形成一個穩定的習慣需要90天。當然,這只是一個大致的概念。根據我們的研究發現,不同的行為習慣,形成的時間也不相同,總之是堅持的時間越長習慣越牢。
舉一個例子,孩子洗手就需要訓練:不洗手就不能吃東西,只要是吃東西就必須洗手。&ld;吃飯的時候洗手了嗎?看看。&rd;你老問孩子,還老看孩子,孩子慢慢就習慣了,到以后就不用提醒他了。就如現在我們大人早上起來洗臉刷牙,還要提醒嗎?不用嘛,這是習慣!養成了習慣就成了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
我們的研究發現,習慣的養成有一個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的過程,因此要持久訓練。
習慣培養的基本方法是&ld;加減法&rd;,也就是說,培養好習慣用加法,改正壞習慣用減法。你想讓孩子養成什么樣的好習慣,就千方百計引導他把好的行為不斷地重復,重復的次數越多,好習慣越牢。我們可以借鑒這個做法,就是給孩子一個可以接受的過程,讓他們慢慢地把壞習慣改掉。
這樣,孩子每天都會知道自己是否進步了,并期待著明天的進步。
未成年人都是在模仿成年人的過程中長大的,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必須改造成年人的世界,為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氛圍與環境。也就是說,為了讓孩子養成好習慣,父母與教師應當首先養成好習慣;為了讓孩子改正壞習慣,父母與教師應當帶頭改正壞習慣。譬如,孩子養成了讀書的習慣,等于在心里裝了一臺成長的發動機。那么,為了培養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父母首先應當帶頭讀書探索新知,因為書香之家最有利于孩子成長。如一位教育家所說:&ld;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rd;值得注意的是,21世紀是兩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世紀,習慣養成的過程同樣會體現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特點。運用培育優良家規、家訓、家風的方法,無疑是一個有效的選擇,但只有父母與孩子共同遵守規范才能落到實處,如果父母以身示范效果更佳。
培養習慣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這并不是說習慣培養不起來,關鍵是你的觀念和方法到不到位。我們的研究發現,良好習慣的培養是有層次和有重點的,在培養個人性習慣的同時,側重培養社會性習慣;在培養動作性習慣的同時,側重培養智慧性習慣;在培養傳統性習慣的同時,側重培養時代性習慣。我建議,幼兒階段側重培養生活習慣,小學階段側重培養品德習慣,中學階段側重培養智慧習慣,特別是養成人生有目標和做事有計劃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