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工程》觀后感800字
:人之健,在于筋骨;國之興,在于鐵路。鐵路作為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在我國的綜合交通體系中占據著骨干地位,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作用和深遠影響。下面是小編帶來的五篇《超級工程》觀后感800字,希望大家喜歡!
《超級工程》觀后感800字【篇1】
上節課,老師讓我們觀看《超級工程》系列視頻。四通八達的北京地鐵網絡,高聳入云的上海中心大廈,世界上最長的跨海橋港珠澳大橋,穿梭于澳洲與上海之間運輸天然氣的lng船,巍峨屹立在海上的“巨無霸”風力發電機??這些工程涉及能源、交通、建筑各個方面,關系到國計民生,與城市中的人們息息相關,不論是科技含量還是建造水平,它們都體現了國內乃至世界最高標準。今天我看了《超級工程》第三集,有關于北京地鐵網絡的一集。以前,我個人從來沒有注意過身邊有哪些是一項工程,原來這些近在咫尺的事物是如此的偉大與復雜,真正的讓我深深感嘆。從視頻中看到了建設地鐵的艱難。北京的交通擁堵不堪,城市的未來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改善交通問題,就有了建設地鐵的這一項計劃。計劃中,需要十年時間,完成包括31條線路,560座車站,1000公里在內的世界上最大的地鐵交通網絡。在國外的許多城市,地鐵系統的修建大概需要近百年的時間。北京只剩下十年時間,使建設地鐵成了一項超級工程。國外的地鐵往往與城市相伴而生,甚至早于城市出現。而北京已經發展成了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城市的地下管線密布,高大建筑的地基縱橫交錯,這給北京地下地鐵的建設帶來了很大困難。而且在挖掘過程中,又遇到了是盾構機喪失威力的難題。由于北京復雜的地質,北京西北兩側地勢偏高,經過河流長期的沖刷,形成了東邊沙土西邊卵石的地質。這些難題都需要專家反復探討來解決,可見這項工程的不易。
一項工程的完成是很不容易的。它需要詳細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計劃之前需要各種各樣經驗的積累,數據理論一個都不能少,而在計劃后,工程又會遇到一個又一個問題需要去解決。在北京地鐵的修建中,很多人都盡著自己的一份力。地鐵線路設計部門的人員們早早設計出穿越古城區線路的設計方案,為了保護文物調整地鐵站和相關規劃設施;盾構機駕駛員高銳軒每天13個小時呆在駕駛艙里,經常一兩個月見不到太陽,進行著復雜而枯燥的工作;而工人們更是日日夜夜的工作,不辭勞苦。地鐵的建設也花費了太多物力。紀錄片中提到,每公里地鐵造價近10億元,挖掘隧道的盾構機高達5000萬元人民幣。在修建中,最為主要的是有關文物的保護。為了更好地保護頭頂的古建,設計師為這條新修的線路選定了一種首次應用于北京的施工方案,這很好的體現了在工程中的一種富有人情的氣息。工程并不是冷血無情的,它更多的是為我們服務,為我們提供方便,同時并不會為這些去破壞祖先留給我們的美好遺產。另外,在工程中,曾經有一個技術難題要求地面沉降不能超過3毫米。3毫米看似是很小的距離,可是在一項工程中,小小的3毫米可以帶來重大的失誤和災禍。在北京地鐵的建設中,如果地面沉降大于3毫米,就會導致軌道變形。列車經過時就必須減速行駛,這會使交叉線路的運營帶來極大混亂。可見工程需要極大的縝密性。
看完這一集《超級工程》,在領略到了北京地鐵網絡的神奇與浩大的同時,我感到自豪與激動,也讓我對有關工程的內容產生了極大興趣。我想我會在課下的時間里再去看看其它四集,繼續感受工程帶給我的震撼。
《超級工程》觀后感800字【篇2】
四通八達的北京地鐵網絡,高聳入云的上海中心大廈,世界上最長的跨海橋港珠澳大橋,穿梭于澳洲與上海之間運輸天然氣的船,巍峨屹立在海上的“巨無霸”風力發電機……這些融匯尖端科技的重大工程,如何從藍圖變為現實,其間有著怎樣起伏跌宕的動人故事。央視紀錄頻道近期推出的五集紀錄片《超級工程》對這些問題給出了答案。
《超級工程》是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今年繼《春晚》和《舌尖上的中國》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大型原創紀錄片,也是該頻道開播以來攝制的第一部科學類工程題材紀錄片。
“在國際紀錄片界,科學類工程題材紀錄片一直備受矚目。中國的鳥巢、t3航站樓、青藏鐵路、杭州灣跨海大橋等大型工程均被美國探索頻道、國家地理頻道列為重點選題進行攝制,這些紀錄片的播出充分說明了國際主流媒體對中國現實發展題材的高度關注。因此,在央視紀錄頻道開播之初,《超級工程》便成為第一批重點立項的紀錄片項目。目前,它已經成為國際電視市場上第一部由中國人自己拍攝的工程題材紀錄片。”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總監劉文說。紀錄片《超級工程》選取了當下中國最具代表性的5個重大工程項目,客觀地記錄了它們從無到有的建設過程。片中每一集講述一個工程,分別為《北京地鐵網絡》、《上海中心大廈》、《港珠澳大橋》、《海上巨型風機》和《超級lng船》。這些工程涉及能源、交通、建筑各個方面,關系到國計民生,與城市中的人們息息相關,不論是科技含量還是建造水平,它們都體現了國內乃至世界最高標準。“正如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一樣,這些歷史上的偉大工程可以讓今天的我們感受到那個偉大的時代。今天我們用紀錄片呈現的中國超級工程,也將用影像的方式為我們的后人留下今天中國人的創造與智慧。”劉文說。
與此同時,《超級工程》還將更多的鏡頭對準了參與“超級工程”建設的普通人,真實記錄了他們的智慧、生活、情感和夢想,鮮活地呈現了奇跡背后的艱辛歷程,使這部科學類工程題材紀錄片充滿了濃厚的人文情懷。追隨鏡頭,觀眾看到了技術人員駕駛世界上最大盾構機開掘北京地鐵隧道的艱辛,目睹了海上吊裝巨型風力發電機的壯舉,感受到站在上海中心大廈俯瞰浦江兩岸的心曠神怡……
《超級工程》于今年“十一”長假前后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和紀錄頻道面向全球播出,為海內外觀眾帶來了不小的驚喜。而對于劉文和他紀錄頻道的同仁來說,《超級工程》制造的驚喜,早在今年的法國戛納電視節上就已經體驗到了。
“我清楚地記得,在今年4月份舉行的。法國戛納電視節國際紀錄片交易大會上,在所有參展的中國紀錄片中,《超級工程》的點擊量位列第一,許多國際電視機構當場表達了購買意向。節目播出之前,就已經有幾十家國際機構陸續簽訂了意向性購買協議,這說明這部紀錄片受到了海外市場的高度關注。”
紀錄頻道開播之初,劉文曾多次強調頻道開播的兩個重要意義:一是試圖用國際通用的方式,在國際主流電視頻道展現中國形象;二是通過臺內改編、版權購買、委托制作、聯合攝制等方式,建立中國紀錄片的行業標準,并通過國際合作,縮短中國紀錄片行業與國外的差距。今天,不論是《頤和園》、《故宮》,還是《春晚》、《舌尖上的中國》,以及剛剛播出的這部《超級工程》,紀錄頻道的初衷正在通過它推出的作品和不斷獲得的社會影響中得到實現。
“紀錄頻道開播以來,一直致力于推動現實類題材的紀錄片創作。《超級工程》的成功,證明了央視紀錄頻道堅持推動。國際化的表達和市場化的路徑的策略,正在讓中國紀錄片在國際電視市場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超級工程》觀后感800字【篇3】
超市蔬菜的生鮮供應,高時長的地鐵運營,全新的物流配送體系。看似生活細節的背后,體現的卻是不同時間里城市居民的生活服務保障,以及這些日益改善和優化的生活細節背后蘊含的巨大而不失精細的超級工程。《超級工程3》立足于一個經濟高速發展背景下的中國,日新月異的時代下,城市的各個角落無不體現出人與自然的終極關懷,而本片所運用的生動敘事結構和豐富多彩的表現手法,展示出一個民族發展的偉大成就。
在社會不斷進步的今天,舉世成果不單單是市場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日益緊張的人與自然關系也是重中之重。《超級工程3》更加著眼于整體上的謀篇布局,相比前兩季,其并非以單個工程的復雜難度來表達我國實力的增強,而是在多個方面進行選材和組合,體現出一副優勢互補,互相協助,動態平衡的超級系統,從而更加清晰地從整體上來展現這些工程給國家和個人生活帶來的意義。
本片采用以時間為發展主線,將兩座城市以交叉串聯的方式來達到良好的敘事效果。城市是人類建造出地球上最復雜的人造物,在一天不同的時間段中,背后的生活服務和保障都是一個巨大的超級工程。在時間線索的推動下,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的細節,一個個復雜龐大的子系統晝夜不休的運轉,展現出的是中國人在對更高生活質量和生態關系上的不懈追求。
除此之外,該片以多種表現形式展現出在時代的發展下的今天中國城市24小時的運轉情況。和同類型紀錄片相似,本片采用了較多的動畫模擬,以展示復雜工程背后的奧秘,而紀錄片在各種不同的工程表現上采用了大量紀實鏡頭和人物述說,來體現各個工程領域的建設者們的不懈努力與奮斗。
今天的中國,在時代的推進下,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超級工程3》中,體現的是人類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這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背后,一個個生動的細節展示,表現出的是中國對未來的無限展望。城市一天的不停運作,不同時間的人類活動,也正如這個國家在各個方面的包容萬象,吐故納新。
《超級工程》觀后感800字【篇4】
如果說,國慶期間什么最火?莫過于CCTV-9記錄頻道重磅推出的大型原創紀錄片《超級工程II》。有二必有一。超級工程I早在問世,或許,,你還在關注《舌尖上的中國》。作為高考升學規劃專家,老梁是《超級工程》的粉,從I到II,老梁從這一系列紀錄片中看到的是升學規劃,甚至職業生涯規劃,想到的是高考志愿填報。今天,老梁就以一個資深《超級工程》粉絲的身份,來為各位考生家長深度揭示超級工程背后的升學規劃理念!
《超級工程I》,別名: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巡禮。重點關注我國各大領域重大工程建設。聚焦國內五大重點尖端科技的工程:港珠澳大橋、上海中心大廈、北京地鐵網、海上巨型風機、超級LNG船,將那些建筑過程中鮮為人知、驚心動魄的場景展示給公眾,也讓很多走心的高三家長悟到了其中所蘊含的志愿填報理念和訣竅。
《超級工程II》,則是聚焦中國交通領域,以路、橋、車、港為代表的重大工程節點,全面講述了支撐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超級交通網絡。
無論是I還是II,在展示高科技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這些行業對于專業性人才的巨大需求,了解了這些行業工作內容,清晰了這些行業的巨大的發展潛力。其實,這也就回歸到老梁一直倡導的“根據行業選擇專業”的升學規劃理念中了。
在此文中,老梁將以超級工程中集中展現的建筑行業、交通運輸行業、新能源行業為例,詳細加以闡述,并以更加獨特的視角告訴孩子們,其實在高考志愿填報過程中,還有許多另辟蹊徑可以進入優勢多金行業的機會!
一、交通運輸行業
《超級工程II》分別以中國路、中國橋、中國車、中國港為切入,集中展現了中國交通領域的突破與發展。我們也從另一角度了解到了進入這些領域所需要的學習的專業。
比如,公路。
一直以來,我們對于路最初的認識便是:要致富,先修路。是的,中國的雄心就是:即使再偏遠的鄉村也要通上公路。從1988年,中國擁有第一條高速公路開始,在不到30年的時間里,中國高速公路里程爆發式增長到12萬公里。今天,中國的高速公路網絡布局已經基本形成,工程師們接下來要攻克的是路網末端以及難度超高的路段。用“逢山開道、遇水架橋”來形容目前中國公路建設一點也不夸張。工作關系,老梁曾多次到全國各地巡講,體驗過云南盤山公路的險峻和刺激、見識過太行山懸崖峭壁上鑿出的掛壁公路、還有319國道上的公路奇觀~矮寨盤山公路。這些奇觀的背后,是公路行業先進科技與智慧的生動寫照。那么問題就來了,修條路,不管是公路、鐵路還是橋梁,會涉及到哪些專業呢?
在最初的設計、規劃、施工階段會涉及到這些專業:
比如說,涉及公路或者鐵路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的公路與城市道路工程專業或者鐵道工程專業;比如說,涉及橋梁勘測、設計、施工管理的橋梁工程專業;比如說,涉及公路隧道與地下工程方面的公路隧道工程專業或者地下工程專業;比如說,涉及土建工程施工的施工技術與管理專業;當然,還有我們孰知的交通工程專業,交通管理專業、市政工程專業、城市軌道交通專業等。
除了一系列與道路建設相關的專業之外,土木工程專業、工程管理、工程造價、巖土工程或地質工程專業、機械專業、測控專業、儀器專業、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等,也是修路過程中需求量大的專業。這些都是為道路建設提供保障的,必不可少!
有路,就有車或船。這就是運輸載體。
提到運輸載體,耳熟能詳的便是走向世界的中國高鐵,當然還有不斷崛起的中國船。與車船相關的專業,自然會有車輛工程專業,此外還會涉及到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專業、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等。
有路,有車后,后續運營中,會還涉及到這些專業:
交通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管理、智能交通系統、城市交通控制與管理、電動汽車環保與管理、救助與打撈工程專業等專業。
由此為主線,我們可以理解,超級工程,不僅僅只巨大的工程量,更是寓意巨大的行業銜接脈絡。
二、建筑行業
每棟摩天大樓的崛起,除了得益于天馬行空的設計,還需要給排水專業、土木工程專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專業、城市規劃、建筑技術、景觀學、建筑歷史研究、建筑運算與應用等專業人才,所以分數學不了建筑,可以考慮這些建筑行業需求的專業。
一棟建筑的落地,還會需要地質工程、電子、電氣、能源、材料、環境工程、工程管理等專業的保駕護航。當然后續的運營還會涉及建筑裝潢或室內景觀設計、物業管理、房地產法等專業人才。
看!又是一個龐大的行業系統網絡!
三、新能源行業
在超級工程I中,有兩集集中介紹了新能源的使用。風力發電~海上巨型風機。新能源天然氣進入千家萬戶的媒介~超級LNG船。
新能源從發現到造福人類,會涉及諸如勘探、油氣儲運、電氣、能源與動力等專業。當然,這一轉化過程中,肯定必不可少的除了以上專業之外,還會涉及機械、儀器、測控、焊接等專業的保障。又是一張強大的行業網絡!
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網絡、世界上最長的高速鐵路里程,集聚眾多全球技術最高難度與一身的橋梁,港口建設與港口機械制造領先于全球的中國港口,建設世界最高的綠色超級摩天大樓,海上巨型風機,超級LNG船,這些超級工程,一方面告訴我們,中國在交通、運輸、建筑、新能源利用等領域中所取得的突破和成就,另一方面,也讓我們看到了超級工程建設,對于理工類專業人才的強大需求。此刻,你就深刻明白我們一直提倡的:學好數理化,升學就業都不怕的深刻內涵。
超級工程,超級行業網絡,巨大行業需求,理工科學生施展抱負的平臺!
超級工程
《超級工程》是央視繼《舌尖上的中國》之后推出的又一部紀錄片。該紀錄片共5集,由李炳擔任總導演,前后拍攝一年多。
片中展現了五個中國重大工程項目--港珠澳大橋、上海中心大廈、北京地鐵網絡、海上巨型風機和超級LNG船。
《超級工程》觀后感800字【篇5】
《超級工程》是cctv即《舌尖上的中國》后有一部大型紀錄片,雖然沒有像《舌尖上的中國》那樣紅遍大江南北,但是據說在"水木清華"之類理工科男生聚集的bbs論壇上有著非常強烈的反應。
四通八達的北京地鐵網絡,高聳入云的上海中心大廈,世界上最長的跨海橋港珠澳大橋,穿梭于澳洲與上海之間運輸天然氣的lng船,巍峨屹立在海上的"巨無霸"風力發電機......這些融匯尖端科技的重大工程,如何從藍圖變為現實,其間有著怎樣起伏跌宕的動人故事?央視紀錄頻道近期推出的五集紀錄片《超級工程》對這些問題給出了答案。
"在國際紀錄片界,科學類工程題材紀錄片一直備受矚目。中國的鳥巢、t3航站樓、青藏鐵路、杭州灣跨海大橋等大型工程均被美國探索頻道、國家地理頻道列為重點選題進行攝制,這些紀錄片的播出充分說明了國際主流媒體對中國現實發展題材的高度關注。因此在央視紀錄頻道開播之初,《超級工程》便成為第一批重點立項的紀錄片項目。
目前,它已經成為國際電視市場上第一部由中國人自己拍攝的工程題材紀錄片。"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總監劉文說。 紀錄片《超級工程》選取了當下中國最具代表性的5個重大工程項目,客觀地記錄了它們從無到有的建設過程。片中每一集講述一個工程,分別為《北京地鐵網絡》、《上海中心大廈》、《港珠澳大橋》、《海上巨型風機》和《超級lng船》。這些工程涉及能源、交通、建筑各個方面,關系到國計民生,與城市中的人們息息相關,不論是科技含量還是建造水平,它們都體現了國內乃至世界最高標準。"正如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一樣這些歷史上的偉大工程可以讓今天的我們感受到那個偉大的時代。今天我們用紀錄片呈現的中國超級工程也將用影像的方式為我們的后人留下今天中國人的創造與智慧。"劉文說。
與此同時,《超級工程》還將更多的鏡頭對準了參與"超級工程"建設的普通人,真實記錄了他們的智慧、生活、情感和夢想,鮮活地呈現了奇跡背后的艱辛歷程,使這部科學類工程題材紀錄片充滿了濃厚的人文情懷。追隨鏡頭,觀眾看到了技術人員駕駛世界上最大盾構機開掘北京地鐵隧道的'艱辛,目睹了海上吊裝巨型風力發電機的壯舉,感受到站在上海中心大廈俯瞰浦江兩岸的心曠神怡......
不得不說,《超級工程》帶給我很多震撼,我想這種震撼更多是一種自豪的情愫在作怪。就算這類記錄片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東西可能比較夸大,但是我任然為中國有這么大的發展感到深深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