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工程紀錄片觀后感800字
《超級工程》紀錄片作為中國高速發展的縮影和典范,不僅以國際化的表達方式彰顯藝術的力量,更關注了鋼筋混凝土背后的人情味。下面是小編帶來的五篇超級工程紀錄片觀后感800字,希望大家喜歡!
超級工程紀錄片觀后感800字【篇1】
公司組織觀看《超級工程》紀錄片后,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完《超級工程》心中有淺淺的自豪感,之所以不“深”是因為有些麻木,畢竟是官方的片子,估計夸張還是有的。但是看到港珠澳大橋的雄偉,上海新地標的壯麗,北京地鐵網絡的盤扎,這些超級工程無疑體現了國家的實力還是能讓我覺得驕傲。每集當中所表現的工程,不僅是體量上能夠稱的上超大規模,從科技含量上要走在世界前列,從建造水平上能代表中國當下最佳。帶給我們不只是視覺上的沖擊,更多是對我們工作態度上的一種震撼。
觀看影片后,對我們現實工作帶來了很大啟發,平日里我們總是提出各種困難,各種施工條件不滿足施工,各種外在條件不符合要求,無法正常施工,無法保證工期,質量要求太嚴,無法保證等各種理由。在超級工程中,里面的各個工程面臨的困難非常之多,質量要求非常嚴,但是他們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態度。只有一把工程當成自己的一項創造自身價值的工作,才能有嚴謹認真的態度來對待。 其次是對“工程”特別是大型工程、超級工程的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成大事,絕對不是簡簡單單幾句話,幾個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詳細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計劃之前你需要各種各樣經驗的積累,數據理論一個都不能少,而在計劃后,工程又會遇到一個又一個問題需要你去解決。就拿紀錄片里的例子來說,為了測試海水對金屬的腐蝕,科研人員調用了在實驗室被還是浸泡了二十多年的金屬材料進行
比較。注意,二十多年實際浸泡,不是推算不是模擬,是實際!當我看到實驗室那些泡在水里的鋼板時我對工程師們的高瞻遠矚是無比的佩服。再來是上海中心大廈,設計者在測試玻璃對雨水風暴耐受力時偶然發現了排水系統的缺陷,也就是說,在一個綜合性的大項目中,很多時候你會做著做著就發現以前想都沒想到過的問題,即使那些設計師、建筑師蓋過那么多的樓,但是超級工程里,問題還是會一個接一個出現,你需要不停的被迫發現然后解決。還有就是LNG船,別看是艘船,從構造到材料絕對都沒有你想想的那么簡單,LNG船被譽為世界造船界皇冠上的明珠,代表了造船界最高的技術標準和建造難度。它的建成將預示著中國正在從一個造船大國,真正變為一個造船強國。為什么國際上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家船廠能造這種船,為什么吾等門外漢看似平常的大貨船可以讓設計者看到其完工后潸然淚下,我們離超級工程太遠,不明白里面的心酸,不知道其中的自豪,不能體驗超級工程的魅力與偉大。在影片中,吊裝工人、焊接工人、檢驗工人等平日里我們司空見慣的平凡人,他們創造出了不平凡的事跡。工程里不僅僅是各種大型、超大型的吊裝機械、焊接車間等,里面更多的是像他們一樣的平凡的參與者。枯燥、繁復等工作,在各種惡劣的環境中,默默工作,這是影片中最常見的鏡頭。
影片中,超級工程所需要的種種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區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專業共同合作吧,不同的生產廠商,不同的檢測、科研機構來完成。其中不難看出國家的財力雄厚、更重要的一點是各方為保證完成同一目標,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自身的工作。這份通
力合作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合同約束那么簡單。更是為了完成一項目所聚集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只有每一個參與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證在規定工作內,保質、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參見工程。
與此同時,《超級工程》還將更多的鏡頭對準了參與“超級工程”建設的普通人,真實記錄了他們的智慧、生活、情感和夢想,鮮活地呈現了奇跡背后的艱辛歷程,使這部科學類工程題材紀錄片充滿了濃厚的人文情懷。追隨鏡頭,我們看到了技術人員駕駛世界上最大盾構機開掘北京地鐵隧道的艱辛,目睹了海上吊裝巨型風力發電機的壯舉,感受到站在上海中心大廈俯瞰浦江兩岸的心曠神怡??
超級工程紀錄片觀后感800字【篇2】
央視繼《舌尖上的`中國》后推出《超級工程》另一紀錄片,片中詳細介紹了中國鐵路的發展。
從一望無際的平原到連綿不斷的大山,從煙雨朦朧的水鄉到寸草不生的戈壁,大美中國的畫板上鐫刻了無數條不斷交匯又分開的鐵道線路。鐵路運輸主要分為貨運與客運兩部分,由于受天氣影響較小,承載力大,成本低,鐵路貨運為公路貨運分擔了不少重任,已成為我國不可缺少的一種貨運方式。火車造成的污染遠遠低于汽車與飛機,在環境問題突出的今天,相對于公路與空運而言,鐵路運輸占據著獨特的優勢。
在中國,鐵路網絡全程達到12萬公里,占世界鐵路7%的營業里程。其中,高速鐵路網絡達到2萬公里,7月,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與中國鐵路總公司聯合發布了《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勾畫了新時期“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的宏大藍圖,預計到將高速鐵路網增加到3萬公里。如今,高速鐵路時速可達300公里,在攻克了無數難題后才得以實現這一領先世界的速度。
無論是山路亦是水路,鑿山鋪路,架河建橋,鐵路總能實現。青藏鐵路的開通備受世界矚目,青海關角隧道屬世界高海拔最長隧道,是中國最長隧道,全場32.645公里,青藏鐵路的開通是世界上鐵路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不僅促進了青藏地區對外的交流與發展以及民族間的融合還為后來的高海拔的鐵路發展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京滬高速鐵路丹陽至昆山路段上有著世界第一長橋——丹昆特大橋。
丹昆特大橋有著世界橋梁之最之稱,全長164.851公里,橫穿陽澄湖,跨越公路、鐵路、水路180余條,出于地質原因與節省土地的考慮,全部采用高架橋梁,并且徹底解決了地基沉降的問題。酈道元盛贊三峽“朝發白帝,暮到江陵。”李白也感嘆“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現如今高鐵速度將白帝城(重慶)到江陵(荊州)的路程縮短至五小時。由于覆蓋范圍廣,頻率高,承載量大,速度快,高鐵已成為大多數中國人出行的首選。
現如今,我國的鐵路發展已遙遙領先于世界各國,尤其是高速鐵路——建設速度最快,運營里程最長,運行時速最高,已居于世界第一的位置。即使我國的鐵路事業已走到世界的前端,但這并不是終點,我們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不斷的發展,不斷的創新,盤踞著世界鐵路的最高端,做世界鐵路的永遠的領頭羊。
超級工程紀錄片觀后感800字【篇3】
在看完紀錄片《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后,我不禁為如此偉大的工程贊嘆。工程師們克服多種對施工不利的條件,在工程建設當中不斷發現問題,并想方設法尋找對策,以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兼具世界上最長的沉管海底隧道,它將香港、澳門、珠海三地連為一體。復雜的海床結構,惡劣的自然環境,超長的跨海距離使得施工難度加大,工程師們需用科技和勇氣完成這個工程奇跡,他們要啟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錘來完成人工島的建造,溝通起跨海大橋與海底隧道,這也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工程。
港珠澳大橋橫跨伶仃洋,這里臺風頻繁,海床結構復雜,再在海底建設如此龐大的超級工程的話,很有可能會引發地震,進而導致海嘯等災難的發生。為保證工程安全進行,必須解決以下問題:
1、阻水問題:大橋橫跨珠江口,對珠江的排洪納潮有較大影響,嚴重時會造成航道淤塞;這樣必須采用大跨徑的橋梁。(如果采用30米跨徑,橋墩的厚度約為2-3米,阻水率為6-10%,而采用100米跨徑,阻水率就降為2-3%)
2、航道問題:珠江口為我國航運最繁忙的航道,必須提高大橋凈空;
3、航空限高問題:大橋附近有澳門、香港兩個國際機場,對橋高有嚴格限制,這樣與第二條形成一個矛盾;
4、白海豚問題:大橋橫穿白海豚的繁殖地,建設期必須錯開白海豚繁殖期;
5、臺風:珠江口臺風多,對大橋的穩定性及行車安全設計上有較高要求;
6、海水侵蝕:海水對混凝土的逐步侵蝕,影響大橋結構和使用壽命。
珠江口基本上為沖積地質,淤泥較厚,在這上面修建外海人工島,在國內還沒有先例。同時由于淤泥和地質其他問題,在上面建設沉管海底隧道同樣在國內沒有先例。(國內基本上為盾構隧道)。這樣在淤泥地上修建人工島和海地隧道也成為一個難點。
大方面的問題便于發現,但對于如此巨大的超級工程來說,在工程的進行過程中還會不斷地遇到新問題。例如,在放置沉管隧道之前,工程師們發現海床并不結實,無法承受沉管的重量,在洋流的影響下還會導致沉管側翻。如果沉管側翻,在海底巨大的壓力下,是無法再將其置回原位的,這樣一來,造價高昂的沉管就相當于報廢了。因此,在此之前,工程師們現在實驗室里模擬海洋環境,計算相關數據,并同時在海底澆灌混泥土平臺,日后可將沉管放置在混凝土平臺之上。
對于像港珠澳大橋這樣的世界級超級工程,設計以及施工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是多方面的。要做好一項工程,就必須在此過程中不斷發現并解決問題。
超級工程紀錄片觀后感800字【篇4】
《超級工程》選取了當下中國最具代表性的5個重大工程項目,客觀的紀錄了它們從無到有的的建設過程。紀錄片每集講一個工程,分別是《港珠澳大橋》、《上海中心大廈》、《北京地鐵網絡》、《海上巨型風機》和《超級LNG船》。這些工程渉及能源、交通、建筑各個方面,關系到國計民生。不論是科技含量還是建造水平,都體現了國內乃至世界最高標準。
劉文說:“這5大工程正如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一樣,這些歷史上的偉大工程可以讓今天的我們感受到那個偉大的時代。今天我們用紀錄片呈現的中國超級工程,也將用影像的方式為我們的后人留下今天中國人的創造和智慧。”這5大工程項目的發展,讓我們看到了我們國家不懈奮斗的成果。港珠澳大橋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兼具世界上最長的沉管海底遂道。港珠澳大橋將香港、澳門、珠海三地連為一體。
工程師們用他們的科技、智慧和勇氣來完成這個奇跡工程,他們要啟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錘來完成人工島的建設,溝通起跨海大橋與海底遂道,這也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工程。它的成功將會給祖國的同胞們乃至世界的觀眾們帶來心靈的震撼。
上海中心大廈,一個關于上海的夢想,一個二十年前便開始的計劃。它是世界最高綠色超級摩天大樓,這是工程師們關于垂直城市的大膽想象,第一次在超高層建筑中使用雙層玻璃慕強,打造東方的“空中花園”。這是一個城市的夢想和一個城市的標志,它也符合我國綠色環保的城市發展。
北京地鐵網絡在北京高速發展中運應而生,十年時間,要完成包括31條線路,560坐車站,1000公里在內的世界上最大的地鐵交通網絡。一個立體的軌道交通網絡將輻射于這座城市的地上地下。這將是怎樣的壯觀輝煌呢?
超級LNG船,世界上造價最昂貴的貨運輪船、也是世界上建造難度最大的民用船只。它在海上航行可以讓其他船只退避三舍,它就是LNG船,液化天燃氣的運輸專用船,它承擔起了上海市一半的天燃氣供應。
海上巨型風機,它是在人類開發利用清潔能源中,最大的風電裝機。中國風電裝機容量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
這5大工程項目的發展,展現了我國科學技術質的飛躍。也證明了我國的綜合實力和經濟的發展。
在這偉大的工程后面,有著一幫普通的建筑工人,他們用他們的技術和智慧為這些奇跡工程添了一抹陽光。在他們不懈努力中一個個奇跡工程在中國孕運而生,讓這些誕生了的工程成為中國的標志時代的象征。看到一個個偉大項目工程我感到很自豪,我們國家從零奮斗努力探索,經歷了多少風霜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功,今天的中國讓我看到了一個大國的崛起,一個大國的輝煌,我深感自豪。在這部紀錄片中,我看到了每一位工程師的努力和奉獻,感受到了他們對祖國深沉的愛。也讓感受到了他們濃厚的愛國情懷。
中國一步步走來,從一個閉塞的國走到了一個四通八達的國,從一切為零的國走到了一個強大富足的國,歷害了我的國。
超級工程紀錄片觀后感800字【篇5】
《超級工程》紀錄片選取了當下中國最具代表性的5個重大工程項目,客觀地記錄了它們從無到有的建設過程。片中每一集講述一個工程,分別為《北京地鐵網絡》、《上海中心大廈》、《港珠澳大橋》、《海上巨型風機》和《超級LNG船》。這些工程涉及能源、交通、建筑各個方面,關系到國計民生,與城市中的人們息息相關,不論是科技含量還是建造水平,它們都體現了國內乃至世界最高標準。“正如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一樣,這些歷史上的偉大工程可以讓今天的我們感受到那個偉大的時代。今天我們用紀錄片呈現的中國超級工程,也將用影像的方式為我們的后人留下今天中國人的創造與智慧。
在以前沒有看過《超級工程》紀錄片,以為工程就是簡單的項目建設,對項目沒有更好的認識。自從看了《超級工程》紀錄片,尤其是對“工程”特別是大型工程、超級工程的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成大事,絕對不是簡簡單單幾句話,幾個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詳細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計劃之前你需要各種各樣經驗的積累,數據理論一個都不能少,而在計劃后,工程又會遇到一個又一個問題需要你去解決。就拿紀錄片里的例子來說,上海中心大廈---設計者在測試玻璃對雨水風暴耐受力時偶然發現了排水系統的缺陷,也就是說,在一個綜合性的大項目中,很多時候你會做著做著就發現以前想都沒想到過的問題,即使那些設計師、建筑師蓋過那么多的樓,但是超級工程里,問題還是會一個接一個出現,你需要不停的被迫發現然后解決。
在影片中,吊裝工人、焊接工人、檢驗工人等平日里我們司空見慣的平凡人,他們創造出了不平凡的事跡。工程里不僅僅是各種大型、超大型的吊裝機械、焊接車間等,里面更多的是像他們一樣的平凡的參與者。枯燥、繁復等工作,在各種惡劣的環境中,默默工作,這是影片中最常見的鏡頭。
影片中,超級工程所需要的種種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區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專業共同合作,不同的生產廠商,不同的檢測、科研機構來完成。其中不難看出國家的財力雄厚、更重要的一點是各方為保證完成同一目標,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自身的工作。這份通力合作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合同約束那么簡單。更是為了完成一項目所聚集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只有每一個參與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證在規定工作內,保質、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參見工程。 高聳入云的上海中心大廈,這項融匯尖端科技的重大工程,讓我覺得驕傲。上海新地標的壯麗,不僅是體量上能夠稱的上超大規模,從科技含量上要走在世界前列,從建造水平上能代表中國當下最佳。帶給我們不只是視覺上的沖擊,更多是對我以后工作態度上的一種震撼。 珠港澳大橋是工程師們歷經6年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連接香港、珠江及澳門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紀錄片氣勢恢弘內容細膩,將大橋從設計論證到建造施工的過程完整呈現在熒幕中,追隨攝像師的鏡頭,觀眾能一覽打造世界最長沉管海底隧道的壯舉,體驗震沉離岸人工島巨型鋼筒的驚心動魄,領略設計及施工中極其嚴苛的環保要求,對在臺風侵擾的施工環境下把控誤差的艱辛也會感同身受。紀錄片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當代中國制造的強大,也讓電視機前的我油然而生一種敬服,對中國工程師和中國工人這一黃金組合完成如此浩瀚工程深深震撼。
紀錄片中更多鏡頭對準了這個超級工程審慎縝密的設計驗證過程,真實地記錄了為確保深海航道暢通和周邊國際機場的飛行安全,工程師們運用智慧做出的各種創舉,以及對試驗數據不厭其煩地搜集和反復推敲。軌道下沉中鋼纜牽引的模擬壓力試驗、高架橋的共振試驗等本以為枯燥的內容,在片中淺顯易懂的解說下緩緩鋪陳開來,鮮活地呈現了奇跡背后的艱辛歷程。片中沒有重重懸念,但當提及為了給大橋壽命提供驗證數據,工程師們早在20年前就已經準備了氯鹽試驗,在這些付出和堅持中工程師們所展現出的信仰,更是給我帶來視覺的沖擊和心靈的感動。
《超級工程》這是一部關于中國現代機械和建筑的工程記錄,更是中國力量的體現,這部鴻篇巨制展現了當代中國的風采,最后讓我們向這些挑戰宏大自然,造就了一個個不可能完成的工程,腳踏實地,用雙手推動著社會進步的工程師們致敬!
我們作為21世紀的主人,在被這些偉大的超級工程折服的同時,我們也要繼往開來,繼續發揚前輩們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的的光榮傳統,以及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爭取為實現中國的偉大復興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