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工程中國觀后感800字
在《超級工程》中,每個人都是體系中的鮮活細胞,面臨著各自的挑戰、危機與突破,在全片的結尾處,鏡頭對準了一個嬰兒的誕生。下面是小編帶來的五篇超級工程中國觀后感800字,希望大家喜歡!
超級工程中國觀后感800字篇1
沒看之前,超級工程四個字總讓我聯想到長城、金字塔等勞民傷財的工程,但當我看完后,我被這些偉大的超級工程深深的震撼,它們也是為了國家的發展與人民能有更好的生活而被建造,它們也是國家科技發展的標志,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
第一集的港珠澳大橋是這個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又有著世界上最長的沉管海底隧,但這些世界之最并不是它的意義,它的意義在于將香港、澳門、珠海三地連為一體,極大地促進了三地的經濟發展,我相信在以后經濟的收入將遠遠大于現在建設的投入。在建設過程中工程師們“沒有島我們就造一個”的氣魄讓我感受到了什么叫“敢教日月換新天”!
第二集的上海中心是距離我們最近的超級工程,看完我才知道在黃浦江邊上建一個“房子”是這么困難,那個會爬升的鋼鐵平臺,是一個多么奇妙的想法啊。上海的標志也將由這座建筑擔任,以后提到上海將不僅僅是東方明珠、金茂大廈了。
第三集的帝都地鐵,用十年時間在一個國際性大都市下建造一個錯綜復雜的軌道交通網,以后的人們在享受交通便利的同時是否能想到當時建設時對于工程師的困難與壓力。用十年實現一個夢,這才是工程師的浪漫。
第四集海上巨型風機,綠色能源不僅僅對于中國,對于世界都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如今中國風電裝機容量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但是,中國的雄心不止于此。那個風扇葉片實驗,連續四個
月,震動500萬次,沒看見真是無法想象啊!組裝這么大的發電機組,全世界都沒有先例,中國的工程師又一次完成這驚人的創舉,向他們致敬。
第五集的超級LNG船,造船業的明珠,我們也能造了!高科技高工藝水準的體現啊!!國產造船業終于實現從量到質的全面升級,搶占制高點了啊!
從這些超級工程中我們也能看到,完成一項工程需要的不僅是財力,更重要的是要有無數敢想、敢做有著“十年磨一劍”的堅定信念的工程師,還有各個領域,各個團隊的精誠合作。從無到有,從弱變強,工程師們建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業夢,更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強國夢。
超級工程中國觀后感800字篇2
這是一個從零開始的故事。“中國,全球排名第一的貿易大國”、“全球排名前十的港口中,有七個位于中國”、“短短三十年,中國建設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和高鐵網絡,架設了眾多全球技術難度最高的橋梁”、“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超級摩天大樓——上海中心大廈”……
這是我在觀看《超級工程》紀錄片時所做的筆記,走進這些大工程的背后,我內心油然而生出自豪感。我看到了這些工程在建設過程中面臨的種種挑戰,看到了工匠精神貫穿在工程建設的每一個環節,也看到了建筑工人用汗水澆筑超級工程,他們的智慧、生活、情感和夢想,鮮活呈現了奇跡背后的艱辛歷程和付出。
《超級工程》紀錄片作為中國高速發展的縮影和典范,不僅以國際化的表達方式彰顯藝術的力量,更關注了鋼筋混凝土背后的人情味。我家大伯父,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建筑工人,在建筑工地上工作十年有余,他一年就回家1-2次,每天的生活環境都是一成不變的,這種生活是枯燥的,他也曾經厭煩過,但他還是堅持下來了。像我大伯父這樣的建筑工人還有跟多,每個工程背后都有一批這樣的建設者,每個建筑奇跡都是建筑工人們用汗水、用無數甘于寂寞和無私奉獻的努力換來的,也讓工程本身充滿了故事。
成敗的關鍵在人。在這些宏大工程面前,人是何其渺小。工程建設中不斷遇到困境,但那些擁有瘋狂想象力、創造力的設計師、工程師和辛苦偉大的工人們不斷地攻克難題,人類的勇敢和智慧超出想象。大型設備的制造和技術上的不斷創新,讓工程師們更有自信去挑戰從前難以征服的自然環境,將跨越天險的能力不斷提高,縱橫南北。
在建設港珠澳大橋中,隧道工程建設周期長、高風險、重復性強,工作精度、難度高,加之“孤島”“孤船”水上作業,極易造成人員思想波動。那么,依靠黨建工作,強化精神意志,培養工人們攻堅克難的執著追求和激發全體員工“強國筑夢”的榮譽感是關鍵。黨組織的延伸,濃厚文化的感染,引領著工人們堅守信念,讓建設團隊在歷經磨練中變得更加團結,在戰勝困難中變得更加堅強。
“想象一下,3000人牽手一起在大海上‘走鋼絲’,而且要走6年之久,個人的一絲差池都可能會前功盡棄。如果沒有黨建引領和保障,這將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談及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黨建工作的作用時,島隧項目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總工程師林鳴打了這樣一個比方。
林鳴還強調了:“這是擺在中國人面前的歷史性工程,要么攻下來,要么繞著走,每一次創新都是風險與收益并存。”此后的一年多時間里,他們攻克一項項技術難題,最終形成了完整方案,中國建設者成為世界上“深埋沉管結構設計”、“深水深槽沉管安裝”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關鍵時刻站出來,危急關頭豁出去,攻關之際頂得住,這就是黨建為工程建設提供的強力支撐。我認為,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更應該立足本職、創新實干、奮勇爭先,要以學生服務作為立足點和出發點,把解決學生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首要工作,關鍵時刻站出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在平時的工作中,秉承和踐履工匠精神,不懈奮斗、積極進取、肯干實干,讓不可能變為現實。
超級工程中國觀后感800字篇3
看完《超級工程.中國車》,我的內心澎湃,久久不能平靜。我看到了鐵路人的努力,我感受到了國家正在日漸強大的實力,我被祖國深深的感動了。作為一個鐵路新人,趕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我是幸運的,相信日后我不僅能見證祖國鐵路的發展,也會為高速鐵路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紀錄片從小到大,既給我們見識了工程背后一線職工的努力,又展現了那些偉大工程的建造。春節,這個傳統的節日,不僅是對我們每家每戶,還更是對鐵路行業有特別的意義。在40天內,將會發生30多億人次的人口流動,這個星球每年最大的人口遷徙,相當于要把這個星球近一半的人口都運輸一次,這是對一個國家交通運輸能力最為嚴苛的終極考驗。而高鐵列車,由于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和更大規模的運營,已經成為了客運的絕對主力,以占鐵路總量六分之一的里程,承擔了超過百分之六十的運量。所以,高鐵的飛速發展可以預見,這是便民之路,也是強國之路。
但是,高速鐵路的發展背后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困難。由于高速運行,高鐵就相當 于一個地面飛行的機艙,但它所面對的環境,比天空還要更為復雜。首先鋼軌要必須平整,當列車高速行駛時,如果軌道上有兩根頭發絲直徑的凸起,軌道和車輪產生的沖擊力能達到7噸,這個力量對高速行駛的列車絕對是災難,觀后感《超級工程Ⅱ觀后感》。此外還需無縫連接。大家都知道我們做普通火車會有“咯噔咯噔”的聲音,那是鋼軌的連接處有縫隙造成的,而這個縫隙對于高鐵來說是致命的。為了解決這些難題,我們中國工程師靠自己的努力,拿出了一套無縫鋼軌的生產和焊接技術。再有,鐵路需要跨過我國水網,路網,跨越既有的京滬鐵路······。在如此復雜的環境下要讓鐵路盡可能筆直,又要保證地基的穩固,我們中國工程師又拿出了500噸的自動架橋機方案。此前我一直不知道那些鋼軌是如何鋪就而成,特別是架在橋上的線路,通過這個片子是漲知識了,也讓我由衷欽佩中國鐵路人的偉大,看的我也想成為一個技術師,去為祖國添磚加瓦。
兩萬公里的高鐵線路,每天4200多列高鐵列車,同時要面對復雜的地質和氣候變化,中國高鐵面對的挑戰史無前例。然而,正是因為這些挑戰的出現,讓中國積累了海量的運營管理經驗,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中國的高鐵運營管理已然走在世界的前列,站在世界的舞臺上發光發亮。設計師丁叁叁研究的新款高速列車,在正徐高鐵開通時,跑出了420公里的中國速度。作為連接兩大動脈的鄭徐高鐵,在接入既有鐵路網時,只有30分鐘的時間來更換設備,更新軟件數據。鄭州東站的工作人員,在下面進行了上千次的模擬接線,只為這一次不能有差錯的連接。這些工作背后的辛苦我想只有經歷過才懂得。
鏡頭的不斷切換,使我作為一個鐵路人,一次次感到無比的自豪與驕傲。從工程師的自主研發,到掌握核心技術,再變成服務大眾的便利出行。 所有超級工程都在改變著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面貌。時空與距離的概念正在悄然改變,所有取得這些成就的背后,正是幾代鐵路人,數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才有了今日我們發自內心的領先世界的自豪感。這,就是祖國。作為鐵路的青年職工,我們更應該去努力追趕時代的腳步,有理由相信,日后的豐功偉績,將由我們大家一起創造。
超級工程中國觀后感800字篇4
央視繼《舌尖上的中國》后推出《超級工程》另一紀錄片,片中詳細介紹了中國鐵路的發展,超級工程Ⅱ觀后感。
從一望無際的平原到連綿不斷的大山,從煙雨朦朧的水鄉到寸草不生的戈壁,大美中國的畫板上鐫刻了無數條不斷交匯又分開的鐵道線路。鐵路運輸主要分為貨運與客運兩部分,由于受天氣影響較小,承載力大,成本低,鐵路貨運為公路貨運分擔了不少重任,已成為我國不可缺少的一種貨運方式。火車造成的污染遠遠低于汽車與飛機,在環境問題突出的今天,相對于公路與空運而言,鐵路運輸占據著獨特的優勢。
在中國,鐵路網絡全程達到12萬公里,占世界鐵路7%的營業里程。其中,高速鐵路網絡達到2萬公里,201_年7月,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與中國鐵路總公司聯合發布了《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勾畫了新時期“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的宏大藍圖,預計到將高速鐵路網增加到3萬公里。如今,高速鐵路時速可達300公里,在攻克了無數難題后才得以實現這一領先世界的速度。
無論是山路亦是水路,鑿山鋪路,架河建橋,鐵路總能實現。青藏鐵路的開通備受世界矚目,青海關角隧道屬世界高海拔最長隧道,是中國最長隧道,全場32.645公里,青藏鐵路的開通是世界上鐵路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不僅促進了青藏地區對外的交流與發展以及民族間的融合還為后來的高海拔的鐵路發展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京滬高速鐵路丹陽至昆山路段上有著世界第一長橋——丹昆特大橋。丹昆特大橋有著世界橋梁之最之稱,全長164.851公里,橫穿陽澄湖,跨越公路、鐵路、水路180余條,出于地質原因與節省土地的考慮,全部采用高架橋梁,并且徹底解決了地基沉降的問題。酈道元盛贊三峽“朝發白帝,暮到江陵。”李白也感嘆“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現如今高鐵速度將白帝城(重慶)到江陵(荊州)的路程縮短至五小時。由于覆蓋范圍廣,頻率高,承載量大,速度快,高鐵已成為大多數中國人出行的首選。
現如今,我國的鐵路發展已遙遙領先于世界各國,尤其是高速鐵路——建設速度最快,運營里程最長,運行時速最高,已居于世界第一的位置。即使我國的鐵路事業已走到世界的前端,但這并不是終點,我們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不斷的發展,不斷的創新,盤踞著世界鐵路的最高端,做世界鐵路的永遠的領頭羊。
超級工程中國觀后感800字篇5
《超級工程》是CCTV即《舌尖上的中國》后有一部大型紀錄片,雖然沒有像《舌尖上的中國》那樣紅遍大江南北,但是據說在“水木清華”之類理工科男生聚集的BBS論壇上有著非常強烈的反應。
四通八達的北京地鐵網絡,高聳入云的上海中心大廈,世界上最長的跨海橋港珠澳大橋,穿梭于澳洲與上海之間運輸天然氣的LNG船,巍峨屹立在海上的“巨無霸”風力發電機......這些融匯尖端科技的重大工程,如何從藍圖變為現實,其間有著怎樣起伏跌宕的動人故事?央視紀錄頻道近期推出的五集紀錄片《超級工程》對這些問題給出了答案。
“在國際紀錄片界,科學類工程題材紀錄片一直備受矚目。中國的鳥巢、T3航站樓、青藏鐵路、杭州灣跨海大橋等大型工程均被美國探索頻道、國家地理頻道列為重點選題進行攝制,這些紀錄片的播出充分說明了國際主流媒體對中國現實發展題材的高度關注。因此在央視紀錄頻道開播之初,《超級工程》便成為第一批重點立項的紀錄片項目。
目前,它已經成為國際電視市場上第一部由中國人自己拍攝的工程題材紀錄片。”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總監劉文說。 紀錄片《超級工程》選取了當下中國最具代表性的5個重大工程項目,客觀地記錄了它們從無到有的建設過程。片中每一集講述一個工程,分別為《北京地鐵網絡》、《上海中心大廈》、《港珠澳大橋》、《海上巨型風機》和《超級LNG船》。這些工程涉及能源、交通、建筑各個方面,關系到國計民生,與城市中的人們息息相關,不論是科技含量還是建造水平,它們都體現了國內乃至世界最高標準。“正如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一樣這些歷史上的偉大工程可以讓今天的我們感受到那個偉大的時代。今天我們用紀錄片呈現的中國超級工程也將用影像的方式為我們的后人留下今天中國人的創造與智慧。”劉文說。
與此同時,《超級工程》還將更多的鏡頭對準了參與“超級工程”建設的普通人,真實記錄了他們的智慧、生活、情感和夢想,鮮活地呈現了奇跡背后的艱辛歷程,使這部科學類工程題材紀錄片充滿了濃厚的人文情懷。追隨鏡頭,觀眾看到了技術人員駕駛世界上最大盾構機開掘北京地鐵隧道的艱辛,目睹了海上吊裝巨型風力發電機的壯舉,感受到站在上海中心大廈俯瞰浦江兩岸的心曠神怡......
不得不說,《超級工程》帶給我很多震撼,我想這種震撼更多是一種自豪的情愫在作怪。就算這類記錄片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東西可能比較夸大,但是我任然為中國有這么大的發展感到深深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