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工程觀后感800字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后感吧?,F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五篇超級工程觀后感800字,希望大家喜歡!
超級工程觀后感800字【篇1】
看完《超級工程.中國車》,我的內心澎湃,久久不能平靜。我看到了鐵路人的努力,我感受到了國家正在日漸強大的實力,我被祖國深深的感動了。作為一個鐵路新人,趕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我是幸運的,相信日后我不僅能見證祖國鐵路的發展,也會為高速鐵路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紀錄片從小到大,既給我們見識了工程背后一線職工的努力,又展現了那些偉大工程的建造。春節,這個傳統的節日,不僅是對我們每家每戶,還更是對鐵路行業有特別的意義。在40天內,將會發生30多億人次的人口流動,這個星球每年最大的人口遷徙,相當于要把這個星球近一半的人口都運輸一次,這是對一個國家交通運輸能力最為嚴苛的終極考驗。而高鐵列車,由于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和更大規模的運營,已經成為了客運的絕對主力,以占鐵路總量六分之一的里程,承擔了超過百分之六十的運量。所以,高鐵的飛速發展可以預見,這是便民之路,也是強國之路。
但是,高速鐵路的發展背后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困難。由于高速運行,高鐵就相當 于一個地面飛行的機艙,但它所面對的環境,比天空還要更為復雜。首先鋼軌要必須平整,當列車高速行駛時,如果軌道上有兩根頭發絲直徑的凸起,軌道和車輪產生的沖擊力能達到7噸,這個力量對高速行駛的列車絕對是災難,觀后感《超級工程Ⅱ觀后感》。此外還需無縫連接。大家都知道我們做普通火車會有“咯噔咯噔”的聲音,那是鋼軌的連接處有縫隙造成的,而這個縫隙對于高鐵來說是致命的。為了解決這些難題,我們中國工程師靠自己的努力,拿出了一套無縫鋼軌的生產和焊接技術。再有,鐵路需要跨過我國水網,路網,跨越既有的京滬鐵路······。在如此復雜的環境下要讓鐵路盡可能筆直,又要保證地基的穩固,我們中國工程師又拿出了500噸的自動架橋機方案。此前我一直不知道那些鋼軌是如何鋪就而成,特別是架在橋上的線路,通過這個片子是漲知識了,也讓我由衷欽佩中國鐵路人的偉大,看的我也想成為一個技術師,去為祖國添磚加瓦。
兩萬公里的高鐵線路,每天4200多列高鐵列車,同時要面對復雜的地質和氣候變化,中國高鐵面對的挑戰史無前例。然而,正是因為這些挑戰的出現,讓中國積累了海量的運營管理經驗,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中國的高鐵運營管理已然走在世界的前列,站在世界的舞臺上發光發亮。設計師丁叁叁研究的新款高速列車,在正徐高鐵開通時,跑出了420公里的中國速度。作為連接兩大動脈的鄭徐高鐵,在接入既有鐵路網時,只有30分鐘的時間來更換設備,更新軟件數據。鄭州東站的工作人員,在下面進行了上千次的模擬接線,只為這一次不能有差錯的連接。這些工作背后的辛苦我想只有經歷過才懂得。
鏡頭的不斷切換,使我作為一個鐵路人,一次次感到無比的自豪與驕傲。從工程師的自主研發,到掌握核心技術,再變成服務大眾的便利出行。 所有超級工程都在改變著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面貌。時空與距離的概念正在悄然改變,所有取得這些成就的背后,正是幾代鐵路人,數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才有了今日我們發自內心的領先世界的自豪感。這,就是祖國。作為鐵路的青年職工,我們更應該去努力追趕時代的腳步,有理由相信,日后的豐功偉績,將由我們大家一起創造。
超級工程觀后感800字【篇2】
《港珠澳大橋》是《超級工程》系列的第一季第一集,記錄了從方案提出到大橋建設初期中國工程師們所克服的重重困難。
事實上,目前港珠澳大橋已建設完畢,并即將在今年七一前通車。從到底期間,大橋建設者們在實際建設過程中繼續迎難而上,全力打造這一座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中國交通史上技術最復雜,建設要求及標準最高的工程之一。八年磨一劍,勵得梅花香。8年的時間,終成這一座被英國《衛報》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跡”的大橋,在中國橋梁史上畫下濃重的一筆。
那么,建設一座港珠澳大橋有多困難呢?
建設港珠澳大橋需要避開每天在伶仃洋航道上通行的4000多艘海船;施工全程不得妨礙橋面上1800多架密集航班的通行;超過10%的阻水率泥沙就可能被阻擋沉積從而阻塞航道,讓伶仃洋變成一片沖積平原,所以要考慮橋墩泥沙堆積問題;復雜的海床結構,南海海面上每年產生的臺風,大風所產生的渦振現象,氯鹽對鋼筋的侵蝕,等等,都是建設大橋所需要考慮的問題,更不用說建設工程所需要的50萬噸鋼材和230萬噸鋼筋混凝土,那可都是極其恐怖的數字。
然而,在明確目標之下,越是艱難,越是需要堅持!面臨重重考驗,中國工程師們多番思索求證,尋求最佳解決方案:圓鋼筒圍島計劃、沉管隧道技術、模塊化方案、高性能混凝土技術、橡膠減震方案,等等,而這,也僅僅是開始。在后續實際施工過程中,依然還有層出不窮的困難,對此,中國工程師們最終給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
“我們國家已經改革開放發展這么多年,你過去看看工程,你過去看的是有什么裝備,設計什么樣的方案,你今天看我們港珠澳大橋會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只要你想怎么干,我們國家現在都有能力制造一些專門的東西,能夠干成?!备壑榘拇髽蚩傇O計師林鳴如是說。國家的強大力量由此可見一斑。
影片多處使用延時攝影、3D動畫等處理手法,同時解說詞通過比擬手法將冰冷的數字形象地呈現出來,如“每個圓鋼筒直徑22.5米,幾乎和籃球場一樣大;高度55米,相當于28層樓高;重量達550噸,相當于一架A380空中客車”“每節沉管長達180米寬33米高11米重量達到76000噸相當于一艘航空母艦”等等。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處處體現數字之美。
曾經一度流傳港珠澳大橋將于通車前舉辦一屆馬拉松賽事,可惜最后協調未果,賽事流產,對于我等跑者來說甚是遺憾。
超級工程觀后感800字【篇3】
《超級工程》第三季首輪播放。第三季以農業、能源、交通、中國制造、城市的24小時為分集主題,講述那些維系國家經濟運轉的超級工程。在越來越宏大的主題演變中,體現出貼近百姓日常生活的雄心。
在《超級工程》第三季中有不少十分珍貴的鏡頭。在講述能源的一集中,攝制組拍攝到了一個用1800噸炸藥炸開煤礦的震撼鏡頭,收錄了神秘的可燃冰的畫面,更是趕在核電站安裝核燃料棒前進入其中,采集到寶貴的核電站內部畫面。拍攝這些畫面,除了提供視覺上的震撼和鮮為人知的現場場景外,更是為了展示對中國能源現狀與未來的思考。
中國如何用世界上7%的耕地養活全世界22%的人口?這本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超級工程。紀錄片的鏡頭從古老的哈尼梯田開始,轉到東北農場防蟲害時的高強度航化作業現場,再到袁隆平研究的海水稻……從自給自足式的古老農耕方式,到高效的現代化農業生產,再到探索優良育種,為了說清中國老百姓手中那“一碗飯”背后的超級工程進化史,紀錄片將中國糧食的過去、現狀與未來一一鋪開,有充滿趣味的知識普及,也有對當下所面對的挑戰的思考。
講述城市的24小時,攝制組將開篇鏡頭對準了凌晨兩點的街道清掃現場,這個普通人很少有機會見證的時刻正是前一天的收尾,新一天的開始,而后展現的是南水北調、夏季高峰供電等大工程背后的玄機……正是這些隱藏在幕后的超級工程,構建起當代中國百姓的幸福生活。
在《超級工程》中,每個人都是體系中的鮮活細胞,面臨著各自的挑戰、危機與突破,在全片的結尾處,鏡頭對準了一個嬰兒的誕生。一部展現超級工程的紀錄片,有了這樣一個柔軟溫情到極致的結尾。
超級工程觀后感800字【篇4】
五集看完,心里有些疑惑,是前兩季著重講解單個工程好,還是像《舌尖上的中國》的風格一樣分主題講解多個工程好,實話說我更喜歡前者。
北京新機場的建設,中國尊建筑群,北京污水處理系統,新能源并入電網受到的法規和制度的阻礙,地鐵自動化面臨的機遇和風險,展示的內容大多淺嘗輒止,如果像前兩季一樣單列一集去講,效果肯定會好很多。
農業方面有些出戲,養活13億人確實是個浩大的“工程”,但有些偏題。
和上海中心大廈類似的工程,廣州珠江城大廈也值得單獨講解,還是制作組對摩天大樓失去了興趣?
第三季內容豐富,工程師們和工作人員們工作的場景令人動容,他們付出的努力在改變世界,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便捷,安全,舒適。
但還是希望超級工程系列能夠回歸到詳細講解每個工程的風格,第三季單作為新的系列會更好些。
超級工程觀后感800字【篇5】
超市蔬菜的生鮮供應,高時長的地鐵運營,全新的物流配送體系??此粕罴毠澋谋澈螅w現的卻是不同時間里城市居民的生活服務保障,以及這些日益改善和優化的生活細節背后蘊含的巨大而不失精細的超級工程?!冻壒こ?》立足于一個經濟高速發展背景下的中國,日新月異的時代下,城市的各個角落無不體現出人與自然的終極關懷,而本片所運用的生動敘事結構和豐富多彩的表現手法,展示出一個民族發展的偉大成就。
在社會不斷進步的今天,舉世成果不單單是市場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日益緊張的人與自然關系也是重中之重?!冻壒こ?》更加著眼于整體上的謀篇布局,相比前兩季,其并非以單個工程的復雜難度來表達我國實力的增強,而是在多個方面進行選材和組合,體現出一副優勢互補,互相協助,動態平衡的超級系統,從而更加清晰地從整體上來展現這些工程給國家和個人生活帶來的意義。
本片采用以時間為發展主線,將兩座城市以交叉串聯的方式來達到良好的敘事效果。城市是人類建造出地球上最復雜的人造物,在一天不同的時間段中,背后的生活服務和保障都是一個巨大的超級工程。在時間線索的推動下,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的細節,一個個復雜龐大的子系統晝夜不休的運轉,展現出的是中國人在對更高生活質量和生態關系上的不懈追求。
除此之外,該片以多種表現形式展現出在時代的發展下的今天中國城市24小時的運轉情況。和同類型紀錄片相似,本片采用了較多的動畫模擬,以展示復雜工程背后的奧秘,而紀錄片在各種不同的工程表現上采用了大量紀實鏡頭和人物述說,來體現各個工程領域的建設者們的不懈努力與奮斗。
今天的中國,在時代的推進下,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超級工程3》中,體現的是人類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這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背后,一個個生動的細節展示,表現出的是中國對未來的無限展望。城市一天的不停運作,不同時間的人類活動,也正如這個國家在各個方面的包容萬象,吐故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