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的春天讀后感1000字
當鳥兒不再歌唱,當蟲兒不再呢喃,當野獸不再咆哮,當森林不再茂密,當海洋不再波光粼粼,一切那么寂靜,這個世界將會怎樣,人類將會何去何從?但愿這顆藍色星球能繼續容忍我們人類的存在……一起來看看寂靜的春天讀后感1000字,歡迎閱讀!
寂靜的春天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1
《寂靜的春天》是美國女作家蕾切兒·卡森的代表作,也是50年以來全球最具影響的著作之一!《寂靜的春天》以寓言開頭向我們描繪了一個美麗村莊的突變,并從陸地到海洋,從海洋到天空,全方位地揭示了化學農藥的危害,是一本公認的開啟了世界環境運動的奠基之作,它既貫穿著嚴謹求實的科學理性精神,又充溢著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懷,是一本賞心悅目的著作。
我們必須與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們的地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發明了許多新的、富于想象力和創造性的方法;隨著這一形勢的發展,一個要反復提及的話題是:我們是在與生命——活的群體、它們經受的所有壓力和反壓力、它們的興盛與衰敗——打交道。只有認真地對待生命的這種力量,并小心翼翼地設法將這種力量引導到對人類有益的軌道上來,我們才能希望在昆蟲群落和我們本身之間形成一種合理的協調。
“控制自然”這個詞是一個妄自尊大的想象產物,是當生物學和哲學還處于低級幼稚階段時的產物,當時人們設想中的“控制自然”就是要大自然為人們的方便有利而存在。“應用昆蟲學”上的這些概念和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咎于科學上的蒙昧。這樣一門如此原始的科學卻已經用最現代化、最可怕的化學武器武裝起來了:這些武器在被用來對付昆蟲之余,已轉過來威脅著我們整個的大地了,這真是我們的巨大不幸。
作者在《寂靜的春天》一書中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生動筆觸,詳盡細致地講述了以DDT為代表的殺蟲劑的廣泛使用,給我們的環境所造成的巨大的、難以逆轉的危害。正是這個最終指向人類自身的潛在而又深遠的威脅,讓公眾突然意識到環境問題十分嚴重,從而開啟了群眾性的現代環境保護運動。不僅如此,卡遜還尖銳的指出了,環境問題的深層根源在于人類對于自然的傲慢和無知,因此,她呼吁人們要重新端正對自然的態度,重新思考人類社會的發展道路問題。
今日中國,一方面是持續的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則是環境的持續惡化。環境污染帶來的問題早就不是潛在問題而是觸目驚心的現實。全世界十大嚴重污染城市(太原、米蘭、北京、烏魯木齊、墨西哥城、蘭州、重慶、濟南、石家莊、德黑蘭)中,中國占7個。近三分之二的城市空氣達不到我們自己制定的(較低的)國家二級標準。河流湖泊全面污染,已經危及日常用水。由于環境污染,癌癥患者急劇增多,且有明顯低齡化趨勢。癌癥村如雨后春筍般在中國的大地上涌現,成為與經濟起飛奇跡相伴隨的另一大奇跡。與如此惡劣的環境惡化相比,中國社會各階層的環境保護意識都遠遠沒有跟上。多數人希望通過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來解決這些問題,而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恰恰根源于我們現代性的存在方式。環境問題的徹底解決,要求一個從觀念、制度到生產生活方式的徹底改變,而第一步,是對問題本身有充分的意識。
45年前出版的這本書對美國人而言或許有些過時,對中國人來說卻顯得是一篇委婉的時事報告文學。環境是屬于全體人民的,但歸根結底是屬于青年人的。愿青年讀者,通過閱讀本書優美的英文,不僅提高了英文水平,而且感受到作者苦心孤詣的生命謳歌和未來憂思,從而反省現代人的存在方式,肩負起拯救人類未來的偉大責任。
寂靜的春天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2
在我的心中,春天就應該是朱自清先生筆下的那樣,一派鳥語花香、姹紫嫣紅、生機盎然的景象,美得不可方物,如畫卷般。但是在《寂靜的春天》里,人類大肆使用殺蟲劑等化學用品,導致河流被污染,魚兒漸漸死去,鳥兒也因此遭了殃。最后環境被污染,生態環境被破壞,美如畫卷的春天一去不復返!
記得一年春天,爸爸媽媽帶我去郊外游玩。一路上,我心中充滿憧憬,樂不可支,恨不得插上翅膀馬上飛去那兒。因為媽媽告訴我,那里特別美。綠油油的草地上,開著不知名的野花,花朵星星點點地聚在一起,如同天上的繁星。草地旁,有幾棵柳樹,長長的柳條隨風飄蕩。有的柳條,因為太長,墜入一旁的河流中,這時的柳樹,就像是一位姑娘,在洗滌自己的長發。河水是十分清澈的,各種小魚、小蝦,在水草的遮掩下,玩起了躲貓貓,處處都煥發出勃勃的生機。
過了不知多久,總算到達目的地。下車后,我被眼前的場景“驚艷”了。稀疏的草地,花草敗落,枯黃的草,零星的幾朵花,散落在草地上。草地旁,有一條長長的河流,原本潔凈的水,變得如墨汁一般漆黑,還散發出一股刺鼻的氣味。許多垃圾浮在水面上,伴隨著它們的還有大量死去的魚兒、小蝦……整個場面顯得死氣沉沉。
爸爸媽媽似乎也被眼前的場景震驚了,這與他們描述的截然不同。從周圍人的口中,我們得知此般變化的原因。人流太多,花兒被采拮,草地被踐踏,數不清的垃圾被隨手丟棄在河中……時間久了,就變成了眼前這個模樣。
想起很久之前的一個新聞,美國海洋保護協組織了一次國際海灘清潔活動。37。8萬名志愿者僅僅在一天之內就收集到了720萬件垃圾,其中包括煙蒂、食品包裝袋、塑料瓶、漁網等,重約270萬公斤。不用想,也可以知道這些東西大多都是人為丟棄的。而這些看似不起眼,被人們隨手丟棄的垃圾,如今正對全球的環境產生毀滅性的污染,給人們敲響警鐘。
7月,澳大利亞發生了一場非常嚴重的叢林大火。這場大火從7月開始燃燒,一直到2月才熄滅,大火足足燃燒了半年之久。這場大火帶來了多方面的損失,生態環境的損失是其中的一方面。大量珍貴樹種被燒毀,被大火燒毀的森林高達400公頃。溫室效應增強,加劇了南北極冰川的融化。
因此,為了我們以后能夠生活在一個美好的環境當中,我們應該開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不要以為這很難,這其實是一件極其簡單的事情,平時少乘私家車,多走路、騎單車或坐公交車,也可以兩個人或者幾個人一起拼車。不亂扔垃圾,學會垃圾分類,少用一次性物品,少用塑料制成品。植樹種草,可以在房頂上種一些花……讓春天變得喧鬧,再次繁花似錦。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如果你有空的話,可以將《寂靜的春天》找出來翻閱,相信你和我一樣,也會有極大的感悟。
寂靜的春天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3
1907年5月27日,蕾切爾·卡爾森出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附近的小鎮斯普林代爾,后來受到一位富有活力的動物學女教授的影響,卡爾森放棄主修的英國文學專業,投身當時頗有風險的生物研究領域。1958年1月,卡爾森收到朋友奧爾加·歐文斯·哈金斯發自馬薩諸塞州的一封信。哈金斯在信中說,州政府啟用飛機開展空中噴灑DDT(有機氯類殺蟲劑)的滅蚊行動,致使她與丈夫的私人禽鳥保護區中的許多鳥兒都死了。這封信成為卡爾森構思和創作《寂靜的春天》的最初契機,她開始深入搜集和整理化學殺蟲劑危害環境的證據和有關研究的文獻。卡爾森以詩人的洞察力和敏感度,感知到惡化的生態環境給人類帶來的災難,以科學家和作家的雙重身份,經過詳細的調查研究,歷時四年創作出被奉作生態文學“圣經”的《寂靜的春天》。作品簡潔而引人入勝,使得求真與務實成為全書的基調,呼吁人們行動起來保護環境。卡爾森將環境污染的結果與人類行為的事實聯系起來,把環保問題提高到人類生存危機的高度,喚醒人們保護生態平衡。
本書文筆精美優雅,是科普寫作的典范,被人們認為用文字拯救了自然。《寂靜的春天》是荒野中的一聲吶喊,引起了極大的震蕩,作品在《紐約客》雜志上連載時就引發50多家報紙針對它發表社論和文章。1962年9月,霍頓·米夫林出版公司刊印出版《寂靜的春天》,一年內就銷了50萬冊。時任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讀過此書后,責成總統科學顧問委員會對書中提到的化學物質進行試驗,以驗證卡爾森的結論準確與否。該委員會后來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報告,證實了卡爾森論題的正確性。《寂靜的春天》中提出的警告,喚醒了廣大民眾,激發了一系列民眾運動,迫使美國國內禁產DDT。因其對現代環境保護思想和觀點的開創性貢獻,卡爾森被盛譽為“現代環境運動之母”。作為一部用文學形式寫成的生態倫理學著作,優美的文學語言和靈活的寫作風格給《寂靜的春天》注入了獨特的藝術魅力。誠如美國前副總統阿爾·戈爾在《寂靜的春天》“前言”中說:“《寂靜的春天》種下了新行動主義的種子,而后它成了一股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力量。”在春天,我們播下種子,生態理念的種子,期待來日綠樹成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自然界滋養萬物,我們卻缺乏對它的整體關切,子孫后代一定不會原諒我們的這種行為。今天我們家里用的凈水器,除了能過濾部分可見雜質顆粒外,對化學等有害物質恐怕無能為力,腫瘤等惡性病多發誰能說跟環境惡化沒有關系呢?所以說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保護環境就應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少用化學物品,比如洗滌劑、洗衣液,這些東西排入地下將永遠不能分解,長期積累將對地下水、土壤造成永久性污染,我們人類將自食其果,這種累積在作為食物鏈頂層的人類體內將以幾何級傳播,情況將會越來越嚴重,最后形成災難性后果。
我們今天所做的垃圾分類看似小事,實則大愛。請發動身邊的人加入愛護環境的隊伍中,為我們的明天身體力行,為地球的明天全力以赴!
寂靜的春天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4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初中語文課本里陶淵明的閑適生活和本真的自然環境令我非常艷羨,然而在現實中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夢境。
當我翻開蕾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這本書時,當我看到副總統阿爾·戈爾為寫的序言時心里頓時一驚——作為一位被選出來的政府官員,給《寂靜的春天》作序有一種自卑的感覺,因為它是一座豐碑,它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強大提供了無可辯駁的證據。《寂靜的春天》在19世紀60年代為美國播下了新行動主義的種子,并且已經深深植根于廣大人民群眾中,蕾切爾·卡遜聲音永遠不會寂靜,她驚醒的不但是美國,甚至是整個世界。美國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開始萌發了環保意識,出現了轟轟烈烈的環境保衛運動,然而當我們將視角轉向21世紀的中國時,我們不難發現,由于人們的自私和政府的監管不利,我們的國家現在正在步美國的后塵。
環境對生存于其間的物種來說至關重要,人類作為大自然的一員,我們在感嘆科學技術進步的同時卻不斷地忽略著野生動植物的數量正在逐漸減少的事實。正如《寂靜的春天》所述,我們的環境是一個將各種生命聯系起來的復雜、精密、高度統一的系統,再也不能對它默然不顧了,它所面臨的狀況好像一個正在懸崖邊沿而又盲目藐視重力定律的人一樣危險。對于和我們共同居住在地球的生物來說,由于我們人類的自私,它們享受陽光和雨露的權利正在被我們瘋狂的剝奪著,我們對于它們就像二戰中攪的世界都不能安寧的軍國分子一樣是令人深惡痛絕的。
細細讀完《寂靜的春天》這本書,心情不免變得沉重起來。化學藥物的濫用,已經給曾經強大的地球造成了難以承受的負擔。昔日人和小鳥、藍天、花兒和諧的景象也許很難得到恢復,本來屬于孩子們在田野里嬉戲的歡樂童年也許只能出現在下一個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里,對于這些我們還要進步一忍耐么?忍耐的義務給我們知道的權利,也給我們改變現狀的權利。
在現在的中國要想改變現狀我想也會遇到當初像蕾切爾·卡遜遇到的困難,甚至比她遇到的困難還多得多。中國龐大的人口數量讓環境保護這一行動推行起來不免困難重重,其次中國的特色也讓計劃 的實施步履維艱。但為了我們自己和我們未來的利益,這個工作是必須做的而且也是刻不容緩的。在《寂靜的春天》中有不少的例子是利用自然環境中動植物相生相克來防治病蟲害的。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啟發,事實上現今我國對于蟲災的防治主要還處于使用農藥階段。我們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來緩解環境矛盾,但很讓人傷心的是實施的效果不盡如人意。但我們忍耐已經到達極限的邊緣,我們現在急需行動來拯救我們的神州大地而不是泛泛的口號。
最后,我不得不說閱讀《寂靜的春天》這本書是讓人的心靈不斷受到沖擊的過程,在閱讀中會讓人的全身汗毛時不時地豎起來,讓你對野生動植物頓生悲憫之心,讓你反思你的日常行為會給環境造成什么影響。
寂靜的春天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5
《寂靜的春天》1962年在美國問世時,是一本很有爭議的書,是標志著人類首次關注環境問題的著作。那時的人們很本沒有環境保護的概念,只知道要提高生產力,以供應增長的人口,于是在1939年,農藥DDT也由于農業生產的需要而發明了,起初,人們覺得這是個偉大的發明,DDT不僅能殺滅農田的害蟲,也能殺滅傳播“斑疹傷寒”的跳蚤,在1957年的戰DDT后也被用與大面積的滅蚊。在人們覺得DDT是上帝賜予的福音時,細心的蕾切爾·卡遜卻發現了“一種奇怪的寂靜籠罩了這個地方”。
“是什么東西使得美國無以數計的城鎮的春天之音沉寂下來了呢?”書中的所有證據都指向了“DDT”——“現在每個人從胎兒未出生直到死亡,都必定要和危險的化學藥品接觸,這個現象在世界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出現的。合成殺蟲劑使用才不到二十年,就已經傳遍動物界及非動物界,到處皆是。我們從大部分重要水系甚至地層下肉狠難見的地下水潛流中部已測到了這些藥物。早在十數年前施用過化學藥物的土壤里仍有余毒殘存。它們普遍地侵入魚類、鳥類、爬行類以及家畜和野生動物的軀體內,并潛存下來。”直至今日,在沒有人煙的南北極的冰層中和世界之巔的積雪中也能找到DDT的殘留。
當書中的片段在《紐約人》中出現時,馬上有一群人指責書的作者蕾切爾·卡遜是歇斯底里的、極端的女人。它那驚世駭俗的關于農藥危害人類環境的預言,不僅受到與之利害攸關的生產與經濟部門的猛烈抨擊,而且也強烈震撼了社會廣大民眾。而蕾切爾·卡遜,這位上帝派來拯救無知人們的天使,在這巨大的壓力之下,在兩年后回到了理解她的`上帝的身邊。
直至1970年,美國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成立環保局,禁用DDT,但“環境危機卻不是變好,而是越來越糟。或許災難增長的速率減緩了,但這本身就是一種令人不安的牽掛。”當我們意識到我們的生存環境遭到破壞時,我們開始恐慌,開始急救,開始呼吁全球行動起來保護地球,然后環保機構,環保組織紛紛涌現,然而,這真的有用么?
這本書,給我的沖擊除了來自作品本身以及作者,給我更多的沖擊其實是由此對現代社會的一種聯想。偏激的說,現在我們口口聲聲所做的“環保”只能用“虛偽”兩個字來概括。通過環保的宣傳,我們明知殺蟲劑會造成很大的危害和生態平衡,但卻還在大量使用殺蟲劑;我們明知空調、冰箱等電器對臭氧層的破壞十分嚴重,卻還在大量使用;我們知道汽車尾氣破壞臭氧層,卻還在不停的購買私家車;有些企業明知許多廢棄物不經處理會對河流土壤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還是在隨意排放這些廢棄物,因為這樣處理的成本低……“環保”在很多時候僅僅是一種形式,一句口號,一紙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