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初中讀后感800字
《穆斯林的葬禮》,作家霍達的代表作,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穆斯林的葬禮》初中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穆斯林的葬禮》初中讀后感800字【篇1】
讀完這本《穆斯林的葬禮》,讀完這本書,感觸很深。在這一本書里,你能看到人性的弱點,你能看到人生的無奈,你更能看到生命的價值。
《穆斯林的葬禮》卻曾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大地上家喻戶曉,冰心老人在1990年為這本書的外文版作序稱之為“一本奇書”。
作者文筆的傾訴,讓我這個一向對伊斯蘭教淡漠的人,對宗教有了一種信仰----我學會了許多回民在生活中的傳統禮節和常用的阿拉伯語,因為文中的回族人對至高無上的真主----安拉格外信仰。
讀完后,不知該怎樣評價書中所展現的血肉豐滿的人物。因為,霍達以她深刻的內涵塑造出的任務形象都是讓人蕩氣回腸的。我為成熟漂亮,處處透漏出現代女孩兒特點的韓新月和才華橫溢,富有職責感的楚燕潮的感情杯具而深深的惋惜,為梁君子壁事事追求完美,吝嗇的毀掉兩對人命運的行為而遺憾。但一方面,也覺得她很可憐,畢竟韓子奇曾給予過她傷害,她有權利為所欲為。梁冰玉呢?我覺得他因該是本書中最值得同情的人。因為那個以前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個性的女孩兒,最終卻成為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孤單的獨自漂泊他鄉。
《穆斯林的葬禮》展現起義而又古老的民族風情,和栩栩如升的人物品性,是值得大家共同鑒賞的一本好書。
在這本書里,你會找到兩條不一樣的人生道路,雖然他們最終歸結到了一齊,命運卻是如此的相似。我真的想用我的眼淚來祭奠白紙黑字里的主人公,正義,你為何而生,為何而滅?有許多這樣的故事,公平不在正義的一方,而《穆斯林的葬禮》里的正義就在主人公的身邊,可它是那樣地微弱,以至于產生了誰也不想看見的結局。復仇使人性失去理智,在遙遠的未來,宿命同樣落在下一代的身上,時代的悲哀已將一切掩埋,沒有人理解這樣的家庭。
穆斯林,對于許多人來說是一個熟悉而陌生的名詞。而在這個詞的背后,更多的是宗教。而宗教這兩個字,更容易讓我們聯想起那奇怪的儀式。于是,人們對它的葬禮似乎更會產生一種神秘感。于是,作者從一開始就把我引入了他的圈套,我在這穆斯林葬禮的描述中一步步領略了人生的哀歌。韓子奇從流浪而來,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朝拜者把他送到了故事的中央;新月也在流浪中誕生,是命運將她送別在一段動人的感情故事里;新月的母親也在結束流浪之后,才找尋到一點往昔的生活痕跡。而對于任何人來說,流浪本來就意味著哀愁。流浪,在書里最終以葬禮為終點。或許誰也不明白,葬禮的哀歌究竟為誰而唱,為誰而息?
一條是恩怨分明的不歸路,一條是愛恨情仇的死胡同。在老玉匠死去的那一刻,韓子奇就注定要為此而演繹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家恨與國寶聯系在一齊,即使在那些寶玉漂流國外,遭受二戰洗禮的時候,家,仍在積聚起更多的恨來。我是十分同情新月的,但我也同情韓子奇。有些東西是無法預料的,新月的誕生就像我們的某些時代一樣,也許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錯誤。然而,新月卻又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是一個容不得浪漫的時代,她的師生之戀只有走向死亡。生命在命運面前似乎有些微不足道,而哀歌卻由此而來。我在韓子奇說要投向仇人的時候就聞見了哀歌的味道;而在新月臨死的時候,我已經為這生命的哀歌而流淚了。從頭到尾,我捧著書,我一向有一種想哭的沖動,我真的好久好久沒有這樣被一本書感動了。
我不明白作者為什么要讓新月的母親做一個逃避者,因為在我看來她既然有勇氣打破世俗的常規,又為何會沒有勇氣應對女兒與現實?我是一口氣讀完這本書的,我發現我讀完之后絕對做不到豁然放開。這樣的一本書,以一段很冷清的描述讓新月的母親再次出場,這但是是讓我們的心中更添幾分哀愁的陰云而已。我一向記著那段描述,有時我在許多地方找到類似的語段,就如余華的《祖先》:“如今一切早已不復存在,就像一位禿頂老人的荒涼,昔日散發著蓬勃綠色的山村和鳥鳴一齊銷聲匿跡了,粗糙的泥土,在陽光下閃耀著粗糙的光芒,天空倒是寬闊起來,一望無際的遠處讓我的父輩們看得心里發虛。”是啊,許多事情已經過去,再找回來的但是是早已失去的那部分生命所鳴出的絕唱罷了。《穆斯林的葬禮》給我留下的,是想哭的沖動和無限的感動。讀罷之余,我在日記里寫下了一段話:如果有人不明白人生的好處,就能夠看一看《穆斯林的葬禮》,它唯一能夠教會我們的,就是那一份純真的感動。
哀歌為誰而唱?哀歌為你我而鳴!
《穆斯林的葬禮》初中讀后感800字【篇2】
夜深了,坐在寢室的床上,漫步在昏暗的操場上,站在下沉式音樂廣場中央,趴在沫若園門外的石凳上,抬頭,看不見星星,心中平添了一分惆悵。
回想起沫若園外那一棵金黃的銀杏和遍地的落葉總讓我想起什么。難道落葉真的容易讓人惆悵。
喜歡《穆斯林的葬禮》,沒有任何理由,就是單純的喜歡。
因為《穆斯林的葬禮》,我戀上了未名湖,戀上了燕園,那一襲澄澈的湖水,碧波蕩漾,塔影槳聲,我一次次地幻想備齋,幻想湖邊的一草一木。也因此,喜歡上了未央這個名字,既是漢武雄風時那運籌帷幄的未央宮,也是在那未名湖的中央觸草戲水,小舟蕩漾。
也許真的只有親身去感受才能寫出好的作品,霍達寫《穆斯林的葬禮》的艱辛,我想象不出,每一個字都滴著一滴血,每一個章節都鋪設在逝去的朋友之上。也許,這也是為什么它能讓看書從不流淚的我滴下淚水,男女平等,宗教平等,在現在這個社會真的.實現了嗎?
《穆斯林的葬禮》,給我展現的是另一種生存狀態,它提醒我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哪怕是打鬧,它告訴我的生活有多幸福,那不再簡單的是兩個字,而是一種我賴以生存的生活狀態。那份親情,那份生命不是可以彌補的。
未名湖畔,備齋房內,一切的一切,我珍惜。
至純玉雕,哈姆雷特,一切的一切,我感動。
水上新月,歸雁退潮,一切的一切,我珍惜。
《穆斯林的葬禮》初中讀后感800字【篇3】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榮辱興衰,三代人的命運沉浮,五段內容不同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這是一部穆斯林圣潔的詩篇,具有悲劇的美感。書中刻畫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梁亦清、韓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韓新月、韓天星……
看到梁君壁,我首先想起了《紅樓夢》中的鳳姐,同樣剛強的性格,同樣是家中的實際掌權者。她總是費盡心機的讓事情按照自己設想的方向走,其中包括讓兒子天星娶了他不愛的陳淑敏;送走愛上自己丈夫的親妹妹;拆散女兒與楚雁潮,只因他不是回回……她固執的認為自己做的都是對的,可到最后這所有人包括她自己都沒有得到幸福。
韓子奇,愛玉如命。正是因為玉,他遠走異鄉,與妻子的妹妹產生了愛情。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他與梁冰玉的愛情是純潔的。然而回國后,面對妻子的質問,他退縮了。他不敢跟冰玉離開博雅宅,他舍不得苦心收藏的玉,他不敢面對離開后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的指責,所以他懦弱地留了下來,也留下了女兒韓新月。冰玉一個人離開了。冰玉是一個有主見,勇敢地女孩子,她渴望純潔的愛情,一旦發現愛情變了質,便決絕地離開;她同使又是一個可憐的女孩子,一次次遭受感情上的傷害。但最終,她大徹大悟。
韓新月,宛如一條活潑的小溪貫穿全書。這本應該幸福快樂的女孩子卻因為心臟病突發,一下子跌入人生的劫難。父母的不和,母親的冷漠,無時無刻都在折磨著她。但是楚雁潮出現了,他的愛仿佛一束陽光,溫暖了韓新月殘缺的心房,成為維系她活下去的源泉。她本來可以活更長時間的,而由于梁君壁拒絕楚雁潮的提婚這一風波起,掀開了可怕的命運劇變,十幾年來的猜想被證實,喊了十幾年的媽媽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而自己的親生母親不知現在何方。韓新月死了,她一直盼望著天亮,卻在天亮時死去,這是怎樣慘痛的悲劇。但我相信韓新月是幸福地走的,雖然帶著許多遺憾,但有那么多的人愛著她:父親、兩個母親、姑媽、哥哥、嫂嫂還有楚雁潮。她想一個墜落凡間的天使,匆匆的來又匆匆的走,想必是天上的真主舍不得她在凡間太久吧。
人世間上演著一幕幕的恩怨情仇,悲歡離合,唯有玉的長河,亙古不休。
《穆斯林的葬禮》初中讀后感800字【篇4】
很早就聽說過這本書,但一直很遺憾沒有真正認真拜讀過,這次偶然的機會,終于使我有幸的一睹其風采。 昨天,一拿到書,就迫不及待的啃起來。書的序言是由偉大的冰心奶奶題詞的。開開始閱讀此書的時候,使我大為惑作者選用的是一直極為特殊的寫作手法。比如說;作者在彼章寫當今,而后一章又開始著重寫過去。
就如此的一環扣一環的。這樣的一種構思方式首先引起了我的強烈興趣,使我開始對小說寫作的一些結構、布局方式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伴隨著對這本書的強烈的感知欲望,使我放下了手頭上正在忙的其他作業。 首先,我被書中美麗的言語和措辭深深的吸引了,不管是對于景物的描寫,還是對于環境的襯托,作者運用的詞語都那么的恰到好處,讓人忍不住拍案叫絕。 再有,作者虔誠的宗教情節也深深的感染著我。
在這之前,雖然自己對于伊斯蘭教也有過一知半解,卻從來沒有了解有關穆斯林的那種深深的宗教情節,以及更多的有關宗教本身的內容。因此,從這方面來講,我覺得自己又學到了不少知識,增長了見識。(對于我而言,我本身也有很深的宗教情節。在宗教這個問題上,大概受小時候還有環境的影響,知道成長到今天,使我對宗教產生了很大的困惑。
一方面,我不否認宗教在很多問題上給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使我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不至于前進的過于迷茫;但同時,宗教又給我帶來了很多永遠都無法知道答案的謎,這些謎有時候像緊箍咒一樣牢牢的套著我,使我在人生的前進過程中停滯不前。) 第三,最令我震撼心靈的是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從一開始的師生情深,發展到最后的心靈盟友,乃至靈魂密友,在閱讀他們兩人的言語和對白的同時,我內心深處也被一種深深的.
同時又極為強大的情感震撼著。我不能不承認,我被這種高尚的愛吸引了,完全融入到了故事情節中,隨著主人公的心情也不禁的隨之變化。說實話,我很羨慕,甚至向往他們兩人之間的那種相儒以沫,這樣的愛情神話或許也只能發生在小說或者電視劇中吧!但不管怎樣,它給人勇氣和信心去追求自己內心中的愛情。即使現實生活中不會擁有如此美麗的巧合,但至少讓人生多一些希望吧!
《穆斯林的葬禮》初中讀后感800字【篇5】
《穆斯林的葬禮》是一本很好的書。主要講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興衰,三代人之間的關系。兩個發生在不同年代,有著不同內容卻有交錯復雜的愛情悲劇。主人翁韓子奇被奇珍齋的老板收養當學徒,韓子奇的師傅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君壁,二女兒冰玉,師傅由于做生意家道破落。但是韓子奇的技術沒有到家。他必須到匯遠齋當學徒,由于他是會回回,漢人都看不起他,他在那當了三年的學徒,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他終于學得了好的技術,然后就回到了奇珍齋。然后韓子奇娶了壁兒,在韓子奇的經營管理下。奇珍齋發展得很好,玉兒也漸漸長大,韓子奇很喜歡英語,在她的影響下,玉兒也是很喜歡英語的。而且她的英語水平相當高,但是后來日寇侵華戰爭爆發,韓子奇擔心玉器珍品被毀隨英商來到英國,玉兒不顧姐姐的反對,偷出家們和姐夫一同去了英國,在倫敦亨特之子奧立佛在倫敦大轟炸中不幸喪生,玉兒在異鄉孤獨寂寞,在這種情況下和韓子奇相愛。并且生下了一個女孩,女孩叫新月,下面又有新月發生了一系列的故事。新月在大學和自己的老師相愛,但是最后新月卻得了心臟病。最后死去了。還有新月的哥哥在母親的安排下和自己不喜歡的女孩結了婚,那個女孩是新月的好好朋友。最終生下了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那個老師好像是終身未娶,當冰玉回來時一切的一切都是物是人非啦.....
我最喜歡的是新月的那一段故事,但是她紅顏薄命,而且新月的母親對她不是很好,但是她的父親韓子奇對她很好,她和她的班主任楚雁潮是多么浪漫的愛情故事,但是遭到了梁楚兩家的反對,還有就是韓天星本來會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但是自己的母親太過勢力。最終把自己兒子的終生大事給毀了、但是韓天星還是沒有是抱怨自己的母親,應為他抱怨也是沒有用的,再有就是他知道母親是對自己好。壁兒是個工于心計的人,而且思想老化,不知道變通。最令人感到惋惜的是韓子奇的一生。最后最吃驚的是他竟不是回回。
這是一部穆斯林的圣潔的書,充滿悲劇的美感。過去的生活過去了,新的生活開始了。雖然是悲劇但是還是那么美好。
要是《穆斯林的葬禮》能被拍成電影或者是電視劇會很招人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