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漢字征文800字
傳統文化漢字征文800字怎么寫?如何描寫“傳統文化漢字征文800字”?你是否在尋找“傳統文化漢字征文800字范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文化漢字征文800字(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傳統文化漢字征文800字篇1
它,是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的見證;它,是炎黃子孫集體的智慧凝聚成的結晶;它,更是中華民族璀璨歷史上最為奪目的星光。它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它就是中國文化的基本——漢字。
漢字的歷史悠久,從神秘莫測的甲骨文,到自然樸實的小篆,從生動活潑的隸書,到端正嚴謹的楷書。漢字,經歷了6000多年的考驗,在時代無情的推移里,漢字仍舊書寫著別樣的傳奇故事。在我看來漢字的發展與演變像是一部攝影機,完整地記錄下輝煌燦爛的歷史。直至今日,每每看到漢字,都不禁肅然起敬,為古人這一偉大創造贊嘆不已。
漢字并不是方方正正的呆板的符號,它被聰明的人類賦予了生命與活力,它就像一個快樂的小精靈。每一個都有不同的風韻。看到“太陽”這兩個字,你能感觸到熱和力;而望見“月亮”,眼前卻又閃著清麗的光輝;“輕”字使人有漂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墜;“笑”字令人歡快;“哭”字一看就想流淚;“幽深”兩個字一出現,你似乎進入了深林或寧靜的院落。當你寫下“人”這個字的時候,不禁肅然起敬,并為祖先的創造贊嘆不已。
漢字的奇特,還奇在它的聲。一個字,有好幾種讀音,如“重”字,讀二聲“重”,又讀四聲“重”。而且不同的讀音有不同的意思。二聲“重”的意思是很沉,四聲“重”的意思是重復,這也是許多外國人不能明白的。
漢字作為中國文化的表達和存在方式,還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富,一半是褔一半災。品,一口,一口,再來一口,好吃極了。舊,新的東西,過去一日就變成舊的了。原來老祖宗在造字時就給我們講了許多發深省人生的道理。
漢字在行走在書法家的筆下,更是變化多端,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鳳舞龍翔,或嚴肅端莊。給欣賞者傳遞著傳遞節奏與旋律之美、力度與速度之美、變化與和諧之美……總讓人感到美妙神奇與親切。漢字的形美在書法這種獨特藝術形式中得以充分的展現,也反映出中國人獨特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
漢字文化博大加深,你越親近它,越喜愛它,越覺得它真值得我們細細專研。我愛你,漢字,經受歲月的洗禮后,你一定會愈久彌香。你那奇特的魅力的無限活力將會永遠被世人所珍愛!
傳統文化漢字征文800字篇2
一橫一豎一撇一捺,幾個沉淀在歷史長河中簡單的筆畫,由簡至繁,由淺入深,構成一個標準的漢字最簡單也是最必要的基礎。從“小”、“少”寫成“責”、“壯”,再到“暮”、“夕”,人的一生與漢字密不可分。漢字是人生哲學和民族文化的棲息地,嗅漢字之美,品人生之味。
漢字,在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的長河中,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古雅的河床上,熠熠生輝。中國是一條盤旋在東方的臥龍,那么,漢字就是這條古龍熠熠的眼睛,散發著一種奇特的魅力,讓中華乃至世界人民為之癡狂。嗅漢字之美,了古龍之魂。
單列一個“長”字,取之綿長之意,舒展又不為過,肆意又不雜亂,好像是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在世界的河道上緩緩流過,不疾不徐,卻穩穩悠長。一筆一劃橫平豎直寫好方塊字,不卑不亢心正傲骨做好中國人。筆直的筆畫像是漢字不屈的傲骨,更像偉大而又堅強的中國魂。漢字,在數億世界人民的注視下,久久佇立,毅然不倒,中華魂也在這佇立的漢字中,傲然挺立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華人民偉大的精神,在漢字中,發揚滋長。嗅漢字之美,曉中華之嬌。
都說漢字是一位美人,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那種清麗美人恰到好處,渾然天成的美,沁人心扉。漢字,美而神秘嫻雅,悠悠古韻。漢字在中國上下五千年智慧的“韻”育下,越來越有韻味,似乎單獨一個字都會令人沉醉。嗅文字之美,沉文字之醉。
唐詩宋詞元曲,獨特的韻腳,正是運用漢字那令人迷醉的氣息。就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詩人遙遠的念想,在漢字的孕育烘托下,越發濃郁,即使摯友遠在天涯,透過帶著溫度的字眼,若比鄰的遐思也會越發親切。云卷云舒,漢字的光芒并未褪色半分,反而在歷史的磨礪中,磨去了許多瑕疵。如一塊美玉,在歲月中便使光滑。嗅漢字之美,賞詩玉之光。
漢字如一棵行下走的樹,經過四季許多風雨的撕扯,經過一條條長滿蒿草的土路,終站上文化的山峰。淡淡嗅漢字之美,靜靜品文字之韻。漢字,你的點點滴滴都令我們為之著迷,我們您哺孕的文化的生靈,在你的長裙下,久久仰望。
傳統文化漢字征文800字篇3
語言課,縱情文字世界。
語文老師儒雅,總透著一股濃厚的書香氣。正是他,掌燈人,將我們領向千姿百態的漢字世界。
慢慢走,欣賞啊!
漢字需一字一劃品味才美。
猶記那堂“聲勢浩大”的公開課,講的是海子的《春暖花開》,聽課老師源源涌入,他卻只是淡容一笑,平穩地在黑板書下“春暖花開”四字,“春”字筆畫較繁,老師顯時格外用心,頂上三橫依次伸長,拉展,像小小的三片屋檐,一丿一捺收縮有度,有著春日萬物競生的奔放活力,又不乏桃花初綻般的委婉柔情,這是老師優雅的行書。
“從明天做起,做一個幸福的人……”一遍一遍的朗誦,一只一只漢字拼接聯合成一體,似一只有魔力的大手,將我們推向情感的漩渦中心。海子,他的渴望,痛苦、忍受、無奈,似乎都在眼前,依依展現。穿越文字,看到他創章時的美好希冀,干裂的唇角微動,“春暖花開”從此這四個字永遠被后人銘記。
語文老師尤為動容,面對海子,他有著說不完的情,趨步黑板,抄起一只粉筆,在板上疾書“熱愛生命”,不同于“春暖花開”的結構工整,這四字充滿著野性張楊的風暴,流利的行草,游龍般驚艷。我們大多不懂草書的審美品味,卻無不被這濃郁的情感所包圍裹挾。
書罷,老師轉身,隨意向講臺扔去一根半斷的粉筆,再轉身,又看了看自己的“杰作”,神情憂郁卻有著掙脫伽索的決然。透過漢字,他穿越了時空,觸摸到海子的精神。
最美不過是漢字,書寫它的,早已不是筆具,而是內心涌動的情感!
因聲求氣,因聲求氣。
漢字有著超乎形態之中的美,須在口齒輕啟間玩味。
最近的語文課,多是文言的天下,卻不枯燥。
“這文字啊,等品!該在誦讀中體會它的意韻……”這句話,老師不知重復了多少遍,是啊!漢字是需要誦讀的!
讀一段《五人墓碑記》,這是作者的悲憤無奈,這是五人從容就義的偉岸!讀一段蘇軾的《石山泉記》,“清越昂揚”之音從宋代的山水中迎面走來!讀一段《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歷史古道中,我仿佛能看到一個偉岸的身影,一襲白衣,堅忍依舊。
最美不過是漢字,于唇齒間綻放水墨丹青的美麗,觸摸時空深處的內涵。
閑睱,捧一卷詩書,抒一箋柔情,在墨香古韻里,沉醉。
傳統文化漢字征文800字篇4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漢字的“美”,就像花瓣般撒落在我們生活的角落里。只有開啟我們心靈的窗戶,才能把這些花瓣串成美麗的花環,成為裝點我們日常生活的精美飾品。
感謝先人給我們留下如此美妙的文字,橫、撇、豎、捺……看簡單的筆畫,卻隱藏著無窮的奧妙。每個漢字都是由這些簡單的筆畫組成,每一個筆畫仿佛都是活的,奇妙地組合起來,魔幻般地誕生出一個個的漢字。或簡或繁,或大或小,或寬或窄,每個漢字都擁有自己的“特色”。看著這些美麗的字,使人賞心悅目。字的祖先——象形字,更是叫人拍手叫絕。毛竹的“竹”字,用兩片叉開的竹葉組成,望字生義,雖說字形簡單,卻與實物分毫不差,平均分成四份,巧妙地點出了“田”的作用,以便種植、灌溉。再如下雨的“雨”中間四點,不說像小雨淅淅瀝瀝地從空中落下的場景嗎?小雨的天真、調皮都躍然紙上了。還有傘,風、目……使漢字色彩更加絢麗。
漢字的構造精巧神奇,讀音也同樣美得令人陶醉,那些獨立的音節,經由妙筆組合,發出美的節奏,回落起美的旋律:或剛或柔,或高或低,或緩或急,猶如“大珠落玉盤”,錯落有致,抑揚頓挫。如“高山流水遇知音”,若是用稍緩、清脆的嗓音,再配以輕重音的結合,那效果確實非同一般。細細品味,似乎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流水潺潺從身邊流過,耳邊不時回蕩著“嘩嘩”的響聲,人似乎正處在群山環繞之中,眼前猶如出現一幅美麗的景色,頓感心曠神怡。
漢字更奇妙處在于它的書法藝術,每一個中國字就是一幅美麗的畫,橫平豎真,下筆如運動,其味無窮。如月亮的“月”,“月有陰情圓缺”,怎樣將它表達出來呢?若是新月,以楷書的形式來表示,給人一種文雅的感覺,更能襯托出新月如鉤;若是滿月,就可用字型稍寬、稍扁的隸書來表示,給人一種團圓的感覺,反襯出滿月的圓與特殊。書法將漢字的奧妙發揮的淋漓盡致!
美麗的漢字像一條綿延不絕的長河,淌過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成就了偉大的中華民族!
傳統文化漢字征文800字篇5
中國是一個有著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國,有著豐富的物質遺產和深厚的文化底韻。在那歷史的長河中沉淀下來,用以傳承中華文明的一種重要的工具,那就是提煉了文化的精魂——漢字。
如今的它,經過歷史長河的沖刷、洗禮,透顯出來的就是它那無暇的光澤和它那獨特而又耀眼的魅力。
漢字,作為漢語的基本單元,他發源于中華的母親河——黃河。當時的人們思想簡單,常用一些簡單的符號來表明自己的意思,他們將這些符號刻在甲骨、玉器、石器上,通常用來記數和日期,或者代表世間某些事物,但這沒有特殊的意思,形態也不規則,所以,這種文字是早期的甲骨文。
隨著人類的意識明確,對世間萬物有了自己的獨特認識。他們開始臨摹所要記錄事物的特點,將他們刻畫在甲殼上。因為是按照實物的形狀描繪的,所以就稱為“象形字”。之后,借助符號與原有的字體相結合,人們又巧妙表達出了抽象的意思,形成了一種新的表意文字——“會意字”,也就形成了成熟的甲骨文。
在人類的創新思維與人類政權的逐步完善下,漢字得以快速發展,在表意上也越來越復雜。我們在驚嘆漢字的復雜多變、漢字造字的美妙精巧的同時,我們也感嘆那漢字一筆一劃間變化無常,一撇一捺間形態各異,如同蹁躚而出的彩蝶散發著生命的氣息,散發著一種文化的魅力。在欣賞漢字美感的同時,那深含的寓意,常常讓我的心靈震撼和感動!
我最欣賞“忍”字。“忍”字,從形體上看來,就是心字頭上一把刀,這就是要看你有多大的心里承受能力;從字義上看來,“忍”字的意思就是采取積極避其銳氣、迂回化解的辦法,游而擊之,學會避免正面沖突,減少不必要的消耗和損失,用柔化、分化等辦法最終徹底解決相關矛盾。采取積極避其銳氣、迂回化解的辦法,游而擊之,學會避免正面沖突,減少不必要的消耗和損失,用柔化、分化等辦法最終徹底解決相關矛盾。“忍”字拆分,就是“刃在心頭”。我們的生活,必遭人言、世事的打擊,這就同這“刃”字一樣,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寬心,心之大可容天地也,何在乎這“刃”的痛苦呢?一忍,海闊天空;不忍,不僅會傷到別人,也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在中國傳統的文化中,“忍”文化一向被視為首要。“忍”的意義與價值,一是體現于修養,告訴我們做人,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二是策略與生存之道,這是一種為了達到目的,積蓄力量的手段。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勵志的故事廣為傳說。例如:韓信忍胯下之辱,而終以封王拜將;勾踐臥薪嘗膽,而以三千越甲吞吳。
在我的學習生活中,往往也需“忍”,要忍得學習的清苦,要忍得寒窗無人問的寂寞,還要忍得暫時落后的沮喪。定好目標,默默積蓄力量,爭取自我超越與完善的喜悅,這就是“忍”的最高精神境界了!
漢字,就是這么簡單,而又不平凡!在中華大辭典里,我們終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那個字,用生活去詮釋、去賦予它新的內涵和意義!這就是文化的精髓,文化的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