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美德征文
要想讓學生在有限的文字中寫出非同尋常的好作文,必須要在“想”上下功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美德征文7篇,供大家參考,快來一起看看吧!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美德征文(篇1)
中國!一個偉大的國度,擁有浩瀚的疆土,幾千年以來,孕育了多少才識過人的軍事家,才華橫溢的詩人,目光長遠的君王,天馬行空的藝術家,他們,在自己祖國的領土上創造了一項又一項的奇跡!
例如:“萬里長城”,“兵馬俑”,“莫高窟”,《離騷》,《史記》……而創造這些奇跡所需要的精神,便是我們中華民族千年以來熔鑄的敢于創新的精神,它,有的在宏偉壯觀的建筑上傳遞,有的在包含情感的字里行間中流溢,還有的在蒼勁如龍的筆墨里婉轉……這些豐富的文化遺跡在飄蕩的歷史長河中仍然是保留了下來,這,便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留給我們的獨一無二的財富!
如今,在我的腦海里,卻清晰地記得在小時候參加的一次游行,在那次的游行中,有一種叫做“飄色”的絕妙藝術無不吸引著我的眼球,那也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接觸中國的文化,第一次體會到了它的博大精深,也是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濃厚氣息,每每回憶起這次的經歷,心中總不由得涌起一種炎黃子孫的歸屬感與自豪感。
“飄色“又名”抬閣“,是集歷史故事、神話傳奇于一體,融繪畫、戲曲、彩扎、紙塑、雜技等藝術為一身的民間大型造型舞蹈,是中原地區民間春節社火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綿延傳承至今的中原"抬閣"被譽為"華夏一奇",被外國人認為是”中國隱蔽的文化“在中華民俗和中國民間藝術領域影響甚廣。
“飄色”不僅僅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珍貴的文化遺產,不僅能給人帶來一種全新的視覺的感受,還能給我們帶來一種來源于中華民族血脈深處的自信與驕傲,這種文化遺產難道不讓人重視與珍惜嗎?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卻在現代科技的沖擊下淡忘了往日輝煌的文化成就,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身于現在文化以及科技創新的事業中,忠心與歷史文化的人卻是越來越少,對此,我不禁感到了一絲緊張。作為一位中國人,我們難道不應該去深入了解屬于我們自己的文化嗎?難道就不應該傳承這幾千年下來的寶貴文化嗎?我們絕不能讓如此眾多珍奇的文化遺產泯然于滔滔的歷史長河中!為此,我對于傳統文化進入校園考場表示贊成,因為這樣便能人為地督促我們學好語文,更好地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美德征文(篇2)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它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有京劇、剪紙、書法……但是,我最喜歡的是工夫茶。
周六下午,我看見家里來了八位客人,爸爸馬上沖工夫茶給他們喝。只見他拿出了三個杯子,我好奇地問爸爸:“爸爸,家里來了八位客人,應該要拿八個杯子才對吧?”說完,我把手中的五個杯子遞給了爸爸,可爸爸卻把五個杯子放了回去,對我說:“喝工夫茶都是用三個杯子喝,先把第一杯茶端給歲數最大的人喝。喝完一杯就用茶水沖后給下一位客人喝……”我聽了之后點了點頭。然后爸爸開始沖茶。爸爸先把杯子放好,把茶水倒入了杯子,我們喝茶的時候,我一口喝完了,但爸爸太慢了,得三口才喝完。我笑著對爸爸說:“你太慢了,我一口喝完,你三口才喝完。慢死了,學學我,喝快點。”可爸爸不緊不慢地對我說:“喝茶,用三口喝完。第一口:先小口抿,不可大口喝;第二口:可以大口一點,就是不能太大,讓茶在嘴里留個味;第三口:就一口喝完,這樣你才能品出茶的香。”
今天,我知道了工夫茶的小知識了,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真是太有趣了。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美德征文(篇3)
中華傳統美德立足于現實的人、立足于你我他組成的社會。中國人從來相信,每個人都要講道德,道德跟每個人有關;天道與人道從根本上說是一致的,人能夠“與天地合其德”。例如,孝是“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边@一方面賦予道德極高的權威性,另一方面將道德深植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人們能夠通過加強自身修養,做到“盡心知性”,甚至可以“知天”。這就樹立了人的道德主體意識,增強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中華傳統美德以處理道德與利益的關系為基點,認為“義利之說,乃儒者第一義”。在承認人不能離開“利”、應當“義利雙行”的同時,強調要“義以為上”“重義輕利”;強調守住“以義制利”的紅線,做到“見利思義,見危授命”。如此“重義”,最根本的原因是“義為利本”“義以生利,利以豐民”。中華傳統美德強調,一切有道德的人特別是政治家,都應“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興天下利”“利濟蒼生”。
中華傳統美德注重處理個人與集體、公與私的關系,認為“公私相背,善惡所由”。也就是說,一切道德上的問題都是由于公私的對立引起的,“善惡生于公私”。人們道德水平的高下也體現在處理公私關系時的不同態度,所謂“君子小人趨向不同,公私之間而已”。此外,如何處置公私關系還決定著個人甚至國家事業的成敗,所謂“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耳”。中華傳統美德一直認為“公”是最高境界,“天下大同,圣賢至公”。因此,人也應“至公無私,大同無我”。在日常生活中,個體應堅持“破私立公、克己遷善”原則,通過省察克治,做到“公重私輕,公而后私”,達到“公耳忘私,利不茍就,害不茍去”。這種集體主義精神貫穿于中華傳統美德的一系列道德準則和規范中,如仁義禮智信、勤儉誠敬和等。
中華傳統美德注重知行合一,在重視道德認知的同時強調行,認為“口說不濟事,要須實踐”。也就是在重視人的道德教育和培養的同時,努力促進道德意識的實踐和力行。這不但是因為“知之非艱,行之惟艱”,更重要的是實踐是檢驗真假對錯的標準:“事莫明于有效,論莫定于有證。空言虛語,雖得道心,人猶不信?!?/p>
綜上可見,中華傳統美德充滿了真善美,教會了歷代中國人怎樣立德做人、怎樣治國理政,在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不但如此,中華傳統美德還為今天的倫理道德建設奠定了深厚基礎。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蘊含著豐富的中華傳統美德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做到不隨物流、不為境轉、不為名利而動心、不被假象所迷惑?從道德修養的層面來說,需要我們從中華傳統美德中汲取豐富營養,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信。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美德征文(篇4)
最近看了一個漫畫,里面一個廚師寫的,寒假培訓資料旁邊,一個傳統文化鍋放在火上,另一邊兩個人拿著熱湯品嘗。
這幅圖讓我覺得我們應該發揚傳統文化,繼承經典美德。
眾所周知,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五千年的竹文化歷史,經歷了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再到現代社會最終走到終點的漫長歷史。中華美德早已深入人心,傳統文化是歷史的象征,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它并不反映中國傳統文化。
在中國古代詩歌中,有無數贊美祖國山水的詩歌和人民真善美的優秀作品。孟浩然,給我準備雞肉和米飯,老朋友和你在你的農場招待我,提升了人們生活的簡單、和平與和諧。陶淵明也寫了他對隱居和寧靜的熱愛,這是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建筑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每種建筑的獨特風格都有不同的含義。這就是為什么建筑被稱為凝固的藝術。比如中國古代建筑,屋檐一般是一層一層向上傾斜的,每一層都比前一層更大更寬。這不就是體現古代封建帝制極致完美的特征嗎?可以看出,一個小小的藝術包含著如此響亮的聲音,足以讓我們了解中國文化的深刻特征。
中國的民族節日也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如傣族的潑水節,維吾爾族的宰牲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這些都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們是祖國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應該弘揚傳統文化,但中國文化將一直延續下去。我們不能讓這些文化在我們手中消失。國家正在不斷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來保護我們的傳統文化。政府也應該保護我們的傳統文化。
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弘揚傳統文化,讓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去接觸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融合中國傳統文化。推動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努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不斷提高中國綜合國力,使中華文化在世界民族中不朽,使中國更加強大,祖國更加美好。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美德征文(篇5)
“經典”是一個民族的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結晶,它包含著最普遍的原則,傳遞著人性的光芒,它的價值是恒久的、新的。每一種文化體系都有其不朽的經典作為源頭。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一個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其生活的浮面;為了探索它的內在生命——它的各種行動的源泉——我們必須通過它的文學、哲學和藝術深入它的靈魂,因為它反映了它的人民的思想、熱情和理想。”
今年夏天,我認真讀了國學經典,體會到了古典的魅力。
當我們提到《國學經典》這個詞時,大家的第一反應將是中國文化中最好、最好、最有價值的典范之作。我覺得《千字文》就是這樣一本書。
據史書記載,這部別出心裁、充滿魅力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一個叫周興嗣的人連夜編纂的。6世紀初,梁武帝·蕭炎擅長文學,熱愛書法。他對王羲之的書法贊不絕口,于是命人從王羲之的墨汁中挑出1000個不同的字,讓元外三七侍郎周興嗣以四言律詩的形式編成。文字要緊密聯系,富有文采和韻味,讓孩子學會閱讀,掌握必要的知識。周興嗣機智過人,一夜之間就編出了《千字文》。然而,第二天,他頭發花白了。《千字文》問世1400多年了。到目前為止,作為啟蒙讀物,一直備受推崇。也有關于學習的書籍,如《尺非寶,寸陰為爭》。說明古人很早就意識到了時間的價值?!耙淮绻怅幰淮缃?,一寸光陰難買?!薄伴_頭要真誠漂亮,謹慎得體。”修身養性,學習,注重開始固然好,但堅持到底更有價值。學習不能半途而廢,虎頭蛇尾,要持之以恒,最后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保持真實飽滿,以物動物。”都說每個人都要保持善良,一心一意的學習,不要轉移意志,甚至玩物喪志。“無知,無知等。”知識少,見識少,就會被別人嘲笑。我們不能只看死書,還要增長見識,看看外面的世界,不然就變成井底之蛙了。書中寫了很多歷史傳說和經典故事,比如《夜明珠》,盤古開天,讓我大開眼界。這些都深深吸引了我。"這本書讀了一百遍,其意義不言而喻。"讓我們通過多讀多背來享受這篇經典美文帶來的樂趣吧。
再比如我讀《論語》的時候。我對《論語》和它的作者有更好的理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逐漸知道,我們的許多風俗和禮貌用語最初來自《論語》,2500多年后仍有如此深遠的影響,在世界許多地方也廣為流傳?!墩撜Z》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懶”。的確,學而不思則罔,得不償失;如果只思考不學習,會很迷茫,不確定。它教人學會動腦,不是盲目搞海戰術,而是學會思考和總結。只有在努力的基礎上學會思考,一個人的學習成績才能靠上一段樓梯。如果你只是思考,不學習,就像種莊稼一樣,不勞而獲。以這句話為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工作中要注意方法,不要急于求成,才發現是死路一條,時刻反思自己的工作,通過反思提升自己。并且時刻提醒自己,只有親自付出,才有可能有回報,不要有坐等天上掉餡餅的想法。只要你有可行的想法,你就應該試著把它們付諸行動。《論語》不僅教會了我工作,也教會了我做人。所以,我堅信,只要每個人都能明白《論語》的真諦,你的人生就不會遺憾。
閱讀中國經典不僅擴大了我們的閱讀量,還潛移默化地塑造了我們的思想和行為,讓優秀的中國經典永遠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繼承和發揚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美德征文(篇6)
早上,秋高氣爽的時候,我們的快樂妞妞團隊舉行了第二次團隊活動,跟著課本來到何方街和吳山廣場尋找中國傳統文化。
進入何方街后不久,我們看到一家商店前面有一個廣告牌,上面寫著一條卡通龍和“龍須堂”兩個大字。一個叔叔在里面忙著做事情,一個阿姨叫我們上去看看。我們往前看,舅舅面前的柜臺上有一盆花,芝麻,白糖餡。我看到他從抽屜里拿出一把白色細羊毛之類的東西,從鍋里舀了一勺餡料,放在“羊毛”里,然后卷成方形的“棉被卷”,放在旁邊的盒子里。很快盒子里就有了十條小“被子”。這是蘆筍糖嗎?不知道味道怎么樣。這時,旁邊的阿姨說:“小朋友,買點蘆筍糖!”
看到我們都感興趣,我媽拿出錢給我們買了一盒。新烤的蘆筍糖是我們的!大家都拿了一個,開始津津有味的吃起來。我迫不及待地把一整塊蘆筍糖放進嘴里,有一半露出來了,嘴里的糖一下子就化了。太黏了,旁邊的小朋友都笑我?!澳憧幢R志堅,像不像龍須?”“你吃得這么快怎么能嘗出來?怎么能寫日記呢?”我趕緊把露在外面的糖咬掉,慢慢吃。甜絲絲的花生和裹著糖的芝麻非常好吃。我吃了一塊,舔了舔嘴。哦,我下巴上真的有胡子!我讓我媽給我拍一張“胡子”的照片,然后我伸手抓起一塊蘆筍糖就開始吃。一邊吃,一邊看盒子上的介紹。原來龍須糖至少有500年的歷史了,龍須糖是用麥芽糖提取的精致銀絲精制而成的,它的名字是明朝皇帝鄭德給的。
吃完蘆筍糖后,我們去了方慧春堂,參觀了這家建于1649年、364歲的老中醫商店。然后看了神奇的吹玻璃,有趣的拉電影,捏糖人,品嘗了糖蝴蝶和杭州著名的丁盛蛋糕,體驗了抖空竹的民間活動。最后我去了朱炳仁青銅雕刻博物館,看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青銅雕刻藝術。
一個上午很快就過去了,我們探索傳統文化的旅程也結束了,大家帶著極大的焦慮離開了武山廣場。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美德征文(篇7)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他們就像天空中的星星,有無數的節日,如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和春節。我最感興趣的節日是春節。
因為家家都要包餃子,吃年夜飯,守年夜飯,有一個關于春節由來的小故事,現在就給大家講講吧!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年的野獸,在除夕夜出來傷人,于是人們開始想辦法除掉它。慢慢地,人們掌握了它的習性,發現它怕紅怕聲,于是在除夕點起鞭炮,放上紅紙。年看到聽到這些事,嚇得跑開了。
春節是我最開心的時候,因為那時我會和媽媽一起包餃子。我先拿起一塊面團,用筷子挑了一點餡,小心翼翼的包好。不一會兒,餃子就像耳朵一樣被包起來了,我就包了十幾個。今年的春節好開心啊!
我喜歡春節,并以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