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習時代楷模的作文
每個時代都有一個時代的領跑者,關于學習時代楷模的作文怎么寫?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關于學習時代楷模的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學習時代楷模的作文篇1
看了俞敏洪的大學演講報告和經典語錄,我被他那幽默、風趣而富有哲理的話語震撼了。他人生中經歷的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深深地打動著我的心,催人奮進、讓人堅強。
當我看到:“你是否有過周游世界的夢想?”俞敏洪曾經帶著遠游的夢想和100元錢獨自出發,走到廬山,他為一個旅館打掃院子求得一夜安居;走到華山,他憑自己插秧的技能掙得10元錢,然后繼續上路。“只要你努力追求,總有辦法做到,人的真正能力就是可以隨時隨地地那自己的能力交換財富。”他希望同學們相信,世界是為你而存在的,要努力把它放在心中。
我認為俞敏洪說得非常對,正所謂“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先進的技術可以為你掙來錢,卻不會像物質交換一樣消失。不由又使我想起《恰同學少年》中的毛澤東與蔡和森曾在假期不帶分文,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寫出絕好的對聯換取不帶分文周游長沙的夢想。我想:大凡偉人們都有偉大的夢想,并都有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同時還都有不怕苦不怕累,敢闖敢干的精神。這些都是值得我去好好學習的。是呀!要想一計在身,不去刻苦的學習,再簡單的科學知識也掌握不了,別說周游世界,那將是寸步難行。
“如果去布達拉宮,你是選擇步行還是坐飛機?”同學們答案不一,俞敏洪用“鷹和蝸牛”的故事講述了“經歷的過程不同,收獲也不同,但在塔頂看到的世界是相同的。”鷹和蝸牛站在金字塔頂,它們達到了同樣的高度,鷹是一下子飛上去的,它覺得很平常很容易。而蝸牛是一步步爬上去的,很艱難但它很快樂,很珍惜頂部的風景和感覺。
看到這兒,他鼓我士氣,催我奮進,我知道自己不是雄鷹,但我一定要用蝸牛的精神向前、向上,拿出自己的真心用足夠的耐力和耐心讓時間來驗證。我的目標是金字塔的頂端,去飽覽世界的美好風光。
俞敏洪說“猶太人顛沛流離,卻依然是世界上富裕的民族,原因之一是他們的孩子在出生時就被告知:什么都不屬于你,除了你的頭腦中的智慧和創造的技能。”他們懂得用自己的智慧去創造財富。我想到在我們周圍還有一些人,不知道學習,常常是比吃比穿,自己只會伸手向父母索要,不懂得自食其力,這很值得我們深思。深思之后,覺得我們已經是中學生了時不我待,我們應該從現在起奮起直追,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習,學好每門功課,為將來掌握高端的科學技術打下良好的`基礎。
俞敏洪的經典語錄多如牛毛,激揚文字,指點迷津,他之所以能成為時代的強者,就是因為他博學、善思、勤奮、堅強……他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關于學習時代楷模的作文篇2
—奮斗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的“農民院士”
朱有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云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云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我國著名植物病理學家。多年來致力于農業科學研究,取得多項重大科研成果。朱有勇主動投身脫貧攻堅事業,帶領團隊扎根深度貧困的云南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用科技成果帶動村民發展冬季土豆、林下三七等產業,培養了1400名科技致富帶頭人,將自己的專利給農民,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改變了當地貧困落后的面貌。被譽為奮斗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的“農民院士”。
朱院士扎根鄉村為農民的精神深深地感染、激勵著我們,他是云嶺大地涌現出的時代楷模、是不忘初心、甘于奉獻的時代楷模、是我們身邊最直接、最現實、最生動的學習榜樣。他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典型性和代表性。是初心使命的忠誠踐行者,是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是奮斗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的“農民院士”。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向朱有勇同志學習,學習他自覺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奮斗,學習他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真心實意為老百姓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的崇高精神。朱院士用最真實的故事告訴我們,不忘初心、腳踏實地、為民奉獻的黨員干部是什們樣的。
作為基層組織的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更要以朱有勇院士為榜樣,弘揚奮斗精神,凝聚奮進力量,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要深入學習_____,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有擔當、有作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像朱院士這樣甘于奉獻,堅信我們的國家會越來越好,人民的的幸福指數會越來越高。
關于學習時代楷模的作文篇3
他帶領團隊扎根邊疆村寨,用科學知識幫助農民發展致富產業,用 “神器土豆”、“有機三七”、院士指導班等帶動一個個村寨擺脫貧困;他出身農家,對土地和農民有深情厚誼,懷抱“讓農民過好一點”的樸素愿望,被人稱為“農民院士”,而他自己說“我就是一個會種莊稼的農民”。
會種莊稼的農民朱有勇,好生了得,人稱“農民院士”一位“頂天立地”的農業科學家,一位脫貧攻堅主戰場的奮斗者,一位不忘初心、踐行使命的共產黨人,他是廣大黨員干部學習的榜樣。
學習朱有勇忠誠擔當的崇高精神,積極投身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偉大事業,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作出應有貢獻。朱有勇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積極投身到脫貧攻堅的行動中,主動到深度貧困區域承擔扶貧任務,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改變了當地貧困落后的面貌。面對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難中之難,我們更應有迎難而上的勇氣、堅定不移的信心,在脫貧攻堅中充分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學習朱有勇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思想境界。朱有勇心里裝著祖國、裝著人民,時刻以國家和人民利益為重,以自己的付出和犧牲促進社會進步、增進人民幸福。“讓農民過好一點”,一句承諾映照一位共產黨人的一輩子、一名共產黨人初心不改的一生。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道路上,我們要向朱有勇那樣,滿懷對祖國對人民的無限熱愛之情,自覺把個人價值追求與黨和人民的事業緊緊聯系在一起,把個人的奮斗融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歷史進程,積極投身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偉大事業,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作出應有貢獻。
學習朱有勇埋頭苦干的敬業奉獻情懷。把論文寫在大地,把農民裝在心里。他“看到科研成果在千萬戶農民家里開花結果,比拿多高的獎金、發表多重要的文章都更高興。”脫貧攻堅最前線就是他的戰場,在偏遠的村寨一待就是5年。他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間地頭,與少數民族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改變了當地貧困落后的面貌。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更多的“農民院士”;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需要更多的時代楷模,朱有勇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敬業奉獻見賢思齊的新時代標桿。
關于學習時代楷模的作文篇4
戴玉超同志作為國網固鎮縣供電公司輸電運檢班班長,20歲參加工作,在熱愛的供電部門苦苦耕耘了二十五個春秋。二十五年來,他一直扎根一線,工作任勞任怨,兢兢業業,做一名普普通通卻踏踏實實的電力工人。他崗位講奉獻,吃苦搶在前,他嚴格抓管理,安全放第一,他恪盡職守為電力,頑強拼搏盡我責,從一位青澀的毛頭小伙子成長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老師傅,一位深受群眾稱贊的崗位能手,一位領導和同事信得過的優秀班長。在他身上有那么多優秀的品質,作為一名電力員工來說,我們要學習的太多太多。
通過學習勞模精神,使我充分認識到勞模“愛崗敬業、為國為民的主人翁精神,爭創一流的、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艱苦奮斗、勇于拼搏的精神,勇于創新、改進的開拓的精神,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老黃牛’精神,甘于奉獻的精神、樂于服務的忘我精神,緊密協作、關愛的團隊精神”,是各行各業、各崗位在千變萬化的復雜社會環境下不斷前進的精神保障。
作為每一個有責任的社會人,我們要學習勞模精神,樹立起“愛崗敬業、為國為民”的主人翁精神,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創新,尋求突破,克服一切困難,為社會的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習勞模那種堅定理想信念、以民族振興為己任的主人翁精神。勞動模范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突出的業績,就是因為他們始終有著為祖國、為社會、為人民干好事業的堅定理想信念,我們就是要像他們一樣,志存高遠,立足本職,愛崗敬業,扎實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為社會進步做出積極的貢獻。
學習勞模那種勇于創新、爭創一流的、與時俱進的進取和開拓精神,我們要在不斷總結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大膽尋求革新,創新工作方法。
學習勞模那種艱苦奮斗、勇于拼搏的精神,勞動模范的先進事跡充分說明了事業是實干出來的,求真務實、兢兢業業工作,就是我們學習勞模的的最好行動。
學習勞模那種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老黃牛’精神,甘于奉獻的精神、樂于服務的忘我精神,
勞模精神是時代的旗幟,大力弘揚勞模精神,我們就要牢固樹立“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的人生態度,進一步擴大公司勞模的社會影響力,傳遞正能量,引領新風尚,黨員干部要帶頭學習勞模,廣大員工要比學習、比工作、比奉獻,積極營造公司上下學習勞模、宣傳勞模、爭當勞模的濃厚氛圍。像我們身邊的勞模一樣,從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平凡小事做起,以自身的實際行動,說真話,走正道,辦實事,積極投身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中去,銳意進取,工作干一行愛一行,任勞任怨,愛崗敬業,務實奉獻,為固鎮電力事業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關于學習時代楷模的作文篇5
“我們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擁抱時代。”5月4日下午,由云南師范大學團委、校工會、云南省高等學校教師教育聯盟辦公室聯合主辦,校學生會承辦的慶祝五四青年節“最美云師人”先進事跡分享會在呈貢主校區匯學2幢101報告廳舉行。
全國先進工作者、云師大能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張無敵教授,云南省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十佳標兵”、云師大歷史與行政學院院長何躍教授,20__年度云南十大新聞人物、云師大外國語學院美國外教包瓊老師,云南省“技術能手”、云師大文學院周華副教授應邀為我校500余名師生帶來了精彩感人的事跡分享。學校劉宗立副校長出席分享會并作總結講話。
張無敵教授首先以《沒有云師大,就沒有我》為主題開始自己的深情分享。張教授長期奮戰在科研工作第一線,從事沼氣利用、燃油開發、清潔燃料、氫氣利用等方面的能源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張教授表示,自己在從事科學研究時雖然辛苦,但是很開心,因為云師大這個溫暖的大集體,給了自己展示價值的舞臺。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悟鼓勵在場的青年大學生們,要腳踏實地,立志高遠,為他人、為社會、為國家做一點實事,并從中感受快樂。張教授的話語樸實真摯、飽含深情、催人奮進,贏得了現場聽眾的熱烈掌聲。
何躍教授飽含深情地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和感悟,特別分享了對學校的感恩之情。一句“感激母校把我推上了榮譽的前臺,感激母校以博大的胸懷接納我”,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曾身患癌癥的何教授在學校的關懷和同事的鼓勵下,背著化療棒去給學生上課。艱難的過程使他明白,“我們不該讓周邊痛苦的面孔來埋沒自己的夢想”。何躍教授專門從事跨境民族教育研究,這讓他更加擔心國家以及國家邊境安全,強烈的責任感使他更積極地去關愛跨境民族學生。他心懷祖國、忘我工作、關愛他人的精神,讓大家由衷敬佩。
包瓊老師是一位美國人,但她大部分的生活時間都在中國。她認為讀書是每個學生都應該做的事,因此包瓊老師把很多的精力致力于圖書館的建立。幽默而風趣的一句中文“不會吧”,表達了當她獲知得到和楊善洲一樣的榮譽時的驚喜。“只要你想做,任何事都可以做。”是包瓊老師給云師青年學子的鼓勵。最后她用簡潔而深情的話總結自己的分享――“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為自己是云南師大的老師而自豪,希望所有的學生都能因自己是云南師大的學生而驕傲。”勇敢逐夢、熱愛教育的包瓊老師,以她的愛心奉獻贏得了師生的敬重。
周華老師用學者的智慧與大家分享了他對“師道”的理解和對大學的感悟。他重新調整了《師說》中“傳道授業解惑”一語的順序,認為第一層次是授業,第二層次是解惑,第三層次是傳道。他認為老師應該“致業”,而不僅僅是“職業”。同時,他希望同學們主動給老師創造“解惑”的條件,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周老師認為,大學是學習新知的殿堂,大學老師應該傳播人文精神,進行人文思想的培育和啟蒙。最后,他特別表達了對學校的感激,認為是云南師大給了自己榮譽和信心。
四位嘉賓的精彩分享,讓同學們深切感受到勞動模范、新聞人物身上的優秀品質,進一步堅定了追尋夢想、履行使命的信心和決心。在現場互動環節中,同學們紛紛舉手與嘉賓交流互動,現場頻頻爆發熱烈的掌聲。
劉宗立副校長在分享會上作總結講話,受學校黨委書記葉燎原教授、校長蔣永文教授的委托,他代表學校向全校的青年學生和青年教師致以節日的問候。他強調,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是社會的未來,只有按照_____在與北大師生座談時提出的“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要求,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希望我校廣大青年學子以分享先進事跡的張無敵教授、何躍教授、包瓊老師、周華老師以及其他工作、學習、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先進人物為榜樣,樹立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理念,立志高遠、勤奮學習,扎實工作、銳意進取,勇于創造、艱苦奮斗,書寫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青春華章!
最后,全體人員起立高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歌。在鏗鏘的團歌聲中,分享會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