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如何防暑降溫
三伏天如何防暑降溫?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 三伏天如何防暑降溫,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伏天如何防暑降溫
口渴后不宜狂飲
勞動和運動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飲用白水,應適當補充些淡鹽(糖)水,因為大量出汗后使人體內鹽分丟失過多,如不及時補充鹽分,則使體內水、鹽比例嚴重失調,導致代謝紊亂。
不宜過量飲酒
人體在夏季受氣溫影響極易積蘊濕熱,而濕熱過盛又是誘發皮膚發生瘡癰腫毒的病因,若大量飲白酒,更會助熱生濕,無異于火上澆油。
常備防暑藥物
盛夏酷暑,高溫燥熱,常使人們食無味、睡不香,容易出現頭暈、頭痛、乏力,甚至惡心、嘔吐等癥狀,為了安全度夏,家庭應準備一些防暑藥物,常見的藥物和食物有: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清涼油、金銀花、菊花、荷葉、西瓜。
學會睡好午覺
夏日,日長夜短且天氣悶熱,睡眠時間少,睡眠質量差。如能午后稍睡片刻,猶如給大腦充電,有利體力恢復。
濕度運動
“生命在于運動”,但年老體弱和平時缺少運動者,萬萬不可劇烈運動,否則有害無益。
熱茶比冷飲效果好
防暑降溫,熱茶比冷飲效果好,而且維持的時間更長。茶中含有豐富的鉀。夏天出汗增多,常使鉀離子丟失過多,鉀與鈉共同維護細胞內外正常滲透壓和酸堿平衡,對神經、肌肉功能,特別是心肌的正常運動有重要影響,體內鉀不足時,常覺疲乏無力,食欲減退,耐熱能力下降,甚至導致中暑。夏日常飲茶,可補充人體鉀元素,提高耐熱能力,有效地預防中暑的發生。
為什么2023年的三伏天要40天這么久?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總稱。我國自古就流行的“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組成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其中,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案弊质恰凹?、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七個字,庚日每10天重復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只出現第四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如出現第五個庚日則為20天。這么一來,三伏天既可能是30天,也可能是40天。以今年為例,今年三庚日來得早,所以會出現立秋前一共有五個庚日的現象,因此就會延長中伏的時間。夏至日是6月22日,初伏開始日為7月13日,中伏是20天,8月8日立秋,末伏開始日為8月12日,三伏天總天數長達40天。
三伏天如何排寒濕
1、穴位貼敷:是一種外治療法,可以選擇溫經散寒、除濕的中藥打成粉,做成穴位貼,通過穴位的透皮吸收來去除寒濕。一般貼敷的穴位以后背膀胱經、脾經以及胃經的穴位為主,如果患者的寒濕之邪導致關節疼痛、不適,也可以貼敷在關節周圍的穴位及阿是穴上;
2、艾灸:也是一種外治療法,艾的強滲透力,又加上火的溫熱效應,通過艾灸關元、豐隆、三陰交、足三里、陰陵泉等穴位,溫補體內的陽氣以去除寒濕之邪。三伏天適合做督灸,也就是火龍灸,在后背整個督脈和膀胱經區域鋪上姜渣和艾絨,點燃以后溫暖督脈和膀胱經,扶助機體的陽氣;
3、拔罐:通過罐內形成的負壓吸附在穴位或者是皮膚表面上,可以將體內的寒濕之氣拔出來,但是做一次效果不明顯,需要按療程堅持做;
4、蒸桑拿:是在較熱的`環境中,通過熱讓身體出汗,使體內的寒濕之邪隨著汗液排出,但是蒸完要注意保暖并且及時補充水分。
除了以上方法,患者在三伏天還應注意飲食,避免吃寒涼的食物,以免加重體內的濕氣和寒氣。
三伏天曬背的方法
1、保證最佳時間
最好的曬太陽時間是上午10點以前,至少在下午3點以后。當紫外線較低、陽光較柔和時,就不會對人體皮膚造成太大刺激。
2、確保最佳時長
持續時間與人不同,年輕人的體內新陳代謝,鈣質的流失更快,需要更多的維生素,因為這個每天最好曬2個小時左右,可以分幾次完成,在老人們的曬背時間在半小時到一小時更好。
3、確保最佳的吸收方式
最好在背部曬太陽的地方吸收方法是直接到陽臺上或者是室外陽光,避開太陽,呼吸正常流暢。老年人可以在椅子上坐15分鐘,然后四處走動。有條件的人可以選擇把襯衫完全脫下來,讓陽光完全遮住背部,有些日光浴的意思,沒有衣服來阻擋,陽氣可以通過背部直接進入身體。
4、曬前準備
請注意,如果你脫下襯衫想要曬黑你的背部,你必須涂抹防曬霜。例如,你可以選擇戴帽子或用傘遮住你的頭,當你在夏天曬你的背部。頭部不適合長期暴曬,可能會出現頭痛。
三伏天日期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干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歷年的6月21日,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個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
十天之后,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進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進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個庚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初伏);十天之后,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進入了第二伏(中伏)。
十天之后,又是一個庚日,但是還沒過立秋,再過十天(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進入了第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