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一學校家長義工護送學生進校引發對校門口疏堵的關注
&bsp; 現如今,學生上下學的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之一。為了學生上下學的安全著想,不少學校紛紛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同時,也引發了一些問題。日前,廣東一學校家長義工們組成小組護送學生進校,同時也引發人們對校門口疏堵的關注。
校門口上、下學的堵車之痛,對于不少老城區的學校而言是一個老問題。在順德容桂一小學,家長義工們組成小組,擔任學生上學和放學&ld;接送工&rd;的角色。開車送孩子上學的家長不必再行車至校門口,開往指定地點后家長義工接送至校門口。此舉為校門口的疏堵提供了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但在執行過程中也受到一些爭議。
家長義工在接送學生。
家長義工協助指揮車輛通行。
記者了解到,實際上在禪城,義工接送學生上、下學早已成為了校門口疏堵方案之一。為讓這一模式能夠發揮更好的效果,禪城就將原來的學校門口&ld;安全島&rd;模式升級為&ld;警家校&rd;三方共建的校園護暢模式,增加警方力量并對家長義工進行了系統的培訓。
小黃圃小學位于順德容桂,是眾多順德老城區里學校的典型代表。記者了解到,該小學被當地居民宅&ld;包圍&rd;,進入學校的路也較窄,不足兩個車道寬窄。
&ld;下雨天非常考驗義工的接送工作。&rd;邵文海是小黃圃小學的家長義工組長之一,他告訴記者,于學校的區位因素所限,校門口堵車現象非常嚴重。為了緩解堵車,以他為代表的多名家長便主動擔任起了學校學生&ld;接送工&rd;,開始執行這一疏堵方案。小黃圃小學負責人黃老師表示,學校要求開車送孩子上、下學的家長將車停在校外150米開外的一個指定地點,無需再駛入校門前,而家長義工就上前接送車內孩子,引導及監管孩子安全入校。
邵文海告訴記者,過去家長開車送孩子上、下學,停車后放下孩子的一個過程需要幾分鐘,而陸續而來的車輛也重復相同動作。如果前面的車不及時離開,后面的車就造成路堵。&ld;現在學校規定,家長把車停在校外指定地方,若車里有孩子家長就主動搖下車窗,我們看到&ls;信號&rs;就主動開車門接走孩子。&rd;邵文海說,這個過程只需要數十秒的時間,而家長的車輛馬上就開走,不再停留。
&ld;實行后,校門口的路堵現象緩解了很多。&rd;黃老師說,過去學校因為路堵問題,浪費了不少正常教學課時。&ld;下雨天的一早,第一堂課的時間都要推遲半個小時,因為很多學生仍堵在路上。&rd;黃老師說。
黃老師告訴記者,過去學校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進學校的車必須單行,東面的小店旁的路進,再西面的牌坊出來。&ld;主要還是道路太窄,不少佛山老城區的學校都面對同樣問題。&rd;黃老師說。
記者走訪禪桂地區的老城區,發現在上、下學高峰期,家長集中使用私家車接送孩子,導致校門口確實存在容易擁堵的情況。比如在同華路的鴻業幼兒園,早高峰時幼兒園門口臨停車隊一直從普瀾二街路口延續到幼兒園南側的公交站。有家長甚至占用第二車道,冒險打開車門送孩子從車流縫隙中跑到人行道上。
據了解,為了疏堵,早在幾年前,小黃圃小學及教育部門積極與周邊居民協商擴建入校的道路,但因為種種爭議而被擱置。黃老師解釋,過去老城區的住宅區缺乏規劃,因此各類基建設施的新建或改善都需要面臨著一些問題。&ld;學校的異地務工人員子女入讀的數量增多,因此學生往來學校頻率增加,安全成為了首要問題。&rd;黃老師說。
早期為了疏堵,學校請來了治安人員,維護校門口的安全秩序及車輛停放,但是效果不佳。&ld;治安人員主要管的是校門,但對校門外的路堵無法管。&rd;黃老師表示,隨后家委會關注到了此情況,部分家長便組成義工,開始實施義工&ld;接送工&rd;形式來疏堵。
&ld;每天7時不到就要到校,都有固定7人左右的義工家長現場執勤。&rd;家長義工之一的祖佳巍告訴記者,擔任&ld;接送工&rd;的角色后,感受到家長擔責會更多。&ld;學生全部入校后才收工再返回自己的工作崗位。&rd;祖佳巍說。
為了執行該疏堵方案,學校和家長義工前期做了不少學生家長的溝通工作。不過,依然有家長表示,學生還是自己親自送往校門口會更好,因為難免在小段路途中或存在安全隱患。
除此之外,此舉還受到了周圍街坊的質疑。他們表示,家長義工或存在有償服務嫌疑。為了消除誤解,邵文海及其他志愿從事該服務的家長們做了不少工作。&ld;我們的工作是完全公益性質,免費的。&rd;
實際上,禪城早在前年開始,就推行類似在學校或者幼兒園門口設置&ld;安全島&rd;的模式,義工將學生從車上接下,再送進幼兒園。記者此前也曾就該接送模式進行調查,結果發現,4655%的家長不放心將孩子交給義工,其中近七成(即總數的326%)表示擔心孩子安全,擔心有人冒充義工接走孩子;有家長則表示&ld;早高峰&rd;孩子太多,怕義工人員不足;也有家長擔心孩子太小,義工無法照顧到孩子生活細節;還有部分家長純粹從情感角度出發,認為親自送孩子才放心。
而義工在學校門口區域指揮交通,能否服眾也是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小黃圃小學的家長義工組長邵文海回憶,自己一開始做&ld;接送工&rd;的時候,一次有家長開車將孩子送到路口時,自己示意讓車停下,隨后敲駕駛員位置的窗戶希望家長配合執行疏堵方案,結果差點&ld;吃&rd;了一記對方家長的棒棍。
無獨有偶,類似的一幕去年3月也在禪城一家小學門口出現。當時一女車主駕駛白色轎車,不顧攔在車前的一位身著綠馬甲的義工,駕車繼續向前行駛。這位義工被推出了十幾米遠,所幸未造成受傷。
這一起事件,也引發了&ld;家長義工疏導交通會否合適&rd;的討論。一位多年從事警務工作的內部人士指出,學校組織家長義工在上、下學高峰時按照&ld;安全島&rd;的模式協助疏導交通,這樣做的用意當然是好的。但從一些個案來看,家長義工還是需要接受過培訓,才能夠避免不必要的沖突發生。
對于目前實施的模式,有校長擔心,萬一義工接送孩子過程中出現問題,校方和義工家長都難以承擔。因此,校方更希望這一過程有交警部門介入指導監督。
記者了解到,今年新學期起,禪城就將原來的學校門口&ld;安全島&rd;模式,升級為&ld;警家校&rd;三方共建的校園&ld;護暢&rd;模式,首批在禪城18所小學推行。
據介紹,&ld;警家校&rd;護暢模式是在原來教育部門&ld;家校&rd;共建的基礎上增加警方力量。通過統一護暢區域建設、統一標志標識、統一崗位職責、統一護暢管、統一考核激勵,實現護暢區無車化、有序化。
記者從禪城區教育局就了解到,這一&ld;警家校&rd;護暢模式實施一個多月,禪城18間學校門口車輛平均通行率提升三成到六成,各校園周邊交通環境改善明顯。
針對一些還沒有警方力量加入的學校,考慮到護暢隊伍沒有執法權,禪城公安今年也專門設置了一個曝光臺。對那些不聽勸導、逆行、亂占道的行為,護暢隊伍可以拍照并將其發在曝光臺,禪城警方后續會對這些不文明車輛進行加重處罰。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黃子寧、陳昕宇 曾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