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中學為應對高考改革 引入手機學習進校園
&bsp; 高考,事關每一個學子的命運,牽動著萬千家長的心。而高考改革,是教育體制改革中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和熱議。眼下,高考改革即將到來,為了更好的應對,重慶市部分中學引入手機學習進校園,幫助廣大學生積極備戰。
中新網8月3日電 &ld;千軍萬馬過獨木橋&rd;,這說的便是高考。它牽動的不僅是千萬莘莘學子的命運,還有全國五萬余所高中,上百萬名教師的心。為應對2021年即將到來的高考改革,重慶市部分中學已經開始未雨綢繆。2016年5月重慶市江津實驗中學加入&ld;全國中小學生智慧監測與評價服務工程&rd;,正式開啟了學校高考改革的籌備工作。
&ld;全國中小學生智慧監測與評價服務工程&rd;是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主辦,全國中小學智慧監測與評價中心承辦的中小學生成長監測、評價與服務的教育創新體系,其目的是通過記錄學生成長性分析大數據,動態監測與診斷學生的學業情況,為高中生的學科選擇做出指導性建議。這是迄今為止,教育部在體制內推行的第一個完全基于手機(包含老師端、家長端、學生端)的移動互聯網教育項目。
從傳統的文分科到學科自主選擇,實驗中學主管教學的李老師和其他教師一樣,對如此巨大的變革感到一時難以適應。&ld;加入全國中小學生智慧監測與評價服務工程就是為了幫助參加新高考的學生,通過大數據分析與學業評價系統讓學生們選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科,進而為高考的專業選擇提供服務。&rd;李老師說道。
但讓李老師頭疼的是,學業評價系統需要承載于學生的手機上,利用APP記錄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但現實情況是,絕大部分學校都在禁止學生攜帶手機進入校園。因為老師們知道一旦手機進入學校,課堂紀律必將蕩然無存。
&ld;全國中小學生智慧監測與評價服務工程&ld;是一個面向全國四十萬余所中小學的項目,為保證學生能使用手機正常學習而不受到&ld;游戲干擾&rd;,該項目在學生手機中集成了一款名為&ld;袋鼠家&rd;的校園智能設備管控系統,保證學生的手機在上課和寫作業時受到&ld;智能管控&rd;,只允許使用指定的應用,卻禁用所有的游戲且限制社交工具的使用時長,這才保證了課堂紀律與教學質量。
對于用手機學習,李老師原本是堅決反對的,但&ld;袋鼠家&rd;的管控系統讓李老師的擔心成了多余。不論課內還是課外,&ld;袋鼠家&rd;都可以助力學生的學習。老師可以設置每天的作業時間,幫助孩子提高專注力。寫作業期間手機禁用,或者只能使用學習APP,提高學習效率。
從2018開始,各地的高考改革紛紛啟動,各個高中都在積極備戰。越來越多的學校像江津實驗中學一樣,開始加入智慧監測與評價服務工程。而這種項目正是因為采用了全新智能設備管控方案,才使得移動互聯網教育項目在國內的校園里真正地普及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