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體質健康調查:學齡越大體質下滑越明顯(2)
說到提升健康體質,無外乎是運動和飲食。如何鍛煉有效?如何吃得健康,記者請專家為家長和學生支招。
怎樣鍛煉才有效?才能提高體質健康?
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寧波市體育學科骨干王亞達把脈診斷:&ld;現在的孩子都說在鍛煉,但是有些其實也不是鍛煉,隨便跑幾步、踢個腿就會有效果嗎?&rd;王亞達指出,鍛煉既有量的要求,還有強度的要求。每天要求鍛煉一小時,強度要在中等以上,也就是鍛煉時感覺比較費力、心跳加速、呼吸加速。而且鍛煉也并不是單一的,中小學生要加強力量練習、柔韌鍛煉、平衡鍛煉、協調性鍛煉等等。
王亞達給青少年學生開出&ld;運動處方&rd;:建議每隔一天進行一次大強度的鍛煉,如:耐久跑,接力賽,籃球或足球對抗賽等,強度達到&ld;氣喘吁吁,精疲力竭&rd;才有效。
&ld;課業負擔重,平常沒有時間運動該怎么辦?&rd;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擾。王亞達建議家長要利用課外與閑暇時間,制定家庭鍛煉計劃。根據孩子弱點進行針對性訓練。
&ld;體育鍛煉沒有絕對高效的手段,貴在堅持。&rd;王亞達指出,鍛煉之后要注意疲勞恢復。好多孩子在進行完大強度的運動后,幾天里不想繼續運動了,主要還是疲勞恢復沒做好。運動后,鼓勵孩子積極放松,身體上,可以進行肢體按摩,運用拍打法、抖動法,對下肢(腿部)做有效的放松,上肢力量鍛煉(手臂)也是同樣。心上的放松方法,可以聽聽音樂。
同時,王亞達也分享了他的運動心得,&ld;堅持鍛煉是一句口號,意志力才是貫穿個運動鍛煉的主線,唯有培養意志力,堅持下去,鍛煉才能夠收到實際效果。&rd;他認為:合地調配學業與鍛煉的時間,互相促進、相互調節才能讓學生真正做到勞逸結合、腦體結合。
&bsp; | 時長 | 運動項目 | 運動場地 |
日常 | 30分鐘 | 跳繩、折返跑、變速跑、越野跑或力量訓練 | 門廳、空地、校區道路、小區樓下、公園 |
假期或 雙休日 | 1小時左右 |
體質健康,除了運動,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飲食。吃好、運動好,體質健康才能好,當然還要睡好。
寧外從本學年開始,學校家長委員會調了小賣部商品結構,僅供應飲用水、純奶酸奶、面包蛋糕和日用品四類,把高糖、油炸、膨化等飲料零食&ld;請&rd;出學校超市,同時還加強了膳管會工作,學生、家長、教師共同參與食堂的管與監督。
&ld;這種做法非常好。&rd;王亞達說:膳食營養補充對體質健康的提升幫助很大。青少年運動期間多多攝入蛋白質,以及多種維生素;多吃蛋類、精瘦肉類,多喝牛奶。&ld;目前,好多青少年學生運動后喜歡喝雪碧、可樂,其實這類碳水化合物還是少喝為妙,口味雖好,但高糖分,對生長發育不利。&rd;
他認為:好多肥胖兒童與青少年大多喜歡高糖分(甜食)、高脂肪、高熱量的食品有關,這些食品的攝入后容易形成脂肪堆積。所以,膳食與營養是很關鍵的一環,耐力素質與力量素質的提升計劃中要求膳食清淡加蛋白質、維生素的補充以及水分的及時補充。
&ld;現在的孩子,家長一般都是孩子喜歡吃什么就依著孩子,有些時候,還真是不好掌握。比如我,對于孩子的偏食方面其實也是很頭疼,孩子素菜不喜歡,需要很耐心、細致的鼓勵。&rd;他說,&ld;營養方面,考驗著家長們的手藝,如何把營養豐富的蔬菜,做成孩子喜歡的口味,是門大學問。所謂動之以情曉之以,目的也是給孩子身體素質的提高做好配套支持。同樣的蔬菜沙拉,為何國外與國內是兩種口味。國外美味的蔬菜沙拉給了我們些許提示。&rd;
主食 | 菜肴 | 最佳進食時間 | &bsp; |
饅頭或面包 | 雞蛋、蔬菜、牛奶或豆漿一杯 | 7:00-8:00 | 早餐 |
先喝湯 米飯適量 | 蔬菜、魚、瘦肉 | 12:00-14:00 | 午餐 |
粥類 | 蔬菜、雞肉,不宜吃甜食或高脂食物 | 17:00-19:00 | 晚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