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中考搖號果真能成拯救青少年體質的強心劑?
教育不斷發展的同時,青少年體質現狀日漸成為人們共同關注的話題,正所謂,強健的體魄是成才的本錢,意思就是,如果身體不好,還有能力和精神去對待學習或是工作嗎?于是,在當下這個社會大環境下,河南鄭州采取了新的措施來拯救青少年的體質——體育中考搖號,但是這樣真的有效果嗎?
入冬以來的河南鄭州,不時“造訪”的霧霾困擾著當地百姓,人們參加戶外體育活動的頻次大為減少。記者在1月10日抵達鄭州采訪的當天,PM2.5的指數超過400,達到嚴重污染程度。雖說記者是為采訪鄭州體育中考出臺新政策而來,但約采的兩位初一學生家長顯然對空氣質量的焦慮更甚,“隔幾天就來一次霧霾,我們的孩子該如何鍛煉?又該如何應對分值和難度都提高的體育中考?”
如果說對體育納入中考的態度,家長此前的關注點更多集中在是否加重了學生負擔的話,那么現在,他們計較的則是孩子能不能在體育考試中拿滿分或少丟分,因此,對于他們來說,霧霾天影響的不僅僅是孩子的健康,更是孩子中考的分數。
體育考試無奈之下不斷升級
1月6日,鄭州市教育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自2018年起,鄭州市初中應屆畢業生中招體育考試項目由原來的“必考項目+考生自選項目”,改為“必考項目+搖號統考項目+考生自選項目”。
“搖號”二字對于中國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買房搖號,買車搖號……但凡需要限量供應的商品都有可能通過“搖號”來決定求購者的命運。如今,鄭州的體育中考也開始“搖號”,這就意味著從2018年中考開始,鄭州的初中畢業生在體育考試上將失去很大的自主選擇性。依照新的體育中考政策,除了長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為必考項目之外,兩大素質類考試項目(素質類一包括跳繩、50米跑;素質類二包括擲實心球、立定跳遠)將由搖號決定當年考哪一類,然后再由搖號決定考哪一類中的哪個小項。同時,兩大技能類項目籃球運球和足球運球到底考哪項,也將由搖號決定。體育中考的自選項目,則將從考生未被搖號選中的素質類項目中選擇一個小項。
劉先生的女兒在去年秋天升入鄭州一所名校的初一就讀,聽說鄭州體育中考的這一新政策之后,劉先生回憶自己當時只是發了下牢騷,很快就開始考慮如何加強女兒的體育鍛煉了。劉先生很清楚,鄭州的體育中考分值在不斷加大,今年已經增加到70分。他表示,既然中考體育項目的分值在增加,那么,考試難度的提升也早在家長們的預料之中。實際上,鄭州體育中考將采取“搖號”的傳言在當地已經瘋傳了一兩年。
“用‘搖號’的辦法就是為了避免學生‘考什么、練什么’,防止體育偏科。”鄭州市教育局體衛藝處處長高百中1月11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按照鄭州目前的體育中考政策,考生除了長跑是必考項目之外,素質類和技能類中的小項均為考生自主選擇。出于對考分的追求,相對更容易考取高分的小項成了絕大多數考生的選擇。高百中告訴記者,以“素質類一”的兩個小項跳繩和50米跑為例,大多數考生選擇相對容易拿高分的跳繩,而很難通過反復練習提高成績的50米跑則明顯受到考生冷落。情況更為嚴重的是技能類的籃球運球和足球運球的對比,據高百中介紹,去年鄭州體育中考,95%以上的考生選擇籃球運球,僅有不足5%的考生選擇足球運球。因為對于籃球、足球均不擅長的絕大多數普通學生而言,應付籃球考試顯然要比足球容易得多。
為了改變體育中考不同項目之間嚴重的冷熱不均,也為了督促學生能夠更加全面的參加體育鍛煉,鄭州市早在2014年就開始著手研究體育中考的搖號辦法,并在今年正式出臺了采用搖號辦法的體育中考新政策。
“搖號”利弊兼有難說對錯
依照將在2018年采用的體育中考搖號辦法,鄭州市的初中畢業生直到九年級(即初三)第一學期期末才會得知當年的體育中考究竟考哪些項目。在鄭州市第七中學初中部體育教師石磊看來,由于考生們需要參加鍛煉的項目增多了,考生、家長、學校對體育運動的重視程度肯定會進一步提升。
同時,“考生們‘考什么,練什么’的情況肯定會有所改觀,”鄭州市第三十九中學體育教師婁穎表示,“過去,考生們肯定會早早選好了相對好練、容易拿分的項目,然后就反復練習這些項目。以后,肯定不能這么干了,納入體育中考范圍的項目都得練。”
在鄭州一名初一學生家長陳先生看來,從2018年那一屆初中畢業生開始,學生們的體育中考難度將增加至少一倍,“按照現在的考試辦法,考生在必考項目之外,只需要再練3個項目,但從2018年那一屆初中畢業生開始,考生在必考項目之外,需要把現在的所有6個選考項目全部練到一定程度,因為等到搖號結果出來后再練,只剩下3個月左右的時間,肯定來不及。”
現在,初中生基本上從初二開始,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要內容就圍繞體育中考項目進行了,隨著體育中考難度的增加,初中生勢必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備考。陳先生已經決定,自己的孩子在這個寒假結束之后,將立即在業余時間開始體育中考項目的練習,也就是說,他家孩子體育中考的準備時間從初二提前到了初一下學期。
婁穎表示,新政策之后,體育中考的壓力無論是對考生、家長還是對學校都加大了。可以預見的是,學生們練習的體育中考項目會比以前更多,因此花在體育運動上的時間會更多,學校、家長對學生的身體鍛煉情況也會更加關注。
但一個新問題也很可能隨之而來。當一名初中生的體育中考備考時間從初二提前到初一時,他的整個初中生涯的體育記憶可能都與體育考試聯系在一起。原本在初一才有的些許與中考無關的體育活動機會可能也會消失殆盡。
而作為學生家長的劉先生、陳先生,都對霧霾問題表示焦慮。體育中考增加分值、提高難度意味著學生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體育鍛煉上,但霧霾天學校必須暫停戶外體育活動,那么,又有多少學校可以提供具備空氣凈化條件的室內體育場地呢?
在華東師范大學社會體育系主任楊劍看來,學生除了在學校參加體育活動之外,幾乎沒有條件在社區參加體育運動,這也是一大問題。受體育中考加大分值和難度的影響,學生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參加體育活動,但僅靠學校場地能解決問題嗎?有些學校的體育場地和設施條件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如果社區的體育場地條件再不跟上,又缺少相應的社區體育指導老師的話,孩子們該怎么鍛煉?他們又該如何面對不斷加重的體育考試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