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教授30年前出書2015適合放開二胎獲封預言帝(2)
再回首
30年前寫《人口縱橫談》目的是什么?
當年人口問題大沒想到現在引關注
前天,揚子晚報記者聯系上了&ld;人口預言帝&rd;杜聞貞教授本人。雖然在網友中引發了巨大波瀾,但杜教授本人卻并不知情,根本沒想到自己三十年前的那本書竟然引起了這么大的關注。
關于當時寫作《人口縱橫談》這本書的目的,杜教授說:&ld;當時,經濟問題、人口問題在我國表現得都較為突出。經濟要發展快,人口要控制住,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向前發展。經濟發展了,人口得到控制了,這個事情就好辦了。于當時對于經濟發展等各方面的改革意見存在著較多聲音,因此,很多問題的爭論都比較激烈,各有各的看法。&rd;
記載&ld;神預言&rd;的書作《人口縱橫談》出版于1985年6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這本書還得到了國家給予的獎勵。杜教授告訴記者,《人口縱橫談》匯集了很多全國經濟和數學方面的學者的觀點,有一定的基礎,&ld;不是光講道的。&rd;
放開二胎預測如此精準是怎么做到的?
和數學經濟老師研究計算得結論
為了解決當時中國經濟和人口方面的突出問題,為日后中國的發展給出一些科學性的建議,杜教授聯手當時的經濟系和數學系的一些教師,共同研究了人口政策問題,通過科學的數據計算,給出了這樣一個看似輕巧,卻重勝千金的預測:&ld;到2015年后,開始生育率的第二個轉變,逐步過渡到生兩個,這樣下去,到一百年后,總人口大體降到977億。&rd;
杜教授是如何實現&ld;準確預言&rd;的?接受采訪時,杜教授謙虛地表示,國家制定人口政策是有科學根據、科學基礎的,在人口學方面的計劃、預測都要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ld;我只能從時間上稍微拉長一點,人口問題總是要解決的,要得到合的安排。&rd;
2015年的二胎政策,與《人口縱橫談》中所述幾無出入,這讓杜聞貞頗為欣慰。&ld;現今中國的人口政策從措施到執行都很好,這也正是因為有了眾多科學根據和研究的深厚基礎。&rd;這讓一個一生以科學為依據的老教授更感欣喜。
&ld;二孩預言帝&rd;對子女生二胎怎么看?
如今已四世同堂生不生看孩子意愿
退休后,杜聞貞生活閑適安穩,每天早上要散一個半小時的步,然后回家看看書,讀報紙。身體硬朗的他,在接受揚子晚報記者采訪時依然笑聲爽朗。
據了解,杜聞貞1949年入學南京大學,1952年從南大經濟系畢業后留校工作,曾經擔任過南大經濟系的系主任。1995年,杜教授從南大經濟系退休。退休后的杜教授喜歡關注新聞時事,常??磿磮箨P注我國的經濟形勢,也上網看看信息。 就在不久前,杜教授的孫女又給杜老添了一個曾孫女,之前外孫也已經生過一個曾孫女,如今杜教授一家已是四代同堂了。
&ld;至于現在的年輕人是否生二胎,那就完全取決他們自己的愿望了。&rd; -數說人口 計生政策40年變遷 中國少生了4億人 從1971年的&ld;一個不少,兩個正好,三個多了&rd;,到提倡&ld;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rd;;從單獨二孩政策順利落地,到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我國的生育政策從產生的那一天起就始終在實踐中不斷調和完善。國家衛生計生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司長毛群安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40多年來,我國于計劃生育累計少生了4億多人。
1971年:在當年制定&ld;四五&rd;計劃中,提出&ld;一個不少,兩個正好,三個多了&rd;。 1978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十三條規定&ld;國家提倡和推行計劃生育&rd;。計劃生育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載入我國憲法。 1980年:《關于控制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提倡&ld;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rd;。
1984年:提出&ld;對農村繼續有控制地把口子開得稍大一些,按照規定的條件,經過批準,可以生二胎。 2002年: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條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個子女。
中國到2035年 老年人口將達4億 進入21世紀后,我國人口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勞動力持續問題、老齡化問題、人口結構性問題等開始顯現。
2012年末,我國大陸15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比上年末減少345萬人,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勞動力人口首次下降。截至2013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已經達到20243億人,比上年增加853萬多人,占比接近總人口的15%,上升了06個百分點。有關部門預測,到2035年老年人口將達4億人。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提出,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逐步調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2015年10月29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