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幼兒園新規:不得提前教授小學課程
&bsp; 二孩政策的全面實施,也就意味著在今后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將迎來一大批適齡兒童入園就讀。那么,在當今這個社會大環境下,如何推進學前教育的發展,成了大家關注的事情。近日,教育部公布幼兒園新規,其中,明確指出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課程,杜絕&ld;小學化&rd;現象的滋生。
中新網北京3月2日電(呂春榮)1日,教育部公布了新修訂的《幼兒園工作規程》。近年來,中國的學前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全國幼兒園數量從2009年的138萬所,增加到2014年的近21萬所。在規模激增的大背景下,學前教育應該側重什么?幼兒的健康與安全如何保障?在推進學前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勢下,官方這次出臺的&ld;幼兒園新規&rd;備受關注。
【規定】
幼兒園和小學應當密切聯系,互相配合,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相互銜接。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不得開展任何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
【解讀】
近年來,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日趨凸顯,一些幼兒教育有時已不是組織幼兒在游戲中學習,而過于強調向幼兒&ld;灌輸&rd;知識,有的甚至從小班就要求孩子會寫字,學習拼音,做算術等等。
其實,針對在幼兒園中就出現的&ld;超前教育&rd;,去年11月,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司長鄭富芝在回答媒體提問時就曾表示,幼兒園要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研究建立科學的幼兒園保教質量監測評估體系。制定保教質量評估指南,對各類幼兒園進行質量監測評估,定期發布評估結構,接受社會監督。
鄭富芝表示,應嚴格規范小學招生和起始年級教學,嚴禁小學以各種名義進行選拔性入學考試,一年級嚴格實行&ld;零起點&rd;教學,教學進度不得提前,解除家長&ld;怕跟不上&rd;的擔心。
資料圖:2014年10月30日,山東聊城大學大學生在附屬幼兒園開展了&ld;勤節約、點滴起&rd;兒童環保時裝秀活動。中新社發 趙玉國攝
【規定】
幼兒入園前,應當按照衛生部門制定的衛生保健制度進行健康檢查,合格者方可入園。幼兒入園除進行健康檢查外,禁止任何形式的考試或測查。
【解讀】
近年來,諸如&ld;報名人數太多,需要篩查&rd;、&ld;幼兒園需提前了解孩子情況&rd;等,一些幼兒園設置的入園考試花樣繁多,無形之中增加了適齡孩子進入幼兒園的門檻。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在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s2012)記者采訪時表示,幼兒進入幼兒園本來就不該設置太多的條件,更不應該出現變相的入園考試或測查。今次新規之所以僅設置健康檢查,是對入園兒童的體健康考慮。
【規定】
企業、事業單位和機關、團體、部隊設置的幼兒園,除招收本單位工作人員的子女外,應當積極創造條件向社會開放,招收附近居民子女入園。
【解讀】
&ld;原先一些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設置幼兒園,主要是為單位內部職工子女服務,此類幼兒園也往往是該單位的附屬機構。不過,開設此類幼兒園一般動用的是財政資源,既然是財政資源,自然也應該積極向社會開放,而不應該僅僅只向某一單位內部子弟開放。&rd;儲朝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