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9歲小作家寫18萬字長篇小說
我們通常會對天才贊嘆不已。蔣方舟9歲寫成散文集《打開天窗》,2009年10月在由《人民文學》雜志社主辦的第七屆人民文學獎評獎中獲得散文獎。現在北京又有一個小“蔣方舟”橫空出世。2016年北京圖書訂貨會上,一個戴著眼鏡兒的小作家引起人們的注意,她才9歲,,名叫蔡亦青。這次她是來發布她的新書——《一盒巧克力》。這是一本長達18萬字的長篇小說。
蔡亦青目前就讀于北京市中關村第一小學四年級,《一盒巧克力》是她歷時一年零兩個月完成的長達18萬字的作品。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奇奇”和“怪怪”兩個頑皮的巧克力形象,講述了他們在尋找回家的路的歷程中,遭受各種磨難,先后結識了瓶蓋花種子、凌青、博博、漁漁等一眾好友,最終在他們的幫助下找到了家,并和大家一起過著快樂的生活。
書中的人物形態各異,性格鮮明,是一部充滿勵志和正能量的作品。在作品里她展開奇妙的想象力,并結合幽默風趣的網絡新鮮語言,盡顯“00后”的活躍思維。能寫下這樣的作品,對蔡亦青來說并非偶然,在她6歲的時候即獨立創作童話故事30多篇,代表作有《小兔歷險記》、《我不要學拼音》、《小烏鴉黑黑》、《小雞遭遇壞狐貍》、《小松鼠變大記》等。8歲在手機輕電臺“荔枝FM”的“故事天天秀”節目以脫口秀的方式,即興創作了《小蟠敢死隊》、《一盒巧克力》等作品;9歲開始創作長篇小說。
蔡亦青的父母是河北邯鄲人,都在北京工作。據他們介紹,對孩子閱讀的培養是從識字就開始的。“她三歲開始認字,就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自己能把圖畫書上的故事讀下來。”蔡亦青的父親蔡若秋告訴記者,在教孩子識字的時候,一個字一個字指給她看,加深了孩子對文字的印象。自從自己能看書時,每天睡覺前都會說“給我抱一摞書來”,看完了才睡覺。每次起床,睜開眼還是“給我抱一摞書來”。由于從小培養的閱讀習慣,導致現在還是一睜眼就拿本書看,直到刷牙的時候還是一只手拿牙刷刷牙,一只手拿書看書。到吃飯的時候,依然是一只手吃飯,一只手按著書看書。家長也很無奈,這其實成了一個壞毛病,我們在家說得最多的話是“別看了”。
蔡亦青的創作,離不開廣泛的閱讀,談到怎么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蔡若秋說,家里常備的幾類書有益智貼紙、腦筋急轉彎、笑話、漫畫。每天孩子心情不同,會看不同的書,不強迫孩子讀某一種書,不限制閱讀時間。有時會介紹一本書的大概情節,詢問孩子是否購買。買來的書也不馬上強迫孩子去讀,平時會做一些暗示,讓孩子自己感興趣主動去閱讀。“開始告訴姥爺,她自己能看書,姥爺還不相信,我們讓孩子指著字挨個讀,拍成視頻讓孩子的姥爺看了,他才相信青青能獨立看書了。”蔡若秋說,女兒最開心的事情是去書店,有時看見路邊有一家書店她便會興奮地驚呼“這有書店”。在家庭里和孩子做游戲時也經常把書籍作為獎品,有一次爸爸竟然輸給了女兒一百本書,之后,只好不停滿足女兒買書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