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最棘手的4大難題如何解決
教育是一個家庭的頭等大事,隨著時代的進步,這一點表現的更加明顯。但是依然有很多的家長在家庭教育這方面,不知如何下手。導致家庭教育一直停滯不前,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逐漸變少,矛盾隔閡越來越多,甚至出現激化的趨勢,導致這種情況的很大原因都是家庭家庭教育的缺失。
本 報訊(記者 冉陽)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輔導孩子學習力不從心;太忙,沒有時間教育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在全國婦聯最新發布的全國家庭教育現 狀調查中,上述四條內容,依次是家長(微博)在家庭教育所面臨的最棘手的四大困難。相關專家分析并建議:家長對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需求強烈,急需將家庭教育知識宣傳 普及和家長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公共服務范疇。
12月22日,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發布第二次全國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的主要結果和核心數據。此次調查以中小學(微博)生父母為主要調查對象,調查范圍覆蓋北京、天津等28個省區市的93個市縣。
調查顯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面臨很多困難,對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需求強烈。從發布的數據中,記者看到:有三成以上家長&ld;沒有接受過家庭教育指導服務&rd;。
而在接受過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家長中,有七成以上是利用互聯網獲得家庭教育知識和幫助,其中自媒體運用最多。調查顯示:獲取家教知識和幫助的渠道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ld;微信公眾平臺&rd;&ld;/微信家長群&rd;&ld;孩子所在學校/班級網站&rd;&ld;網上家長學校&rd;。
在為數不多的接受過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家長中,他們獲取指導服務的機構和組織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教育部門的幼兒園和學校、婦聯系統所辦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機構、免費的社會公益組織。
根 據此次調查結果,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一是建議盡快出臺家庭教育法,將家庭教育知識宣傳普及和家長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公共服務范疇; 二是把握科學的家庭教育傳播念和方向,對涉及兒童權利和父母職責的相關法律、政策規定進行系統梳,轉化為父母必讀和家庭教育指導的必修讀本;三是積極 搭建家長自我教育的有效平臺,著力培育家庭教育社會組織。
在當天的調查發布會上,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謝維和、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常務事陸士楨等專家積極呼吁:政府要加強對家庭教育的干預,為家庭提供系統專業科學的指導和全面充分多元的保障。
2015 年伊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春節團拜會做了一段重要講話: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 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 重要基點。這段話掀起了家庭教育的關注和討論熱潮。
同樣是今年的10月,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要求切實消除學校減負、家長增負,不問興趣、盲目報班現象,不做&ld;虎媽狼爸&rd;。意見的出臺再次引發關注。
10 月31日至11月1日,一場主題為 &ld;教育始于家庭&rd;的國際論壇在廣東中山舉行,多國教育專家共襄家庭教育盛事。中山作為全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試點 市,在家庭教育方面做了一些積極的實踐與探索,比如率先將家庭教育納入城鄉公共服務體系,實施&ld;百萬家長進修身學堂&rd;;率先設立以生均7元為標準的家長學 校經費。
事實上,作為首善之都的北京,也在家庭教育方面早有嘗試:2013年,北京市教委立項的&ld;伴隨成長公益項目&rd;,就通過&ld;每周一信&rd;的手機彩信或網信形式, 將各年齡段孩子的家庭教育知識內容,與孩子的成長年齡同步,每周傳遞給家長。此外,本市還嘗試在北京市網上家長學校開通家長專題指導課程,針對家長中普遍 存在的疑難問題提供建議。
除市級層面外,海淀、朝陽等區縣也有相應嘗試,比如海淀區從2011年啟動家庭教育大講堂,朝陽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則為每個小學階段新生配發一本指導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