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攀比假期出國游 家長感嘆生活壓力大
前些日子,一群小學生靠拿小票交朋友的做法引發(fā)了人們對于攀比的熱議。年輕人們紛紛感嘆自己小時候的那些攀比行為簡直和現(xiàn)在的孩子們不在一個檔次上,而家長們則更多的是擔憂,一方面來自生活的壓力,一方面則是擔心孩子養(yǎng)成不好的習氣。眼下,元旦、寒假就要來臨了,新一輪的攀比熱潮即將展開,各位家長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拼衣服、拼鞋子、拼電子產(chǎn)品,這些比拼在部分學生中已經(jīng)過時了,現(xiàn)在更多的是攀比假期出國游。開學伊始,假期的話題仍在發(fā)酵,&ld;放假去哪兒&rd;成為部分學生及家長(微博)最怕老師問及的問題。記者從部分學校了解到,假期出國游成為了部分學生的例牌節(jié)目,并且出國旅游的學生越來越低齡化。
&ld;開學第一天,孩子回家后就悶悶不樂了,覺得跟同學沒有了共同話題。&rd;開學第一天,陳先生的兒子浩浩就遇到了難題,原本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變得&ld;相對無言&rd;。&ld;剛上學那會,浩浩還挺開心的,因為他帶了不少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酸棗糕給同學們,但回家我發(fā)現(xiàn)酸棗糕居然沒有開封,他一份也沒派出去。&rd;陳先生告訴記者,細究之下,原來是以前玩得比較好的同學在這次寒假都出國玩了,回來后各自交了一份假期生活的手抄報,分別游了韓國、日本、新加坡、美國,大伙兒在交流出國經(jīng)。浩浩只有聽的份,根本插不上話,感到被冷落了。
記者在部分學校了解到,近年來越來越多學生選擇在假期出國游,一方面是現(xiàn)在出國越來越便利,另一方面則源于家長教育觀念的改變。&ld;我們每逢假期收上來的日記,過半學生必定有一篇是寫出國游的,有時看著學生的日記,我都覺得在看&ls;列國志&rs;一樣了。&rd;某市一級學校的曾老師笑著說。
&ld;我自己也是一名老師,但于我女兒沒有參加任何游學團,我也有幸被女兒的班主任&ls;教導&rs;了一番。&rd;冼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女兒就讀于某省級名校四年級,今年寒假,全級大部分學生都參加了出國游學。&ld;我比較了一下,最便宜也要大幾千,覺得實在沒必要,所以個假期孩子都在家里學習、休息。&rd;
冼女士稱,最意想不到的是,她在假期的某一天突然接到女兒班主任的電話,班主任苦口婆心地開導:&ld;你自己也是老師,應該知道讓孩子出去多長點見識的重要性,班上大多數(shù)學生家長都很支持自己的孩子出去的,我們班上就只有三四位同學,什么線路都沒有選。&rd;冼女士為此感到很苦惱,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樣的事情估計以后會越來越多。
&ld;以前我覺得帶孩子出國游本身就是一件量力而行的事情,沒想到現(xiàn)在自己面對它如此壓力山大,大有變成必修課之勢。&rd;兒子剛讀幼兒園小班的嚴小姐坦言,放寒假時,老師就給孩子們布置了作業(yè),游覽一個地方,回來告訴同學們那個地方的風土人情。結果,剛放假一周,班級微信群里就陸續(xù)有家長曬出了帶孩子到世界各地游玩的照片。
&ld;我覺得家長間存在互相攀比的風氣,但重要的是,老師應該對孩子有所引導,而這個引導不是隨便布置一道作業(yè),隨口一問&ls;放假去哪兒&rs;就能完成的。讓學生長見識可以通過很多途徑來實現(xiàn),而未必要親臨其境。&rd;嚴小姐表示,孩子還處于幼兒園、小學階段的家長,大多還屬于事業(yè)的打拼期,生存壓力大,錢和時間都不多,確實難以充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