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染艾調查顯示廣東最小感染者僅12歲(2)
自2003年起,我國先后出臺一系列針對艾滋病感染者的防治策略,基本實現了對每一個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人都能接受健康狀況管以及免費的抗病毒治療。但受訪者當中大多數感染者仍選擇隱匿生活中每一個有關艾滋病的細節(jié)。
讀研后,有天李維和同學聊天時提起艾滋病。&ld;有人說得了艾滋病很快就會死,每個人都是談艾色變的表情,&rd;李維想站起來反駁,但害怕被發(fā)現,&ld;我現在是感染者,不敢去糾正。&rd;
每次去地壇醫(yī)院拿完藥后,李維總是把藥盒扔在醫(yī)院垃圾桶里。這也是大部分艾滋病友采取的&ld;自我保護措施&rd;,李維曾看到有病友將藥片換到事先準備好的藥瓶里。
&ld;生活中好奇的人很多,別說把藥瓶扔了,藥丸上的字母都可能會有人搜索,&rd;李維為以防萬一,將藥單獨鎖在專門的抽屜里。
按照抗艾治療療程,一旦吃藥,漏服或者晚服的危險性極高。李維專門帶了一只智能手環(huán),每到十點準時震一下。服藥時,李維會關上門。偶爾有同學碰到,他會心虛地表示&ld;在吃助眠藥物&rd;。
在校艾滋病感染者不得不用謊言來守護內心的秘密。
11月27日,地壇醫(yī)院內紅絲帶之家文化墻上,掛有艾滋病文化衫。
目前國家公務員錄用體檢包括HIV檢測,禁止錄用艾滋病感染者。北京地壇醫(yī)院團委工作人員陳子亮介紹,不但政府機構,事業(yè)單位、央企、大型國企等均參考公務員錄用標準,直接導致很多感染者被&ld;標準&rd;拒之門外。
陳子亮曾在工作中接觸多位大學生感染者,&ld;感染者身份對他們工作影響很大,一是導致就業(yè)面狹窄,另狹窄外就是工作起步低。&rd;
據悉,目前國家公務員錄用體檢包括HIV檢測,禁止錄用艾滋病感染者。陳子亮介紹,不但政府機構,事業(yè)單位、央企、大型國企等均參考公務員錄用標準,直接導致很多感染者被&ld;標準&rd;拒之門外。
對此,前衛(wèi)生部艾滋病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李楯教授直言,相關用人單位錄用標準屬于公然違法:&ld;違反就業(yè)促進法、艾滋病防治條例以及中國加入聯合國簽署的有關艾滋病方面的公約。&rd;
陳子亮介紹,很多大學生畢業(yè)后只能選擇做銷售工作、開店、或者到私企工作。&ld;錄用標準限制了感染者的就業(yè)面,也拉低了感染者人群事業(yè)的起點。&rd;陳子亮坦言,很多人只能從底層做起,可能也有人事業(yè)不錯,但屬于少數。
李楯透露,曾接觸過有感染者起訴用人單位,但官司均以失敗告終。
1月27日,北京地壇醫(yī)院內的紅絲帶之家。兩位大學生志愿者在印有&ld;守護天使&rd;字樣的志愿者背心。
記者在北京多所學校進行的隨機調查300名學生顯示,90%大學生普遍知道艾滋病的基本知識,但并不知道如何正確防護和預防艾滋病。有高校的防艾講座,甚至遭遇僅有七八名同學參加的尷尬。
在北京某高校,紅十字會學生社團想把同伴教育延伸到每一個班級,&ld;但是和學校談判結果是不允許,學校的態(tài)度是每個班級開始進行類似的培訓有強迫意味,不能要求所有同學都對艾滋病防治感興趣。&rd;會長李美含直言。
中國農業(yè)大學學生社團負責人稱,他們會在艾滋病日前后拉橫幅、發(fā)傳單、搞講座,但這些效用并不明顯。學校社團組織有時也開展一些自發(fā)形式的講座,但參與的學生很難超過50人。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校醫(yī)院一保健醫(yī)生介紹,學校每年都會在艾滋病日當天開展活動,&ld;通常一個防艾講座,只吸引七八名學生來聽。&rd;
有高校學生社團曾想在防艾宣傳上做一些尺度較大的圖片,吸引更多人參加,擔心學校通不過,因為,前幾任社團負責人曾在學校嘗試大規(guī)模發(fā)放安全套,也被學校提醒&ld;收斂&rd;。
《艾滋病防治條例》要求高校、中學等將艾滋病知識納入相關課程。但記者調查了中國農業(yè)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央民族大學、首都師范大學五所高校,發(fā)現設有&ld;性教育&rd;方面的課程,但少有專門的防艾課程設置。
吳尊友建議,面對學生的性教育,應該建立從小學到高校的一套完備的教育體系。&ld;小學時,應該開始學習男女性別差異等基本性教育知識;中學時,應該學習男女如何交往以及自我保護等普遍性的教育;大學階段,從各個方面進行有個體差異的設立完備的咨詢體系。&rd;
&ld;各個學校以講座、開學第一課、選修課、必修課等課程設置開展多種形式的艾滋病性教育。&rd;吳尊友說,只有性教育知識夯實,在特定環(huán)境中,比如面對發(fā)生性行為的要求,學生們會做出正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