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計劃:獨生子女不想讓下一代孤單
“全面二孩”政策準備放開后,各種社交網絡都被刷屏了,新聞報道持續不斷,段子手也是腦洞大開。如“該生不生,后悔一生。該養不養,老無所養。”在調侃中二胎越來越受關注。
那么二胎到底生還是不生呢?很多人開始糾結這個問題。“不生,為什么?想生?給個理由先。”這其中,75后最具代表性,因為從生理上來說,再不生,她們就沒有機會了。幾位有生二胎意愿的75后表達了他們的觀點。
A 頂不住長輩“催生二胎”的壓力
在老一輩人的傳統觀念中,養兒是為防老的,多子多福、兒孫滿堂是他們心中最幸福的晚年生活。不過對于75后的父母來說,這種想法是不太現實的。因為在他們的適育年齡正好趕上了“計劃生育”,很多家庭都只生育了一個孩子。或許正因為如此,他們的心中更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多子多孫,以免老年孤獨。
因此生不生二胎有時候可能不是夫妻倆所能決定的,還得聽聽大寶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意見。老人家的殷切希望,總是讓人不忍心違背。“全面二孩”政策出來沒幾天,就職于省城某事業單位的張紅就開始調養身體,準備迎接第二個孩子的到來。為什么要生二胎呢?用她的話來說就是,實在抵不住長輩們的“催生”壓力了。
張紅今年35歲,有一個6歲的兒子,三口之家的日子雖然不是很富裕,但是很幸福。不過雙方父母一直都希望她能再生一個孩子,全面二孩’政策一出臺,當天晚上我媽就給我發了一條語重心長的短信,第二天一早又給我打電話,目的無非是勸我趕緊生二胎。見我無動于衷,她就動員公公、婆婆還有家里的五六位長輩,一起給我做思想工作。每天十幾個電話,輪番進行勸說,他們舉了許多周圍生二胎的例子,羅列出N條生二胎的好處。”張紅說。“人老了,誰不想在家盡享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呢?父母為我們操心了一輩子,實在不想讓他們的心愿落空。最主要的一點是,這種輪番轟炸式的‘催生’我實在受不了了,都快不能好好工作了。”張紅笑了笑說道。于是,在征得了丈夫和大寶的同意后,她決定再生一個二寶。
相信未來很多家庭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對于年輕人來說,繼“逼婚”“催生”之后,“催生二胎”可能會成為他們即將面臨的新煩惱。
B 獨生子女想讓下一代不孤單
“你想不想生二胎?”“當然要生了。生第二個孩子一直是我的夢想。我是家里的獨生女,小時候的孤單和長大后照顧父母的責任,都讓我覺得不能再讓我的孩子這樣了,得讓他有個伴兒。”生于1979年的孫琳艷告訴記者。
也許很多人會羨慕獨生子女,認為他們能夠一直享有全家人的關注和愛護,沒有人和他爭奪父母的愛。家里的好吃的、好玩的也都是他一個人的,沒有人和他爭搶。但是獨生子女的孤獨卻是那些擁有“手足情深”的人所不能體會的。“小時候,每個孩子都有一些自己的小秘密,這些事情是不能和父母說的,可是又沒有兄弟姐妹可以交流,因此只能都放在心里??即髮W時,填報志愿,很想去外地上學,出去鍛煉鍛煉自己。可是我媽說啥也不同意,說家里就我一個孩子,怎么能去那么遠的地方呢?找對象時,爸媽又有條件了,男方必須是本地的,外地的提都不要提。”孫琳艷回憶道,“還有就是覺得家里有點冷清,平時基本上總是爸、媽和我三個人在家。尤其是逢年過節,看到別人家里熱熱鬧鬧的,就覺得特別孤單。”
正因為有這樣的體會,作為獨生子女的孫琳艷才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擁有與兄弟姐妹相親相愛的機會。“從小到大,兩個孩子能夠一起玩耍、一起學習、一起工作,即使我們做父母的年邁老去,他們彼此之間也可以相互扶持,相互依靠。”
此外,在贍養老人方面,獨生子女也有自己的艱辛和壓力。如果一個家庭中,夫婦二人都是獨生子女,那么他們將來要面對的就是贍養四個老人的壓力,負擔比較重,很可能會出現照顧不過來的情況。“我現在就深有體會,上次我媽生病住院,正好老公出差不在家,而爸爸的身體又不能受累,所以只好一個人忙里忙外,連個搭把手的人都沒有。如果我有兄弟姐妹的話,還可以互相分擔一下,減輕贍養老人的壓力。”孫琳艷表示。
C 兒女雙全真“好”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想生二胎的家庭中,有些人會覺得生男生女無所謂,只要有兩個就行。但是,也有部分家庭想生二胎其實是想要一個不同性別的孩子。他們會說“兒子和媽媽親,女兒和爸爸親,一兒一女再好不過了。”“兒子是媽媽的靠山,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兒女雙全湊成一個‘好’字多好啊。”今年38歲的李琴也是其中一個,她的兒子今年已經10歲了,她一直都想再生個女孩。“有兩個孩子會很幸福的,尤其是一男一女。我和老公都很喜歡女孩,做夢都想要一個女兒,這樣我就可以給她扎可愛的小辮子,穿漂亮的花裙子,把她打扮成小公主了。兒子也好啊,就是有點太淘氣了,總是把我累得夠嗆。每次看見別人家文文靜靜的小女孩時,我就十分羨慕,總想著要是我也有個女兒就好了。而且長大后,女兒應該會比兒子更貼心一點。”李琴告訴記者。關于二孩,李琴也曾征求過兒子的意見,“他說想要一個妹妹,因為他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保護妹妹,但如果是弟弟的話,估計會跟他打架。”
生活中,兒女雙全的家庭一定是別人羨慕的對象,多有福氣呀!這些父母一般也被賦予“人生贏家”的稱號。曾經有調查表明,我國百姓的生育意愿平均為兩個孩子左右,最理想的是一男一女??梢姡@種觀念也是影響人們是否生二胎的一個重要因素。不過,兒女雙全固然好,但生男生女還是要順其自然哦!
鏈接
那些和計劃生育有關的名詞
《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
在2002年9月1日前稱 《獨生子女證》(有地區稱《獨生子女光榮證》),是自愿終身只生育一個子女的夫妻,國家發給《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作為一種榮譽。獲得《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夫妻,按照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規定享受獨生子女父母獎勵。
獨生子女費
這是計劃生育政策自實施以來,中國對獨生子女實行獎勵政策。凡領取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夫妻,從領證之月起到子女14周歲止,每年發放獨生子女保障費60元,單方領證的對象發放30元 (2006年發放對象為獨生子女出生于1990年7月1日以后的)。根據各地區的情況,發放的獨生子女費是不同的,這就牽涉到獨生子女費的發放標準。
中國小皇帝
社會上對獨生子女的稱謂。由于人口帶來的巨大壓力,中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按國家政策,一對夫婦只能生育一個孩子。這樣,就形成了至少是兩個家庭、幾代人只有一個孩子的狀況。這個孩子便成了大人們呵護的對象。尤其是隔代的老人們,尤其喜歡家中的小孩,滿足小孩的一切要求。久而久之,一個大家庭圍著孩子轉,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人物,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孩子的話成了“圣旨”,一家人誰都不違背。這十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中國家庭教育的一個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