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現新型群體城市留守兒童(3)
時間:
書之意2
兒童資訊
每年招生季的場景都讓張金雷記憶猶新:校門口,家長、學生人山人海,擠著、嚷著,說來說去就兩句話:&ld;我這證件為什么不行?為什么不讓我孩子報名?&rd;
張金雷說,都喊&ld;入學難&rd;,但真正符合條件的,誰沒有順利報上名呢?
這種壓力,金水區農業路小學的校長張彩霞一樣深有體會。
張彩霞說,于孩子多,教室少,學校不得已要擴建,2011年至2012年,他們學校的學生一直分在兩個校區借讀,直到2012年秋天才&ld;團聚&rd;。
今年,農業路小學共接收約360名一年級適齡新生入學,其中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有270余名,約占新生總人數的
75%。
鄭州市教育局曾多次發文明確,各類小學要嚴控班額,原則上每班不超過45人。但現實是,很多小學還是出現了大班額‐‐六七十個孩子在一間教室內看書、學習。&ld;我們學校以前平均一個班是67個孩子,現在一個班是64個。&rd;張金雷說。
根據《2013年鄭州市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到2013年,鄭州全市有小學980所,比上年減少了30所,但市區小學的數量卻比2012年多了44所。
為什么市區小學數量增加這么多,全市小學數量卻在減少?對此,鄭州市教育局工作人員解釋說,小學數量體減少,主要是因為農村及郊縣人口在逐漸流失,他們大量擁入城市,造成農村及郊縣學校數量減少,致使城市學生生源大幅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