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國內兒童食品安全事故 國內辣條鈉超標(3)
近些年來已知有報道指出,某些甜味劑以及色素對身體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致癌作用,如奶油黃色素可誘發大鼠肝癌,甜味劑甘精和苯脲也能引起動物腫瘤。近年來還發現發色劑亞硝酸鈉與肉、魚等食品中的胺類發生反應,形成有強致癌作用的亞硝基化合物。
于制造添加劑時所用原料不純而污染一些有毒化合物,引起人們的急慢性中毒。如日本的森永奶粉事件就是使用了含過高的添加劑,使奶粉中含砷過高引起1萬多名嬰兒中毒。作為抗氧化劑的丁基羥基茴香醚可在體內蓄積,對機體可能造成的潛在性危害值得注意。
食品添加劑加入食品后,在體內可產生一些轉化產物,如亞硝酸鹽在體內可以轉化為亞硝胺,對人體產生有害作用。
長期食入著色食品,能消耗體內解毒物質,主要是使體內亞細胞結構受到損害,干擾多種活性酶的正常功能,使糖、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和激素等的代謝過程受到影響,從而導致腹瀉、腹脹、腹痛、營養不良和多種過敏癥,如皮疹、蕁麻疹、哮喘、鼻炎等。
孩子的身體還處于發育階段,若是長時間攝入帶色素的食物,日積月累,肝臟承擔的排毒功能也不能徹底將毒素排出,因此滯留在兒童體內,后果不堪設想,這也是為何近十年來,兒童出現白血病人數日漸增長的原因之一。
大家可能會有這樣的感覺,不少孩子會出現脾氣異常的暴躁甚至是過激行為,讓人不能解,這除了家庭教育的關系之外,和孩子的日常飲食也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期,體內器官功能脆弱,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健全,對化學物質尤為敏感,若過多過久地進食色素濃的食品,會影響兒童神經系統的沖動傳導,以致容易引起好動、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行為怪癖、食欲減退等癥狀。
因此,孩子的食品盡量避免吃包裝袋的,家長有能力在家做給孩子吃,就盡量不要外出就餐,給孩子灌輸一種在家吃飯營養又健康的觀念。孩子的身體發育不是一天就完成的,這需要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努力。
家長在給孩子選購食品時,要注意彩色食品的攝入量,切勿過多、過久,以免過多引起體內蓄積中毒,影響兒童生長發育。